靳木桐一聽這話,驚喜的問道:“你爺爺的爺爺?他有信件留下嗎?”
何勁微微一愣:“你為什么這么問?難道你也知道我們家的事嗎?”
他這話一出便覺得有些不對。當初從地窖中被挖出來的那封信,從來沒有對外公布過,爺爺也從來沒有對別人說過,如果不是他小時候淘氣,從衣柜夾層里翻出了這封泛黃的信,也不知道有這回事。
靳木桐趕緊掩飾說道:“我只是覺得,尋常的文物通常是埋在地底,一般是隨葬品,很少有埋在自家地窖的。我從事文物修復,對文物的來歷和過往故事很感興趣,所以想要了解這文物的來歷。”
何勁有些猶豫,不知道該不該說,不過眉目間的防備和倔強似乎少了一些。
“你……是真的想知道?”他還是忍不住想說。
這個秘密埋藏在他心底已經很多年了,他曾經跟奶奶提過,只是奶奶說寶物已經捐出去了,跟咱家里沒有關系,那些過去的事情不提也罷。
父親母親常年在外打工,每年回來一次,平時也很少打電話,他也沒個商量的人。
此時,面前站著的這個大姐姐,目光帶著詢問,不知道為什么,他突然就很想傾訴。
靳木桐見他松口,便點點頭:“是的,我想要知道。”
何勁又猶豫了片刻,才終于說道:“其實我高祖爺參加過抗日戰爭,我太爺爺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我爺爺常常教育我,要以他們為榜樣,他雖然默默無聞一輩子,卻將高祖爺好不容易保存下來的國寶捐給了故宮博物院……他以前常跟我說,他從不后悔這么做……別人說什么都行,如果時光倒流,他依舊會有同樣的選擇。”
這番話說完,他看向靳木桐:“我家雖然窮,可是爺爺說過人窮志不窮!我很快便會長大,錢,我會去掙的。我只是、只是希望我家里的這些故事不要完全沒人知道,被人誤解。”
何勁說完,鼻子一酸,依舊梗著脖子:“行了,我要說的已經說完了。”
這話說的讓靳木桐感慨良多,當年的何興華排除萬難找到了老管家復制銀器,將這批國寶帶回家鄉妥善保管之后,參軍抗擊敵寇去了。幾十年后,他的孫子將國寶挖出來捐給國家,又過了幾十年,何興華孫子的孫子說出了這一番話。
何家一家為這些國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的確不應該默默無聞。
“何勁,你高祖爺留下的那封信能給我看看嗎?”
何勁點點頭,轉身回了里屋,過了一會,小心將一個泛黃的信封捧了出來。
“這就是了。”
靳木桐將信封拿起,小心抽出信紙,展開。
這是用毛筆寫的漂亮小楷。
“這是我好不容易保下的一批銀器總共一十九件。無論誰從這地窖挖出了這堆銀器,只要是和平年代,都將這些銀器捐給國家。這銀器價值高,不適合個人收藏,更不許私自出售,唯有博物館、專業機構才有資格保有。切記切記!——何興華于1937.9.4留。”
何勁說道:“聽說,高祖爺走的時候并沒有告訴家人地窖有這批銀器,而他走后,也沒有家書寄回來,直到抗戰結束才知道,他已經戰死沙場了。這封信,應該就是他留下最后的筆跡。”
靳木桐看完,被何興華當年的決定深深震撼。
她鄭重將信還給了何勁:“這封信非常重要,你先妥善保管著,這些事情我做不了主,不過我會如實向上頭匯報的,錢的事情,我也會跟領導商量,會給你一個正式的答復。”
說完,靳木桐便回到了縣城。
紀松柏要辦的事情也剛剛辦完,看見靳木桐便問道:“怎么樣木桐,錢還回去了嗎?”
靳木桐搖搖頭:“沒有……”
紀松柏:“怎么回事?之前劉麗娟不是都答應了么?怎么這會就不答應了?”
靳木桐:“我是跟她孫子聊的,他堅決不同意收錢。”
紀松柏:“......”
他心想,自己這徒兒今天怎么回事,平時辦事都非常能干的,今天怎么選擇跟劉麗娟的孫子談呢,那畢竟還是個未成年,并沒有做主家里重大事情的能力。
“哎,還是我親自去說吧。”紀松柏說道。
“師父,你看看這封信。”靳木桐翻出手機拍的照片,放大字體以后遞給紀教授。
紀松柏接過手機一看,最開始有些疑惑,看了好幾遍才明白。
“這是……跟那批銀器一起被挖出來的信件對吧?”
靳木桐點點頭:“對,聽說,這是何德浩老先生的爺爺何興華,看信上所說,何家一門守護這批銀器前后跨越將近百年。”
接著她又將何德浩的孫子何勁的話告訴了師父。
紀松柏臉色凝重的將手機遞給靳木桐。
“之前是我草率了,原以為他們生活艱難,就按照院里擬定的標準為他們提供二十萬的救助金,卻也忽視了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我這就再去一次。”
靳木桐見師父已經明白了,便將卡遞給師父。
接下來,紀松柏帶著文物局科長和靳木桐,再度登何老先生家的門。
這次,態度更加誠懇,而且單獨找了何勁聊天,鄭重承諾,要將他爺爺和高祖爺的故事在追思會上進行還原。
院方的誠心,開啟了少年封閉的內心,他拿出了同時塵封在地窖中的許多文件和何興華當年寫的手札。
這些都是上百年的老古董,一點點的蛛絲馬跡,讓紀松柏逐漸拼湊出了百年前的那些故事。
老一輩的古玩行當,用古老的文物復制手段,費勁心機才終于保下這批文物可以免于被販賣出國。
最終,紀松柏還是說服了劉麗娟和何勁接受了這二十萬的撥款。
“錢,你當然可以自己掙,不過那是等你長大成人以后,將來,你一定可以成才,用你的能力,繼承你祖輩的傳統,繼續為國效力。”
何勁點頭:“我一定會的。”
回程的路上,張科長不停的感慨:“紀老,這次如果不是你的徒弟,我們哪里會挖出這么許多故事。”
紀松柏看向靳木桐,笑道:“木桐,你這次干得很好!心思細膩,處理得當,才能讓這百年前的人和事浮出水面,否則,只怕也會跟無數默默無聞的人那樣湮沒在歷史的洪流中。”
這夸贊靳木桐可不敢領,她是因為聽了完顏娜講的故事才知道的,她哪里知道,何家這么巧也保有一部分百年前的手札文書,而那封信也幸運留存下來,這個故事才能被挖出來。
靳木桐:“師父,我還要跟你去石家莊么?”
紀松柏心塞:“怎么,你就光去看何家的么?出都出來了,石家莊的會時間也不長,也就一兩天時間就回去了。再說,追思會還有好幾天才舉行呢。”
靳木桐:“哦……好吧,那我就陪你一起去。”
……
這次在石家莊召開的關于民間古玩文化推廣研討會,靳木桐也獲準參與,這次會議上,文物局的張科長有感于這次何家守護國寶的故事,在會上將何家百年間守護國寶銀器的故事講了一遍,最后感慨道:“在民間一定有不少藏家,也有很多難得一見的古董,甚至還有許多讓人為之動容的故事,不應該被埋沒了呀。”
“那你說應該怎么辦呢?”有人問道。
“我覺得以往的鑒寶類節目良莠不齊,而且只側重堅定古董的價值,如果只是估價的話,實在是沒辦法完整展現古董的完整魅力,不如再推出一檔節目,由故宮牽頭,全國征集私人收藏的文物,除了鑒定文物價值之外,還要盡可能講述古董的故事,你們覺得如何?”
“嗯,這想法倒是不錯,不過……我感覺還是挺難的,以往的節目就鑒定環節都傷腦筋,鑒定師往往也不專業,而征集來的古董,也難得見到好的。”
“不試試怎么知道呢,我覺得,這大概是最能貼合這次會議主題的提議了,老百姓也愛看。”
“我怕的就是,古董好找,故事難找,要不這樣,允許一定程度的虛構,邀請一些明星參加,共同演繹這些故事,老紀,這事你們看如何?”
眾人討論之后都看向紀松柏。
畢竟這是北京故宮來的專家,對于這個議題還是很有發言權的。
紀松柏想了想說道:“我覺得挺好的,以前大家都把目光放在博物館、文物局和考古現場,殊不知老百姓身邊就有不少有故事的古董,這個節目的立意挺好的。”
當然,這只是一個提議,想要真正實施難度還是比較大的,首先要找專業的節目制作團隊,還要找播放平臺,眾人七嘴八舌的討論了大半天才又暫時放下,去討論其他議題了。
靳木桐全程旁聽,她從來沒想過,這次會議會給她的生活帶來什么不一樣。
沒想到,第二天,會議結束后,紀松柏便找她問道:“木桐,這個節目他們想讓我上當評委,我一大把年紀了,湊什么熱鬧啊,還有……我臉大,上鏡不好看,我不去!”
靳木桐:“......師父你臉不大啊。”
紀松柏:“反正我不去,你去吧,我已經把你推薦上去了,如果到時候節目策劃真的通過,你做好準備,估計會找你當評委。”
靳木桐懵逼:“師父,你……把我名字報上去了???”
紀松柏:“是啊,當個評委而已,你足以勝任了,這是個苦差,我事情多忙得很,你小姑娘形象好,就代表我去了好吧。”,,大家記得收藏網址或牢記網址,網址m..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