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的“另類”研究(序一)
學友黃強先生,不但是一位優秀、敬業的編輯記者,還是一位勤奮且取得豐碩成果的學者。他對《金瓶梅》與晚明文化、佛教哲學、中國服飾史、中國飲食文化都有濃厚的興趣與執著的研究。已出版或即將出版的著作有《玄奘與南京玄奘寺》《中國內衣史》《中國置業史話》《衣儀百年》《中國服飾畫史》《走進佛門》等。他熱愛學術研究,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貧,已堅持二十多年,刻苦鉆研,碩果累累,其樂無窮。朋友們肯定他的學術成果,稱贊他是“業余選手,專業水平”。黃強的研究成果說明,這位“業余”者極嚴肅、極認真地做學問,而不去炒作,不去戲說,更不以主觀想象去“揭秘”。“業余”是黃強的自謙之詞。“業余”并不說明研究者在文化素養、學術規范方面與專業學者有什么差距,只意味著其要付出更艱辛的努力,在完成本職工作后要搶時間擠時間,要得到領導、家人與朋友們的理解與支持。《金瓶梅》這座文化高峰,有著無窮的藝術魅力,在吸引和感召著黃強在不平坦的道路上勇敢攀登,不畏艱險,不怕寂寞與高寒。
黃強先生研究《金瓶梅》已有二十多年,發表了幾十篇有獨特視角、有學術特色的論文。在第五屆國際《金瓶梅》學術研討會期間,我倆同吃同住,朝夕相處,日夜交流。他說自己的《金瓶梅》研究是“另類”研究。其一,《金瓶梅》研究中,對主題思想、人物形象、文本解讀占主流,研究成果比較多。而對文化的研究,服飾、飲食的研究相對較少,此屬另類研究,自己作為業余研究者,也屬于“另類”。其二,相對于思想、藝術、文本研究,《金瓶梅》文化研究顯然是一個薄弱的環節,是需要開拓,而且可以開拓的領域。學術研究貴在創新,能從常態事物中看出非常態的問題,需要用新思維、新方法。黃強著《金瓶梅風物志》,正是用新思維、新方法對《金瓶梅》研究取得的成果。
《金瓶梅風物志》,把服飾、飲食、茶文化、房屋購置、花燈等研究與《金瓶梅》研究交叉結合,通過服飾等研究《金瓶梅》年代、歷史背景。研究飲食描寫在表現主題、刻畫人物性格中所起的作用。從飲食養生,聯系欣欣子序中“合天”與“逆天”之論,探尋蘭陵笑笑生順應自然合于自然的哲學思想。研究《金瓶梅》對飲茶描寫,說明《金瓶梅》是一部明代茶文化寶典。這些研究成果,均具有填補、豐富與延伸意義,具有開拓性、創新性。
期盼學友黃強先生繼續用新思維、新方法研究《金瓶梅》,出更多更優異的成果,以推動“金學”在新世紀的發展。
王汝梅 2006年6月19日
于吉林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金瓶梅》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