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簡短的開場白之后,主持人請上了第一組的第一位持寶人。
第一個持寶人是位上了年紀的老太婆,端了個高足平底大瓷碗上來。
她顫顫巍巍的,看得遲興都有些擔心,生怕將這瓷碗給摔碎了。
“阿婆,你這瓷碗有點意思,看樣子有些年代了,你能講講嗎?”
阿婆說道:“這東西絕對是老東西,這是我家里傳下來的,不過一直當果盤用的,我外婆在世的時候就再用,聽說也是她小時候家里就有的東西了。我看電視覺得這節(jié)目有點意思,便也來看看我這盤子有什么來歷沒有,有人說我這特別像祭祀用的供器,我怕拿來當果盤對祖宗不敬。”
老婆婆雖然上了年紀,不過耳聰目明,口齒清晰。
嘉賓們紛紛上臺看了看。
這瓷盤的畫工非常細致,盤面畫著一群嬉戲玩耍的孩子,其中兩個孩子手中捧著壽桃,寓意吉祥。
鄒海寧小聲問靳木桐:“這東西你覺得怎么樣?”
靳木桐仔細看了看,這東西還算不錯,雖然釉色有些粗糙,可釉下氣泡來看,應該是清晚期的民窯,應該也是開門貨,只是這種器物存世量較大,也不是什么稀罕的東西。
她點點頭:“東西還不錯的。”
鄒海寧眼前一亮:“有什么來歷不成?”
靳木桐輕輕搖頭:“這我就看不出來了。”
遲興眼尖,看見鄒海寧取經(jīng)便無情戳破:“海寧,你這考試還帶作弊的也啊?不許交頭接耳。”
現(xiàn)場的觀眾都被逗樂了,哈哈大笑。
嘉賓們都看完之后,給出了四張待定票。
--
遲興cue任嘉瑜:“你覺得這個瓷盤如何?”
任嘉瑜開口:“這盤子還不錯,看上去有點清中后期的意思。我覺得是開門貨,不過因為暫時想不到它的故事,所以給了待定票。”
到了專家點評的環(huán)節(jié),讓眾人驚喜的是,今天專家們不再躲在屏幕里,而是直接被請到了現(xiàn)場。
而且三位專家變成了四位,第四位便是靳木桐的師父紀松柏。
聽說故宮的專家也來了,老婆婆樂得眼睛都迷城一條縫。
靳木桐也覺得有些意外,師父他老人家不是不喜歡參加這種節(jié)目的么,怎么也親自來現(xiàn)場了,還不告訴她一聲。--
不過師父好歹也是《民間的寶藏》的藝術顧問,來現(xiàn)場成為專家團一員也是情理之中的。
紀松柏在臺上看向嘉賓席的木桐,沖臺下輕輕揮手示意,其實是在沖徒弟揮手。
靳木桐心中一凜,有師父在,今天可得打起精神,難得師徒同臺,可不能給師父丟人了。
遲興問紀松柏:“紀教授,你覺得這件器物是祭器嗎?”
紀松柏笑道:“這是一件清同治時期的三多紅彩瓷
盤,是開門貨。”
遲興趕緊說道:“老婆婆,恭喜你呀,這是個真東西呢!”
老婆婆笑得臉上褶子都堆在一起:“我都說了,是家用的老東西了,不過我倒是真沒想到,這的確是真的。”
紀松柏又說道:“這件器物并不是祭器,是同治時期的民窯,屬于常見的款式,許多人家家里都在用的那種,不過這也不是果盤,這在普通老百姓家里是拿來專門裝肘子的,我們將這種器型叫做肘子盤。”
老婆婆微微一愣,也笑了:“沒想到竟然還是個裝菜的盤子,我拿來裝水果,祖宗們也自然不會怪罪咯。”
遲興也笑道:“那自然不會。”
由于器型漂亮,紅彩非常漂亮,紀松柏給這件器物估價兩萬左右,老婆婆心滿意足的抱著盤子離開了。
靳木桐也覺得有些意思,沒想到這盤子還是專門拿來裝肘子的,果然古董鑒定學問高深,有機會的時候還得跟著師父多精進才行。
接下來上臺的三位持寶人帶來的古董也非常有意思。
第一位持寶人王先生,帶來了一個箱子,箱子打開以后,里面有不少東西。
“這些都是我收藏的鴿哨,我家里幾代人都喜歡養(yǎng)鴿子,這么些年來收藏了不少鴿哨,我父親自己也做鴿哨,我覺得這是很有意思的收藏項目,幾十年前,鴿哨聲承包了北京的天空,是北京上空最有代表性的聲音,如今的北京是國際化大都市,雖然已經(jīng)逐漸聽不見這富有代表性的鴿哨聲,不過我依舊希望能分享我的收藏,分享一段歷史。”
平時大家常見的古董都是一些玉器、瓷器、銅器等,沒想到今天竟有人上臺,拿出的古董是自己收藏的各式鴿哨,這讓在場的觀眾都伸長了脖子,非常好奇。
第二位持寶人竇小姐帶來的東西也極富特色。
她帶來的東西都是一些小陶碟、小陶罐。
遲興簡直看懵了:“竇小姐,請你給我們介紹一下你這帶來的又是什么玩意呢?”
竇小姐笑道:“其實我收藏的這些和剛才王先生的鴿哨有些關聯(lián),我?guī)淼氖区B食器具。”
遲興恍然:“鳥食器具,也就是這些東西都是裝鳥食的,喂鳥用的?”
竇小姐點頭:“沒錯。”
這下觀眾們的情緒都被調(diào)動起來,剛才那個鴿哨已經(jīng)很有意思了,如今又來了個專門收藏鳥食器的。筆趣閣
第三位持寶人李先生帶來的古董也很好玩。
他介紹道:“我十多年前
迷上了蛐蛐罐的收藏,于是收藏了這么些蛐蛐罐,各種材質(zhì)都有,有玉質(zhì)的,有雕漆的,也有澄漿泥的。”
這三人的收藏吸引四位嘉賓上前查看把玩。
這些鴿哨有大有小,有的圓圓的像個葫蘆,有的像聯(lián)筒一般的管狀鴿哨,有的則是有多個哨口的星眼狀的鴿哨。
靳木桐好奇的問道:“這些大小不一的鴿哨,都可以給鴿子佩戴么?”
王先生介紹道:“大的鴿哨讓鴿子佩戴上容易招天
敵攻擊,而且負重也不科學,而小的鴿哨發(fā)出的聲音也太過尖銳,所以這種大小合適的中型鴿哨最適合鴿子佩戴。”
再看竇小姐的鳥食器,她今天為了搭配帶來的鳥食罐,還專門帶了一個鳥籠來。
“過去的有錢人養(yǎng)鳥用的器物都非常講究,養(yǎng)什么鳥用什么樣的鳥籠子,有象牙的,紫檀木的,黃花梨木的,甚至還有象牙的。這個鳥籠是養(yǎng)紅子的,這幾個景泰藍的鳥食罐便是跟這個鳥籠配套的。這鳥籠的布局也是會根據(jù)鳥類型不同而有所區(qū)別,比如養(yǎng)紅子的鳥籠,用的都是兩根鳥籠。”
竇小姐講解的非常詳盡,讓在場的所有人都聽得相當入迷。
原來養(yǎng)鳥還有這么多的講究呀!
“這其中最之前的便是這個晚晴造辦處讓官窯燒制的薄胎瓷手繪罐,無論是作為鳥食器還是作為瓷器都是收藏的精品。”
這組第三個持寶人的蛐蛐罐和葫蘆就更是一絕了。
其中一套官模子蟈蟈葫蘆最為奪目,這套官模子為三件,第一個葫蘆上刻有三國鳳儀亭的故事,上面一男一女攜手而行,那是貂蟬和盧布,假山后有一個怒目而視的,準備持刀上前的男子,那是董卓。
--
另一個蟈蟈葫蘆上刻著水滸傳的故事《武行者夜走吳松嶺》。
第三個蟈蟈葫蘆上刻著七夕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
三個葫蘆的雕工十分傳神,相當精美,令人驚嘆。
四位嘉賓在臺上流連忘返,好不容易才回到座位上。
到投票環(huán)節(jié)的時候,其余三位嘉賓給三個持寶人都投了待定票,因為這三人的收藏都非常有意思,很難選擇,只有靳木桐,為鴿哨投出了選擇票。
遲興十分好奇:“木桐,你能說說,你為什么會選擇鴿哨么?”
靳木桐笑道:“我對老北京上空遠去的聲音非常懷念,我小時候爺爺也曾養(yǎng)鴿子,我也曾玩過鴿哨,借著這次節(jié)目的機會,我希望能夠一探這聲音背后的故事。”
專家點評環(huán)節(jié),紀松柏笑道:“其實這些都是晚清時期,八旗子弟發(fā)展出來的玩意兒,養(yǎng)鳥、熬鷹、養(yǎng)烈犬、養(yǎng)鴿、養(yǎng)蟋蟀鳴蟲等等,雖說古話說玩物喪志,可這玩出來的玩意,又何嘗不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遺產(chǎn)呢?比如這些鴿哨,上面都刻有字,“惠”、“永”、“鳴”、“興”,這是當時北京制作鴿哨響當當?shù)睦献痔枺恳粋€字都是創(chuàng)始人的名字取了一個字,其中也有傳承了百年以上。木桐,希望你能講述好鴿哨的故事。”
靳木桐點頭:“嗯!”
這三位持寶人下臺后,到了休息時間,靳木桐到后臺休息室找到了師父。
“師父,你怎么來了?”靳木桐驚喜的問道。
“之前這節(jié)目好歹是我跟幾個老家伙牽頭的,雖然推薦了你來,可我這個藝術顧問總不能掛個閑職不來看看吧,再說了,你第一集表現(xiàn)非常好,我來了臉上有光,也不怕來。”
靳木桐哈哈一笑:“師父,我要是上一集給你丟人了,那你這個藝術顧問怕是真的沒辦法露臉了。”
紀松柏問道:“你選了鴿哨,倒讓我覺得挺意外的。”
“怎么了?”
“畢竟鳥食器和蟈蟈葫蘆里都有價值不菲的古董,我想你都看到了。”
靳木桐點點頭:“嗯,看到了,不過我其實對鴿哨也挺有興
趣的,這一集就講述養(yǎng)鴿人和鴿哨工藝人的故事,應該也挺有看點的。”
紀松柏滿意的點點頭,看來木桐在節(jié)目中的表現(xiàn)是越來越游刃有余了,他完全都不需要為她操心。
短暫的休息之后,《民間的寶藏》第二集繼續(xù)拍攝。
接下來的三位持寶人帶來的古董也是節(jié)目組有意編排的,他們帶來的都是一種大家司空見慣的物件:枕頭。
</>作者有話要說:一更~,,大家記得收藏網(wǎng)址或牢記網(wǎng)址,網(wǎng)址m..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