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五,月圓之夜。月圓似銀盤,天涼似秋水。</br> 山東梁山泊,坐梁山第一把交椅的及時雨宋江宋頭領,正在水泊觀月,心里盤算著心事之時。</br> 而遠在千里之外的睦州此時,卻也有一人也正在觀月思索,也正在盤算著心事。</br> 此人姓方名臘,字十三,乃是睦州青溪縣人,自幼習得文武藝,少有大志,心胸寬闊,為人豪爽仗義,深得眾人敬服。</br> 青溪當地物產廣博,漆樹、楮樹、杉木等資源豐富,其間經商之眾甚多。而方臘有一座漆園,他的公開身份是漆園主,所以家境殷實,為當地的富戶。</br> 當然,漆園主身份,這只是方臘表面公開的身份。方臘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身份。那就是,方臘是當今中土摩尼教(明教)的教主。</br> 摩尼教源自古代波斯(伊朗),摩尼教教義是在吸收猶太教、基督教等教義的基礎上形成,后來傳至中國,又吸收了佛教的一些教義。</br> 摩尼教在唐朝初期正式傳入中國,并且逐步發展,吸引了不少的民眾加入。</br> 那時,中土摩尼教的教主叫陳碩貞。陳碩貞乃一女子,也是睦州人,出身貧苦,少時受強霸欺壓,遂加入摩尼教,逐漸成長起來,后被擁為教主。</br> 唐永徽四年,浙江一帶百姓不堪官吏貪求及豪強逼掠,陳碩真遂組織農民起義,自稱“文佳皇帝”,引兵先后攻克睦州、於潛等地,但最終寡不敵眾而兵敗,陳碩貞被俘遇害。</br> 陳碩貞遇害后,朝廷將摩尼教定為邪教,并予以強力清剿,此教最終遭到毀滅性打擊,逐漸隱于地下。</br> 唐滅亡之后,經過五代十國的戰亂,摩尼教又死灰復燃。</br> 北宋時期,摩尼教已經完全漢化,為了迎合中土百姓的需要,摩尼教便更名為明教。</br> 明教提出了“清凈、光明、大力、智慧”八字教義,信奉懲惡揚善、度化世人,以及建立一個人人吃得飽、穿得暖的大同社會。?</br> 所以明教流傳于中土以來,便深受貧苦百姓的信奉,流傳越來越廣泛。而方臘入教之后,威望日盛,深得教眾之心,前任教主去世前便指定方臘為繼任教主。</br> 方臘擔任教主之后,勵精圖治,大量吸收各個社會階層的人加入教中,明教的力量很快得到增強。</br> 方臘還在教中構建了嚴密的組織體系,除教主之外,下有一名副教主,兩名光明左右使,四大護法以及五大旗主,還有若干堂主,每個堂主下面還有若干人員。</br> 所以此時的明教是一個力量強大,組織結構嚴密,人員眾多,一呼百應的教派。</br> 方臘與陳碩貞雖同為睦州人,但方臘時代距陳碩貞時代相隔已有數百年了。</br> 少時,方臘對陳碩貞起義事跡時有耳聞,而當地還保存有陳碩貞“天子基”和“萬年樓”遺址。</br> 這一切都讓方臘心生向往之,造反的種子從那時便開始萌發!擔任教主之后,他的這一想法越來越強烈,除他大量發展教眾之外,他一直在等待造反的時機。</br> 北宋端王趙佶登基之后,疏于朝政,熱衷于吃喝玩樂。他在京城修建了一所大園子,需要南方的花石(奇花異石)來裝飾點綴,他便派人到江南一帶搜尋,時間長達二十年之久。</br> 他還成立應奉局,專門安排自己的寵臣朱勔來操辦。朱勔此人窮奢極欲,在外以天子之名胡作非為,凡民家有木石花草可供玩賞的,只要被應奉局知道,立即就會被征收,如果出現差錯,應奉局便會抓人入監牢。</br> 所以百姓們一聽說是應奉局的人來了,無不驚恐萬分,心內懼怕無比,擔心家中有什么東西又被朝廷看中了。</br> 朱勔手下的爪牙也無惡不作,在征收花石的過程中,偷財物,搶東西,甚至還奸淫百姓妻女,所做的壞事罄竹難書,百姓們無不憤恨。</br> 有一次,應奉局發現了一個奇石,然而卻在高山絕壑之中,下面又是深水激流,朱勔卻令民夫一定要運出來,導致民夫們怨言四起,但又沒有辦法,最終以死傷十數名民夫的代價將其取了出來。</br> 終于,朝廷的橫征暴斂和倒行逆使,導致了江南地面民怨沸騰,人人心懷不滿,一場大的暴風雨即將來臨。這時,只需要有一個領頭人出來振臂一呼。</br> 這一夜,月圓似盤,天涼似水。方臘站在“萬年樓”上,欣賞著月圓之夜的美景,不禁心潮澎湃,心里幽思前任教主陳碩貞起義之往事,又思當前朝廷腐敗,民不聊生,這正是借機起義的好時機。</br> 這時他問身邊的族弟方肥說:“兄弟,此時舉義時機成熟否”?</br> 深知素有大志的大哥方臘,方肥說:“此時,民怨沸騰,時機成矣,可以舉事!”</br> 方臘不禁哈哈大笑,雄渾的笑聲驚震原野,在這寂靜的黑夜里傳得甚遠!這時,只見天邊一顆碩大流星從空中一閃而逝!</br> 九月二十日晚上,方臘擺下酒席,偷偷召集一百多個苦大仇深的青年人喝酒。</br> 待這一百個青年人都喝得醉醺醺時,方臘便開始鼓動大家。他對大家說:“我們生于斯、長于斯,世世代代為官府繳納賦稅,還要為官府出勞役,生活已經十分艱難了,但是官府依然還要欺壓我們,我們如何能活呢?”</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