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遠靜坐于一張厚厚的蒲團之上,癡癡的凝視著眼前玉人雙眼。“惠清師妹,百多年未有見你,你還是一點未變,只是,只是清減了許多。”
惠清未有答話,百年苦苦牽掛而又未能見面的人就在眼前,此刻心中有說不完的話,卻又不知從何說起。
“師妹,這百多年來,你都是怎樣過的?是否一直都是在這玉女峰靜修?”此刻覺遠眼中早已沒有了做和尚的那般自如,沒有了束縛,竟有一絲的狂熱在眼中游蕩。
惠清不敢直視覺遠和尚那百多年禁閉都未有消散的狂熱,淡淡的應道:“不知道此刻我是該稱呼你為‘覺遠師兄’呢,還是叫你‘楚狂人’?”
覺遠神色中劃過一絲悲哀,低聲嘆道:“雖然我心中仍舊掛念師門,可是如今我已不再是佛門中人,可師妹但覺得哪一個稱呼親切些,便如何稱呼我罷。”
惠清終于忍不住轉過頭來,好好的將覺遠看了個仔細,語氣中帶有點點激動,說道:“師兄,當年你不顧我萬般哀求,將我留于塵世,自己卻回去面壁思過,難道你竟是一點也不擔心我么?若是你那時候便脫身佛門,那又哪來的這百年孤寂呢?這是為什么……為什么……?為什么你不早些時候來?”說到最后,惠清竟然將一絲空明清凈之境丟于腦后,歇斯底里的發做起來。
覺遠絲毫不詫異惠清有這樣的反應,搖了搖頭,一臉苦笑,視線也看象他處,心有愧疚,自然是不敢再做對應。
惠清淚入泉涌,往日玉女一般的矜持此刻早已煙消云散。她上前一步抓著覺遠的手臂,怒道:“師兄,你看著我。你為什么不看著我?當日你將我一人留在黃山之顛的時候,也是這般表情,難道,難道你此刻又是要離我而去么?”
覺遠混身一顫,轉身過來,近距離的注視著惠清的雙眼,任由淚水不斷的滴落,道:“不,師妹。師兄從今往后再也不管那些什么規矩,一直陪在你身邊。若是有人敢來阻攔,師兄不管他是誰,定斬下他項上頭顱。”說罷將惠清往懷中一攬,頓覺心頭大石終于破開,而兩人之間的那層窗戶紙,百多年后,也在這一刻灰飛湮滅。
惠清也是沒料到覺遠會突然有此一舉,簡單掙扎之后,也沒有了動作,任由覺遠的一雙大手在自己雙肩之上輕撫。口中喃喃的說道:“師兄,若是你再離開我,就算不遠萬里,我也會叫你死與劍下。”惠清說完,張開嘴向覺遠右手臂上狠狠咬去,直到有血滲出方才松口。
覺遠沒有絲毫的痛楚之感,臉上仍然是幸福甜蜜的色彩,溫柔的望著惠清。
惠清低低的問了一句,“師兄,疼么?”
覺遠搖了搖頭,道:“現在就算你要把我一條膀子給卸下來,我也絕無說辭。”說罷兩人再次甜蜜相擁。
“古仙云:“鹿運尾閭,通其督脈,故得千年不死;龜納鼻息,通其任脈,故得延年久壽。”人能通此二脈,則百脈皆通。
黃庭經曰:“皆由心內運天經,晝夜存之自長生。”天經,乃吾身之黃道,呼吸往來于此,即所謂任督二脈也。
人稟二儀之氣,成四大之形,其間感賦不同,賢愚各異。不揣根器淺深,悟性利鈍,甫聞片言一語,無纖毫功德,概欲希仙作佛,豈非自誣自欺!蓋仙有五品,天、地、神、人、鬼,第顧遇之遲速,從事何如耳。天仙者,屢劫修來夙具靈根慧性,托生善門,童真入道,至人傳示,無上一乘,以天地為爐鼎,日月為水火,清靜自然,內外丹純,超出三界,打破樊籠,是乃倚天出天者也。地仙者,信行必果,志堅離俗,壯年學道,明造化之機,知生物之理,修煉丹藥,服餌長生,留形住世,陸地行仙,是乃藉地為地者也。神仙者,生有仙風逮骨,大忠大孝,積功累行,少年慕道,厭居塵俗,入名山福地,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先修玉液,后煉金丹,陰盡陽純,超凡入圣,分形化氣,自在追遙,是乃煉神還神者也。人仙者,謙恭持己,善與人同,中年晚景,名利無機,對境忘情,運氣接命,抽鉛添汞,取坎填離,吐納隨時,導引按節,身心安樂,卻病延年,是乃借人濟人者也。鬼仙者,性本庸常,不明大道,但執一話頭,使心不亂,而得識神觸悟為奇,或執齋守戒,身同枯木,心若死灰,定中可出陰神,死后精靈不散,能投胎奪舍,是乃純陰無陽,終不離鬼趣者也。學道之士,不執著,不偏倚,升堂入室,由漸而深,至道不遠,勤行可到。丹經云:“屋破修容易,藥枯生不難。但知歸復法,金寶積如山。”誠哉是言也。”
此段是昆侖山入門心法的總章,也只是簡單介紹一下修道界里的一些基本知識。楊凌風此刻才算是肯定了這升仙之說。以前有的,只是認為,修為到了一個十分高深的地步,翻云覆雨,移山填海,無所不能。世人便以為這就是神仙。但是現在看來,修為至深之后,倒是真能神游于外,脫離六道了。
“修煉貴乎忘言守一,忘言氣不散,守一神不出。
一者,太極也。其要妙在乎坤、復之交,循環無窮,神潛于坤,神明自來。坤者,六交也。守靜之篤,陰極陽生,六交之下,復生一陽。鉛汞從一所生,一乃五行之始。圣仙知一為鉛汞,故抱一而修,而陽氣復乎五陰之下,一陽萌動,即地逢雷處見天根也。得太極靜而生陽,專心致志,絕其雜泛之念,以求先天一氣,必委志歸于虛無。蓋虛元氣之所生處。虛無者,身居恍惚杳冥之中,六脈俱停,真息自住,混沌大定,則神明自來矣。神歸金鼎,玄牝立基,能生真氣,真氣化生真鉛,精、氣、神全,其功方應。小靜,神光透于簾緯,金氣初現。坎中一點熱氣,上沖心主,以意順下,穿尾閭,由黃道,過玉枕,上泥丸,游九宮,自上腭而下。中靜,入于無何有之鄉,日月停景,璇璣不行,杳冥混沌,天根機動,坤宮如震雷之聲,腹中如裂帛之音,膀胱火熱,兩腎湯煎。以神息沉歸海底,輕輕然運,沖透三關;真氣如迅雷烈火,默默然舉,周流六虛。忽然飛上泥丸,月窟風生,眉中涌出圓光,化生玉液,如冰片之美,如薄荷之涼;降下重樓,送歸土釜,即二候得藥。
楊凌風看得此處,心頭略有一分驚異。這心法之上一說,似乎自己早已大成。而大成之日,便是前日夜間,從《玄道策》中領悟環形真氣的那一夜。而自己的境界比這心法似乎更要高上許多,只是真元流轉經絡的順序有所不同。
看著昆侖山的規模,在修道界也該是龍頭位置,想來心法也應該有獨特之處,且試上一試,也并無壞處。
楊凌風想了一想,盤腿而坐,自玄關分出一絲真元,自心法中提到經絡的順序,迅速流轉,片刻之后便已完成數十個大周天,卻覺得沒有什么效果,不禁暗自奇怪。只得第二日去尋上惠靜問上一問。而這之前的一晚光景,還不如就按自己領悟的方式修煉。
楊凌風心頭一動,自玄關處生的的真元,又是加厚了幾分,總共四道真元,同時運作。自經絡處又是一陣漲痛之感。楊凌風不動聲色,也不去理會,知道將經絡擴充之后,便沒什么大礙了。正在恍惚之間,楊凌風忽感元神出殼,一陣天旋地轉,再一次被納入殘夢鐲之內。
楊凌風方才回過神來,感覺到這空間的熟悉,才明白過來。“是了,這定是我修為大有提高,再次進入到殘夢鐲之中了。”正在想著,那虛空之中,又出現了一排金光閃閃的大字。楊凌風有了第一次的經驗,連忙凝神記憶。
真如自性,不生不滅,與佛無別。一念不覺,無明而有,永無出期。了脫生死,須滅妄念;欲斷妄念,莫如無念。以凈而代,即達無念,無念而念,念而無念。夫念既無,何云有妄?妄念既滅,生死自了。
楊凌風心中大奇,暗道:“這必是殘夢決的第二重了,但為何只是佛偈,而不是第一重那般,帶有攻擊性質的法決呢?”這無念而念,念而無念的境界,不正和那日自己在石林之外的領悟到的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的境界是一個道理么?
楊凌風頓了一頓,哈哈大笑起來,恍然間世間之事似乎都不再重要,只留神間一絲清明之所在。
此時十里之外的玉女峰主殿眾人,皆朝西北角落望去,只見西北上空紫云密布,一道紫紅光氣直透云霄,與這一大片厚厚紫云連為一體。而此時的楊凌風,方才元神歸位。
惠靜睜大了眼睛,似乎不敢相信一般,喃喃的說道:“不可能的。這小子居然僅憑著入門心法,就結成了元嬰,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