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城外三十里,峴山下,有一處莊園,正是襄陽侯趙楷的府邸。此府占地三百余畝,里面除了房屋一百多間,還有練武場、點兵場等等一應俱全。外圍修有兩道城墻,卻是比較堅固。</br> 趙楷祖上乃太祖皇帝趙匡胤的同族兄弟,為趙匡胤的江山立下過汗馬功勞,開國后被封為襄陽王,封地在襄陽。</br> 后來襄陽王去世,其長子降為下一級爵位為襄陽侯,又經過一百多年的變遷,到了趙楷手里,只有侯的爵位還在,封地已早被朝廷收回。</br> 現在趙楷手里的只有這一處房產以及名義上的爵位,其他什么都沒有了。</br> 但趙楷這人,從小就有遠大志向,想恢復祖上的榮光,可惜志大才疏,也沒有機會去實現自己的夢想。</br> 當他得知金人已然圍困東京城,他的心思又開始活絡起來了,妄想以自己趙室宗室的身份,在鄂州起事,以抗金為名,過一把襄陽王的癮。</br> 正愁手中沒兵沒將的時候,郭京就來了,兩人一拍即合。郭京的一千多信眾便駐扎于趙楷的莊園,準備隨時起事。</br> 當然,趙楷并不知道郭京乃是金人的奸細,而且郭京來找他其實就是看中了他的宗室身份。</br> 郭京也就拿捏住了趙楷想當王的夢想,所以趙楷對郭京也是言聽計從,而且郭京唏噓自己有法術,能夠撒豆成兵,這都讓趙楷深信不疑。</br> 這天,襄陽守將,都統制王襄正在府中思索對策,這里有人來報說:“門口有一個姓燕的,說是將軍的故交!”</br> 王襄一聽大喜,便道:“快請!快請!”。</br> 不一會兒,就從外面進來了兩個人,大約都在三十多歲的年紀,一人個子較高,大約八尺左右,另一個個子稍低,大約六尺多,兩人氣宇軒昂,英氣勃勃,正是史進和燕青二人。</br> 王襄一見,急忙過來見禮,大笑道:“燕兄果然是信人,王襄在此感謝了!”又見了史進,便問燕青:“這位是?”</br> “是我水泊梁山上的結義大哥九紋龍史進!”燕青道。</br> “哎喲,原來是梁山好漢九紋龍,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今日得見,幸會幸會!”王襄深施一禮。</br> 燕青道:“我史大哥恰好前日與我相逢,得知我要干這一件大事,便自告奮勇要來助戰!”</br> 王襄一聽,喜出望外道:“這真是太感謝了!有兩位梁山好漢助陣,何愁賊人不滅!”</br> 三人坐下寒暄,又吩咐擺上酒菜來,三人邊喝邊談。</br> 原來襄陽城中的兵士均被調入京城去勤王去了,只留下一些老弱病殘不過三四百人,還要擔負守城的責任,所以有些捉襟見肘。</br> 所以對鏟除郭京,王襄心里有些顧慮,這才請求燕青幫助。這次燕青也帶來了山寨的三百余人,均是精壯漢子。</br> 王襄一見有了這么多幫手,心中自然是喜不自禁,連連表示感謝。</br> 就在史進、燕青和王襄商議如何剿除郭京的時候,郭京也在思索下一步的戰略。</br> 郭京下一步的計劃就是奪取襄陽城,他知道襄陽城里兵少將少,但郭京心里很清楚:就憑自己這些烏合之眾,想要奪取襄陽城還是不太現實的。</br> 他思索再三,還是決定找完顏斡離不,搬取一些兵將過來,這樣的話,勝算就要大一些。于是,他便提筆給完顏斡離不寫了一封信,對親信楊三慶再三叮囑,并讓他火速送出去。</br> 他在信中說了襄陽的狀況,以及又拉上了趙楷作為傀儡等情況,請求支援五百名兵將等事項。</br> 楊三慶接到信后,也不敢怠慢,騎上快馬,晝夜兼程直向金營飛奔而去。此時宋國的兩位官家已被擄去了金國,東京汴梁城已被金人占領。</br> 楊三慶騎上快馬,出了趙府,往北而去。這一天傍晚,來到了一個叫“白虎嶺”的地方,忽然那馬被一道絆馬索絆倒,楊三慶就從馬上栽了下來,摔了個灰頭土臉。</br> 楊三慶從地上剛爬起來,就見前面站了三個人,手中拿著刀。楊三慶一見,便破口大罵道:“哪里來的野賊,敢攔爺爺的去路,活得不耐煩了吧!”</br> 楊三慶以前也是綠林出身,學過一些功夫,也殺過人、越過貨,所以脾氣暴躁,天不怕地不怕。尤其是傍上了郭京,更是不把別人放在眼里。</br> 此三人正是燕青手下的三頭領張思正和兩名小嘍啰。張思正奉燕青之命,是專門來等楊三慶的。</br> 燕青安排張思正嚴密監視從趙府出來的人,如果有人心急火燎地向北方而去,必定有蹊蹺,一定要將他攔下。</br> 張思正便一直盯住趙府的動靜,終于這天看到一人騎了一匹快馬往北方而去,張思正知道蛇出洞了,便帶人抄近道進行攔截。</br> 張思正聽到楊三慶罵人,便道:“我就攔你的路,怎么著吧?”</br> 楊三慶一聽立時氣往上沖,從腰間抽出刀來,劈頭便向張思正剁來,嘴里道:“你個毛賊,不知道爺爺是誰的人,爺爺是郭神仙的手下,你竟然如此大膽!”</br> 張思正一聽,哈哈大笑道:“原來你是郭妖人的手下,我攔得就是你!”說罷也揮刀相迎。</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