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史進與花逢春等人商議已定,決定進京刺殺高俅等人,以雪梁山好漢被害之恥。</br> 這一天,史進等正在客棧內認真謀劃,制定進京后的行動方案。</br> 忽然發現外邊人聲嘈雜,喧鬧不已。史進在窗邊一看,只見許多百姓拖家帶口往城門口擁去。</br> 史進等不知所為何事,便拉過一個路人問其緣由。</br> 那人道:“客官,你還不知道哇,金人賊子包圍了東京汴梁城,以前的官家讓位給兒子了,已逃到泗州了!”</br> 說罷,那人掙脫史進的手走了,邊走還邊說:“客官,你也趕快走吧,金人可能馬上就要打過來了!”</br> 看著街上亂糟糟的人群,還不時有兵士騎馬奔出城去,史進感覺到整個街道一下子就籠罩在了緊張的氣氛中。</br> 史進想,太上皇帝既然奔逃,大概高俅、童貫、蔡京等人也會和太上皇帝一起。</br> 史進便將自己的預料與花逢春等人講了。花逢春道:“如此甚好,省得我們再遠跑東京,如果這幾個奸賊在泗州,那最好不過!”</br> 史進思索片刻,便決定先去泗州探究一下情況再做定奪。于是四人結了帳,便向泗州而去。泗州距離楚州并不太遠,四人騎著快馬不到兩天便到了,過了泗水,便是泗州城了。</br> 由于太上皇帝趙佶在泗州暫住,所以戒備森嚴,路上到處都是站崗和戒嚴的兵士,兵士的后背上有的是一個“禁”字,有的是一個“勝”字。</br> 史進心里清楚,這正是朝廷的禁軍和勝捷兵。禁軍是高俅的部隊,而勝捷兵乃是童貫的部隊。史進確定,高俅和童貫二賊必定在泗州。</br> 事實上,史進分析的一點不差,童貫、高俅確實是和太上皇帝趙佶在一起,他們都以保護太上皇的名義,率手下逃至泗州。</br> 四人離著城門很遠的地方,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進出城門,城門口盤查甚是嚴格,不少被認為是可疑的人都被兵士抓了起來。</br> 史進想,我等四人如果這樣進去,肯定不行。</br> 他便與花逢春等人商議,決定將馬和兵器棄放在外。四人裝扮成平民的樣子,混進了城內,伺機行動。</br> 且說太上皇帝趙佶逃亡到泗州后,以為是高枕無憂了,心神稍定下來。</br> 于是,他以太上皇命令向東南各地官員發出詔書:要求東南各地官員不得向東京傳遞公文,江南的軍隊也不準再勤王支援東京,而要保護他趙佶。東南各地物資也不準再運往開封,而是要留下來給他太上皇享用。</br> 聽到這個命令,東南的百姓無不對這個曾經的皇帝恨之入骨。當然,史進也得知了這個消息,仰天長嘆道:“如此皇帝,這樣的國家不亡,真是天理難容!”</br> 本來,史進想的是,這次除掉奸臣之后,他便返回中原,準備投軍,為保衛國家盡上自己的微薄之力。</br> 后來,史進又得到一個消息,說是太上皇趙佶準備過長江繼續逃跑,當地的百姓知道后,自發地組織起來阻攔太上皇過江,請求太上皇不要再跑了,留在當地率領軍隊抵抗金兵。</br> 然而,面對百姓的阻攔,太上皇竟然惱羞成怒,下令兵士用箭對準這些手無寸鐵的百姓,現場血流成河,染紅了滾滾的長江水。</br> 史進聽到這里,不禁淚如雨下,忍不住仰天長嘯,大聲狂呼道:“趙宋,我史進與你不共戴天!今生必將取而代之!”</br> 那聲音是如此的堅定和絕決,在這個黑暗的夜空越傳越遠,最終成為了滾滾驚雷。</br> 是啊,一個視老百姓為草芥的朝廷,一個面對強敵軟弱逃跑的朝廷,作為普通的百姓憑什么去維護你、保衛你呢?</br> 看到趙佶的所做所為,史進徹底對這個上下已然爛透的朝廷完全失望了!想要推翻這個腐朽朝廷的想法越來越強烈。</br> 他想:“當年要是宋江不招安,與方臘聯合推翻趙宋朝廷,建立一個新的政權,那如今是個什么樣子呢?”</br> 想到這里,史進不禁揉了揉自己眉心,鎮定了一下自己的心神,下一步還要誅殺那幾個奸賊呢!得盡快想出好的辦法來!</br> 且說高俅自從將宋江、盧俊義除掉后,心里終于出了一口惡氣,他與童貫、蔡京等人大慶三天,高興得幾欲狂笑。</br> 然而此時,他正在泗州府衙內悶悶不樂!為何?按說他陪同太上皇帝趙佶,應當高興才對啊?</br> 自從太上皇帝趙佶偷偷地逃出京城后,高俅便以護駕為名,率三千禁軍從東京日夜兼程追趕太上皇,明眼人都知道,表面上是護送太上皇,實際就是怕金兵兵臨城下,怕死而已。</br> 沒想到童貫與他的想法不謀而合,也率了三千勝捷軍趕上了太上皇。</br> 要知道,金兵馬上就要兵臨東京城,東京最需要的就是軍隊,而他們兩人卻將六千軍馬帶出了都城。</br> 新上任的皇帝趙桓聽到這個消息,大發雷霆,從此他們就在新皇帝心里掛了號。</br> 哪知太上皇到了泗州之后,感覺到離金兵的距離還不夠遠,又馬上命令去鎮江,下旨令高俅率三千禁軍鎮守泗州,阻截尾隨的金兵。</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