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龐萬春自前次史進來找他,被鄧元覺察覺后,幸好史進、李俊兩人從地道遁走,才能沒有釀成大麻煩。</br> 鄧元覺雖然沒有抓住龐萬春的把柄,但卻對此事耿耿于懷,多次在方臘面前說龐萬春的不是。但方臘對龐萬春非常信任,并沒有難為龐萬春。</br> 鄧元覺見此,心中更恨龐萬春了,便安插了不少的心腹在龐萬春周邊,時刻監視著龐萬春的一舉一動,一有端倪便向他報告。</br> 雖然龐萬春與史進是兄弟,但是龐萬春對方臘始終是忠心耿耿,方臘對他有知遇之恩,他不想做無情無義的小人。</br> 當年,心愛的女人死后,他送她的骨灰和岳丈返回老家,將父親和岳丈奉養天年之后,便外出闖蕩。</br> 后來在睦州遇到方臘,二人一見如故,惺惺相惜,他便加入明教,成為方臘得力的助手,后來方臘又給他娶了渾家,有了一個家,所以他從心底里感激方臘。</br> 本來,龐萬春與宋朝廷有仇,加之朝廷在江南大肆征收“花石”,百姓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他對朝廷更是不滿。所以方臘起兵造反,他舉雙手贊成。</br> 這次史進來向自己勸降,雖然史進是自己的大哥,而且有恩于自己。但是史進現在是朝廷軍隊中人,已然與自己不是一路,于公講:道不同不相為謀。但于私講:史進還是自己的大哥,兄弟感情是抹滅不了的。</br> 所以,龐萬春已經想好了:如果下一步宋江的軍隊來攻,對史進大哥還是要想方設法網開一面,絕不能害他性命。但是對其他人而言,他是不會手下留情的。畢竟現在已然是敵對有關系了。</br> 梁山軍這一路領兵的將領卻是副先鋒盧俊義,盧俊義自從與宋江分兵之后,統領三萬人馬,本部下正偏將佐二十八員,引兵取山路向杭州進發。</br> 九紋龍史進恰好就在一路軍中,大軍經過臨安鎮的錢王故都后,就來到了昱嶺關前。一見此,史進便想到了自家兄弟龐萬春,以及前次相見的情景。</br> 盧俊義等來到昱嶺關前,只見那一關,聳立于兩山之間,左后便是錢塘江,關兩邊全是松樹,林深樹密,典型的易守難攻之地。</br> 盧俊義等摸不清虛實,自思前次史進來過此地,便對史進說:“史兄弟,我等初來此地,不清虛實,還得你領著幾個人去查看一下!”史進領命。</br> 盧俊義便命史進便同拼命三郞石秀、跳澗虎陳達、白花蛇楊春、打虎將李忠、病大蟲薛永等六員將校,帶領三千步軍,前去打探。</br> 史進等人迤邐來到關下,并不曾撞見一個軍馬。不一時,便來到了關下,只見關上豎著一面彩繡紅旗,上書大字“龐”,旗下立著那人正是龐萬春。</br> 那龐萬春在城墻上居高臨下,早就看見了史進等人過來。尤其他看見第一個人正是自己熟悉的大哥史進,他心里“唉”了一聲,心道:“大哥,你最終還是來了!兄弟對不住了!”</br> 旁邊的副將劉廣庸,雷炯等急忙招呼兵士們做好戰斗準備。龐萬春一看箭在弦上,不得不發。</br> 于是他假意發出大笑道:“你們這伙草賊,不在梁山泊里住,卻受宋廷招安,當了別人家的走狗,又敢來我這國土里裝好漢!難道不曾聞俺“小養由基”的名字么?還不速速退去!免得我的弓箭無眼!”</br> 龐萬春說這話的意思是希望史進他們能夠退去,避免正面交鋒,引起不必要的傷亡。但自己也不能說得太直接,何況劉廣庸等人還在旁邊看著呢,他知道劉廣庸是鄧元覺安插的奸細。</br> 這拼命三郞石秀哪里知道這里面的這些曲折,他卻是個直腸子,一聽得龐萬春這么說,便怒火中燒,大聲叫道:“龐萬春,你這廝,前次你到梁山,我梁山兄弟待你不薄。這次奉命來,你何不歸順我軍,也好敘兄弟之情?”</br> 龐萬春咬咬牙道:“萬春承蒙前次關照,不勝感激。但目下你我敵對,你梁山投降于宋廷,甘作走狗,如今你我道路不同,要想讓歸降,休想!”</br> 除史進外,石秀等人大怒,命令攻城,龐萬春一看不是個事兒,這如果要打起來,要是傷了史進大哥咋個辦?</br> 思索再三,他心里便有了計較,吩咐拿箭來,左右便遞上了弓箭。</br> 龐萬春的箭術是王進所教,自幼便在上面下了功夫,幾十年來從未間斷,有百步穿楊之功,人稱“小養由基”!</br> 何為“小養由基”?養由基是春秋時期楚國將領,善于射箭,在百步之外射柳樹的葉子,百發百中,人稱神射手。</br> 因為龐萬春也善于射箭,所以江湖稱“小養由基”</br> 龐萬春拿起弓箭,搭上一支箭,對關下的眾人喊道:“關下諸人聽好了,我要發箭了,弓箭無眼,現在退去還來得及,不然徒增無謂的犧牲!”</br> 石秀等人哪里能被唬住,根本不管不顧,只是一味攻城。龐萬春思索再三,將箭瞄準史進,心道:“史大哥,兄弟我對不住了,暫時先讓你受一下苦!以后休要怪我!”</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