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拜金娘子:嫡女玲瓏 !
日子忙碌起來,過得極快。
三館試開館一個月,書院學生人數達到兩千、書館借書人次高達十三萬、書舍住宿五百余名學生。
三館正式開館當天,護國寺和原、九大長老、和泉、李自原、文武百官、謝玲瓏、四大千年世家族長等參加開館典禮。
謝玲瓏給三館統一起了個名字:長安學府。在大門外立一塊高達一丈的白色大理石,上面用黑色散發紫星光點的奇異靈石精拼成“長安學府”四字,大氣磅礴之中帶著神秘。
三館按著謝玲瓏前世的大學建造,本來要給三館起名叫“長安大學”,斟酌之后,覺得長安已經有一個進士的殿堂太學,三館剛剛建成,風頭絕不能超過太學,引起名士反感,便叫做“長安學府”。
四大千年世家族長親自給“長安書院”金匾題名,每人寫一個字,四種筆跡,天下獨此一塊。
李自原給“長安書舍”、和原主持給“長安書院”金匾題名。
長安學府自此屹立在長安城府,為平唐軍隊烈士子女免費提供最好的教育,為平唐學子提供用極少的銀錢借閱最珍貴的書籍、手稿,為平唐出身寒門的舉人、長安秀才,提供會試、鄉試期間免費住宿。
上至帝后、下至貧民百姓,站在大明宮宮墻垛、東西市城墻、各大門城門頂眺望,長安學府果綠色的群靈木建筑獨具一格,醒目漂亮,成為長安一景。
繼長安學府建成后,又傳來一件大喜事,南方戰場大捷,唐家大軍押著二十五個部落的頭領班師回朝,將于數日后在長安城向李自原獻俘。
甘肅道寒冷的北風卷著鵝毛大雪吹進長安,天地之間白蒙蒙,雪下了整整一天一夜,到了傍晚停下來。
長安冷得出奇,孩子打個噴嚏流出的鼻涕都能馬上凍住。大街小巷人少了,就連平時最是勤快游走賣胡餅的小販都縮到屋子里頭不敢出來。
去年這時長安城外到處都是河南道、陜西道、甘肅道來逃荒的災民,今年由于李自原秋季撥了巨銀賑災、護國寺捐了五千萬斤靈米、靈面,災民分得極少的銀錢及能添飽肚子的口糧,都不愿意背井離鄉,長安城外竟是只有不到兩千人的難民。
帝皇公主李靜又是帶頭捐了兩萬兩銀錢給京兆府,何七雪、沈氏、白麗各出一萬兩銀錢,唐皇后帶著眾位妃嬪捐了一萬多兩銀錢,長安的誥命夫人們捐了九千余兩銀錢。
京兆府牧呂方正拿著善款給災民修建棚子、置備床木床被褥、生活用品等等,余下的錢給長安城沒有兒女的孤寡老人買了炭火、糧食。
福樂莊的幾百棵靈樹披上雪裝,眾小做完功課,在第二號院的院子里飛跑叫嚷著打著雪仗。
偏廳里溫暖如春,謝玲瓏梳著雙丫鬟,發上插著鑲東海珍珠的黃金釵,穿著立領鵝黃色寬袖靈綢襖、黑色靈綢褲,與和泉并排坐著。
兩人跟前站著兩個容貌不起眼衣著簡樸的中年男子,輪流低聲稟報設在突厥國各地商鋪的經營情況。
謝玲瓏投下大筆銀錢讓退役的密衛在突厥國各大城府開了三十二家商鋪,專門售賣錦繡年華的靈織品。
一開始,突厥國的密探向高層稟報,懷疑商鋪內藏平唐國奸細,官府查封了商鋪。
謝玲瓏指示密衛花重金在突厥國上下疏通關系,竟是攀上了突厥新帝的寵妃與朝中的宰相,寵妃在新帝枕邊吹吹風,宰相再利用門下弟子關系網的力量,愣是罩住商鋪,重新開張。
三十二家商鋪經營了半年,如今除去成本、人工、疏通費用,已經開始盈利,截止到上月月末,總共收入近二十一萬兩銀錢。
兩個中年男子是商鋪的副總管,得到謝玲瓏命令,裝成普通商鋪的總管年底回長安向東家報帳目,帶著突厥國五大車土特產來到長安見沈氏,把東西放下這就喬裝打扮來了福樂莊。
設在突厥的商鋪明面上大東家是江易,實則是謝玲瓏。江易出使外國未歸,兩名副總管便裝模作樣找沈氏。
謝玲瓏撫摸著坐在腿上瞇著貓眼享受的小白,朝兩名神色拘謹的副總管點點頭,對于他們來說,回長安其實是極危險的事,但是和泉交待的事是要當面授教,他們必須要回來。
謝玲瓏問道:“可是不敢回家?”
兩人點點頭。一人苦笑道:“小姐的錦繡年華靈繡品天下獨一無二,突厥國人人知曉小姐跟侯爺定了親,突厥密探將三十二家商鋪所有人盯死,我們的行蹤盡在他們眼皮子底下。”
另一人低頭道:“這回我們回長安,路上跟著七個突厥密探。我們連家信都不敢寫,豈敢回家?”
謝玲瓏鎮重道:“你們放心,家人我會照顧好。你們在路上可曾聽說長安學府,那是我開的,我將你們的四個兒女送到那里讀書,可好?”
兩人感激涕零跪下稱謝。
謝玲瓏將兩人虛扶起來,道:“你們將侯爺的指示帶給總管。來,坐下說話。”
兩人當著和泉的面哪敢坐,均道:“小姐,我們一路坐著馬車,坐久了也累,還是站著。”
始終端直坐著的和泉一臉嚴肅,伸手遞過去一張寫了密密麻麻黑字的白紙,道:“全部記下。”
兩人都是退役的高級密衛,記憶力經過特殊的訓練,集中注意力很快就將白紙上的內容一字不差的記住。
“一共九條,我從第一條講起,你們聽不明白就問。”和泉指著白紙黑字,一條條細細的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