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娘,你先嘗嘗這泥鰍。”楊二龍說著給劉麗芬夾了一條泥鰍。
劉麗芬拒絕不了,只好吃了,隨后也不反對了,畢竟,這泥鰍的確好吃。
楊家十幾口人吃得正香。
吃過午飯后,楊小妮突然開口,“娘,下午我想去一趟上水灣。”
“你去上水灣干什么?”劉麗芬問道。
“昨天在縣醫院,我看到顧孟生的娘胃不好,正看大夫呢,我想去看看她。”楊小妮開口解釋,“另外,我今兒送大丫去公社的時候,聽到慧蘭姐說上水灣好像塌了山傷到了人,我去看看有沒有什么能幫上忙的。”
“你能幫啥?你又不是醫生。”
劉麗芬說了一句,不過介于楊小妮前頭的原因,她也不再堅持,“不過,顧家小子的娘生病了,你的確該去看看,一會兒讓你二嫂陪你走一趟。”
“不用了吧?”
“要的,你一個小姑娘,就這么跑去他們顧家,傳出去不好看,要不是我要去喂豬,我鐵定跟你去。”劉麗芬堅持的說道。
這喂豬的活兒,是個輕松活兒。
難得輪到她。
三嫂白曉翠要照顧楊大丫,也沒時間去,只能讓王玉梅去了。
王玉梅這心頭,還是很不樂意,給錢就沒她的份兒,冒雨這事就少不了她。
呵……
婆婆這心也忒偏了。
楊小妮卻不以為意,“怕什么,娘,我現在還有啥名聲,再說了,嘴巴長別人身上,說什么,我們也管不著。”
“可是……”
劉麗芬還想說什么,不過一想到自家閨女這些天的改變,她大嘴的話又咽了回去。
最終,王玉梅還是沒有陪著楊小妮去上水灣。WwW.ΧLwEй.coΜ
楊小妮看出了她的不樂意,昨兒大雨,路上都是泥濘,一步三滑,隨時會摔一跤。
尤其上水灣那邊是偏山里。
有一段是懸崖路,十分危險。
她收拾收拾,急匆匆出門。
她走了沒多久,三里村就來了一群穿著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她們一個個年輕漂亮,身上穿的衣服也不是村里人的花棉襖,都是針織料子,非常好看。
小姑娘們站在村口,朝村口路過的大叔問,“叔兒,這里是紅星公社三里村不?”
“是的,姑娘你找人啊?”
胡美麗點點頭,“我們找楊小妮。”
村民很熱心的給幾個姑娘指路,“楊小妮啊,你沿著村口一直走,走到村尾,大榕樹下那一戶就是了。
“哎,謝謝叔兒啊。”
胡美麗道了謝,帶著三五個姑娘直奔楊小妮的家。
幾個姑娘十分靚麗,一下出現在村里,頓時成了一道惹眼的風景線。
尤其家里有剛好到說親的村民,一個個都探出腦袋,看著這些姑娘有說有笑往楊家走,心里盤算著,要是能娶到這些姑娘,那該多好。
聽她們說要去楊家,也不曉得是不是楊家的親戚,晚點一定要去打聽打聽。
胡美麗帶著三個閨蜜,到了楊家門口,“請問,這里是楊小妮家么?”
“是啊,你們是誰?”
劉麗芬正跟村里一個熟悉的大嬸縫衣服,看著姑娘們站在院門口喊,不由走出來問。
“快來,是這家,沒錯。”
胡美麗招呼幾個姐妹進了屋,才開口道,“嬸兒,我叫胡美麗,我是楊小妮的朋友,我們是特地從縣城來找她的朋友,你是楊小妮什么人啊?”
“朋友?”
劉麗芬詫異極了。
她可從沒聽閨女說,她在縣城有什么朋友。
不過,既然找上門了,總不能把人趕出去吧,她笑著招呼幾個小姑娘進屋:“我是小妮的娘,這位是我們村里的一個嬸子,姑娘們,找小妮做什么?”
幾個姑娘也不傻。
知道有外人在,不好說那些事。
胡美麗笑道,“也沒啥事,就是來看看她,她呢?不在家嗎?”
“你們來得真不巧,小妮她出門了,剛走沒多久。”劉麗芬皺眉,“你們找她啥事?跟我說也是一樣的。”
“沒,沒有啥事。”胡美麗直搖頭。
其實,今兒她是帶幾個姐妹來找楊小妮買鞋的。
那天楊小妮賣給她的小白鞋,不僅便宜,還好看,她拿回去之后,她的幾個小姐妹都喜歡得不得了,都嚷著也要買。
她記得楊小妮跟她說過的地址,今兒又正好輪到她們休息,干脆就尋著地址來了。
不過,既然楊小妮不在家,看來這事是辦不成了。
胡美麗一行人找楊小妮沒有找到,坐了一會兒就走了,臨走前,讓劉麗芬給帶了話,“嬸兒,要是小妮回來,你一定告訴她,就說紡織廠的胡美麗來找過她,讓她有空了去縣城找我。”
“哎,好,好。”
劉麗芬連連點頭。
心里驚訝的同時,也好奇起來,前幾天小妮就說進城找工作,如今紡織廠的人找上門來,難道是有著落了?
可,吃商品糧這么容易的?
她感覺太不真實了。
四個姑娘走了,劉麗芬也沒有多想。
但,她卻沒想到,這事兒卻在三里村,掀起了一陣風浪。
三里村的人口,說多不多,但也有幾百口人。
其中適齡未婚的男青年就幾十個,胡美麗幾個人在村里走了一圈,可不吸引這些人的目光嘛。
她們前腳剛走,后腳就有村里的七大姑八大姨找上門,話里話外都在打探,今兒那幾個姑娘是哪兒的人,有沒有對象之類的。
劉麗芬一臉的為難。
她啥都不知道啊。
……
楊小妮這邊,背著挎包,順著泥濘小路,朝著上水灣去。
剛開始路還好,勉強能走,可越到后面,路越難走,一步三滑。
楊小妮是走一會兒,鞋子上就沾了一大坨的泥,走路就像負重,沒幾步就累了。
前頭出現一個推著自行車的男人,走的也十分艱難。
男人還四處張望,似乎在找什么。
待到楊小妮走近,他才開口道,“同志,上水灣是朝這個方向走不?”
“嗯,是啊。”
楊小妮本來沒注意到他的。
但是聽到他打聽上水灣,特意看了他一眼。
男人推著一輛塞滿泥濘的自行車,穿著一身大棉襖,胸口有一個口袋,口袋里插著一支鋼筆,金絲眼鏡,斯斯文文的。
二十來歲左右,看著不像村里的青年。
難道是下鄉的知青?
因為自行車被泥巴塞滿了,騎不動,看起來十分狼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