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爺爺家的時候,她也有很多伙伴。
比如
在爺爺家那邊叫人不是按照年齡大小,是按照班輩大小來。
憨憨的她,悲催的就是班輩最小的那個,把比自己小的同學叫嬢嬢,比自己大一點的哥哥叫小爺爺的都是她。
萬惡的按班輩叫人。
反正大多都是她的嬢孃。她心里那個難受啊。
村里隨便一個人她至少都得叫嬢嬢,有丹嬢孃小爺爺曾舅舅劉祖祖等。
好不容易盼來一個剛出生的小孩子,還得叫一聲舅舅。。。。
至此之后,她便不再期盼誰生個小孩能比自己小了,反正都是干不過,還得叫一聲舅舅,一聲嬢孃。
丹丹是她同學,她打死也不愿叫嬢孃,就叫丹丹。
就連丹丹的妹妹都得叫一聲瑤嬢孃。
丹丹是她很要好的同學,丹丹她小曾小雪幾人都是非常要好的同學。
他們下雨一起走,他們天晴一起走,放學爬山找野果吃,放假到處亂跑,跑去城里玩,跑去河里找螃蟹吃,去河邊爬樹,上演我是特種兵打仗。
他們一起歡耍,一起流汗,一起手拉手,去河里較為深的地方探尋。
他們那里夏天的河并不深,水底全是鵝卵石,踩在上面就像按摩一樣舒服,搬開石頭,一只大而肥每的螃蟹就偷偷藏在下邊。
一群孩子在水中歡笑追逐,用笨拙的身法想要去追一只到處亂跑的魚兒。
追逐許久也不會抓住一只,在寬廣的水中,魚兒才是一方霸者,他們那些小屁孩追破天也抓不住一一只。
等在水中玩累了,他們就會上岸爬樹,晾干自己再回家,家長不會多加詢問。
因為小孩子坐船過河不需要給錢,所以他們便總是坐過去坐過來的玩。
拉船老爺爺也不會計較這么多,只會詢問他們要去哪玩,然后叮囑他們早點回家。
雖然拉船老爺爺對他們一行小孩非常和藹可親,對那些大人可一點也不心軟也不輕言細語。
過一次一塊五,少一毛也不行。
要錢的時候也是兇巴巴的,一塊五,給了再下。
真是一個可愛的小老頭子。
他
現在應該還在拉船吧。
她剛去上幼兒園的時候,是在村上的幼兒園,但是也只是僅僅上了一年,然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學校就不開了。
從小到大她是一枚穩妥妥的吃貨。
自家吃上臉那么大一碗飯,又去等同學再蹭上一碗,要等小曾同學,還有丹丹同學,她個無敵吃貨,故意在家吃了立馬去等小曾,然后小曾的家人就會給她也端上一碗。
她從來不知道臉皮為何物,叫她吃,她就會利索上桌吃飯。
等吃完再合著小曾去等丹丹,屆時再來上一碗,他們都很好奇她如此能吃,那么小小的身體里邊究竟是怎樣裝下那么多食物的。
我猜想,她應該是那時候不知道飽是什么樣的感覺。
而且可能小孩都有這么一種思想,別人家的就是好吃一點。
然后她天天中午如此,天天中午吃三家,大人們總是表揚她吃得多,她也很開心能得到贊揚,她就會更加的多吃一點,直到有一次。
中午去學校的路上,她吃得吐了出來,第一次感覺到了撐,感覺難受。
從那以后,她就不再吃三家,就吃兩家,自家,還有一家,就隨機去丹丹家,或者小曾家。
確認過眼神,是吃貨本尊沒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