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苗立馬開口,“小姑,是小石頭他們不講理,明明那個田口是我們先守著的,大丫二丫他們看著,結果,他們倆兄弟過來,看到背簍有魚就想搶,還罵我們,我們肯定不能忍,最后就打起來了。”
幾個孩子拉扯在一起,衣服很快就打濕了。
至于楊大丫,她突然沖過來拉架,被推倒,這是意外,他們也不想的。
“好了,小姑知道了,這小石頭,竟然欺負到我們家頭上,是該好好教訓!”
楊小妮冷哼一聲,發覺那小石頭,大概就是傳說中的熊孩子了。
她惱怒不已。
楊小苗低聲詢問,“小姑,你想干嘛?”
“我想揍人。”
楊小妮咬牙道。
說完,她朝外走去。
楊小明,楊小苗倆兄弟見狀,完全顧不上穿棉褲,立馬追著追去,“小姑,等等我們,我們也去。”
劉麗芬看著孩子們都往外跑,忍不住怒吼一聲:“都快吃飯了,你們還上哪去啊?早點回來。”
人都跑遠了,根本沒聲音回應她。
王美蓮是外嫁進村的媳婦,男人叫許茂豐,瘦不拉幾的,平時話也不多,性子很軟。
他們許家是三里村外遷進來的,在三里村沒什么親戚。
一般這樣的家庭,生活都很低調,也不敢囂張。
但王美蓮偏不。
她為人五大三粗,人也潑辣。
娘家又是隔壁王家,跟大隊長也有親戚關系,她平時就很高調,家里的孩子也橫,在村里屬于小霸王那一類。
這會兒,正是午飯點。
因為下雨,村民們都窩在家里休息,村里的男人大多都成群結隊的去摸魚了,但性子弱的徐茂豐卻待在家里。
不過中午這頓,許家的桌上,一條大鯉魚被端上桌。
這就是引起楊家兄弟跟小石頭兩兄弟打起來的魚。
當時楊家人都擔心楊大丫的傷情,根本沒人在意這條魚。
王美蓮帶著孩子回家,發現兒子抱回來一條這么大的魚。
樂壞了。
二話不說就剝了魚肚子,清理干凈后,立馬蒸上鍋。
楊小妮帶著楊小苗和楊小明,到許家門口的時候,遠遠的就聞到一股魚香味。
楊小苗立刻氣憤起來,“小姑,小石頭搶了我們的魚,這魚香味,本來應該是我們的!”
“你,去敲門。”
看著緊閉的院門,楊小妮命令道。
倆孩子也不怕,上去就啪啪啪的敲起來。
“誰啊,大中午的,非得挑飯點的時候。”王美蓮不耐煩的聲音傳來。
“是我們,小石頭搶了我們的魚,我小姑過來要了。”
院里頭的王美蓮微微一頓,絕了開門的念頭,楊家那好吃懶做的小娘們可不比白曉翠好欺負。
那就是個小野貓。
而且,她從娘家那收到消息,堂弟王建軍還想著跟楊小妮好,她不想在這個關鍵時刻,去得罪楊小妮。M.XζéwéN.℃ōΜ
想著,她在院里吼了一句,“你們別想來我家耍賴啊,趕緊走,不然收拾你們。”
倆孩子嚇得縮了縮脖子,無助的看著楊小妮。
楊小妮是個不怕事的。
也隔著墻院吼道,“王美蓮,你給我出來,小石頭拿走的魚我可以不算,但是我們家大丫的傷,是小石頭推的,腦門都磕破了,這事沒完!我今兒來就是找你商量的,你再不開門,別怪我不客氣了!”
“喲,你還想干嘛?”
王美蓮雖然顧及著王建軍的關系,但她也是剽悍的。
尤其,楊小妮體格也不大。
她不相信,楊小妮會看不明白,真要打起來,誰輸誰贏?
“你到底開不開?”
“不開。”
“真不開?”
“死也不開!”
王美蓮粗著脖子應了一句。
楊小妮冷笑,隨后從地上抓起一塊石頭,顛了顛,重量剛好。
然后,對著那緊閉的大門就是一砸。
“嘭”的一聲。
本來就年久失修的木門,晃悠了幾下。
王美蓮慌了。
連忙跑過來,一邊喊道,“哎呀,楊小妮,你個殺千刀的,你到底想干啥?我家大門要是壞了,你得賠。”
話還沒說完,又是“嘭”的一聲。
門搖晃得更厲害了,隨時散架。
終于,就在楊小妮即將砸第三下的時候,王美蓮終于打開了那扇快要散架的大門,怒瞪著楊小妮,“楊小妮,你這個瘋婆娘,你別以為有建軍護著你,我就得讓著你,我可告訴你,就算王建軍來了,他也得叫我一聲姐。”
“切——”
楊小妮不屑的哼了一聲,“你不說王建軍那個賤男還好,你一說,我氣不打一處來,所以……”
“嘭——”
楊小妮又砸了一塊。
那門瞬間吱呀一聲,再也支撐不住,應聲而倒。
“楊小妮,你找死。”王美蓮說著,作勢就想撲上去跟楊小妮打架。
不過楊小妮可不傻,她叉著腰哼道,“王美蓮,你敢動我!你信不信我回家叫我二哥三哥,他們立馬把你家拆了,不信你就試試。”
王美蓮一下楞在原地,紅著眼睛問,“你想干什么!”
“來拿錢,我們大丫被你家小石頭推傷了,我來拿醫藥費。”
楊小妮回答,“我家大丫好好一個大姑娘,現在額頭上縫了五針,你要是不賠錢,回頭我也讓你家孩子腦門上也有個縫五針的窟窿!”
“你敢!”
“你可以試試”
“美蓮。”
就在這時,許茂豐跑出來,在她耳邊嘀咕了幾句。
然后,王美蓮就慫了。
楊家這個閨女,是楊家的心頭寶。
整個三里村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楊家人多不說,還有個楊一虎在部隊當兵,那大哥對楊小妮,更是寵得沒邊。
誰敢動她一根汗毛,楊家人能拼命。
另外王家那邊,她也不好交代。
前兩天,王建軍特地給她帶來一袋豬皮,目的就是讓她幫忙勸勸楊家,這時候她要是打了楊小妮,王建軍肯定得跟她翻臉。
王美蓮心里一陣盤算,一臉的不甘心,“你要多少錢?”
“醫藥費,加上營養費,最少一塊錢。”楊小妮開口。
其實,她對這個年代看病花錢沒多少概念,而且一塊錢,放在她的年代,就一顆糖的價錢。
但放在這個年代,就是巨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