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逢春和秦亮回到家里,并沒有隱瞞此事,而是將情況告訴了母親崔氏。</br> 崔氏聽了,心中沉吟了一會兒。她對花逢春道:“當年,你父和劉高同為清風寨知寨,但他是正職,你父是副職。劉知寨亂行法度,騷擾百姓,你父親同他多有不睦。后來因為宋江事,你父與劉高反目成仇,劉高便設計將你父和宋江捉了,最后卻被清風山的三個頭領救了,你父為報仇,便領兵將劉高抓了,取了他的性命,仇怨就是這樣結下的!”</br> 花逢春道:“娘,這事父親在世時曾說起過。今天就是因為想起了從前這事,所以我手下留情,并沒有要他的命,否則他焉能逃得過去!”</br> 崔氏道:“兒啊,你做的很對,冤家易結不易解,咱家殺了他的父親,也是咱們有誤在先,如果他不再來找麻煩,此事就這樣罷了吧!”</br> 花逢春道:“母親說得是,孩兒謹記母親教誨。他不再來找我,我也不會去找他的!”</br> 前面說過,花逢春與劉虢交手之時,明明花逢春被劉虢的流星錘擊中,為何花逢春卻反敗為勝了呢?</br> 原來這是將計就計!花逢春見劉虢使暗器,他也心生一計,故意大叫一聲,好似被錘擊中,其實并沒有中。</br> 劉虢在使出“鐙里藏身”時,馬匹擋住了他的視線,他以為他的流星錘擊中了花逢春。當他聽到花逢春一聲大叫,心里十分高興,意欲趁此機會將花逢春斬殺。</br> 花逢春故意裝出狼狽的模樣,麻痹劉虢,引誘他上當。劉虢果然就上了當,以為這次花逢春是逃不過自己的手掌心了,所以便緊追不舍。</br> 花逢春一看劉虢追了來,心中暗喜,依然裝出狼狽逃竄的樣子,卻暗暗抽出壺中的弓箭,待劉虢離自己很近的時候,猝然將箭發出,結果劉虢果然沒躲得了。</br> 須知花榮的外號叫“小李廣”,李廣是西漢朝武帝劉徹時期的著名將軍,以箭藝高超出名,人送外號“飛將軍”。而花榮的箭法也很高超,可以與李廣媲美,所以江湖上給了個外號“小李廣”。</br> 而花逢春的箭法卻是父親花榮親傳,自五歲開始,從眼力練起,再到臂力,先開始射死靶,最后又射活靶,每一步的習練都很扎實,將父親百步穿楊的本事完全學到了手,甚至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態勢。</br> 劉虢肋部中箭,就這樣敗了!若不是花逢春手下留情,此刻劉虢已然是死人了。</br> 但是花逢春手下留情的事,劉虢并不知道,他也不會這樣認為。他依然是心存僥幸,認為花逢春的技藝不過關。</br> 可憐,就是這樣的念頭最終害了他,把命丟在了青州。</br> 且說,劉虢敗回去之后,一路上強忍疼痛,伏鞍而走。到家之后,急忙找來郎中,取下箭,敷上金創藥,這才喘息方定。</br> 一連靜養數十日,傷口才漸漸愈合。劉虢自思花逢春的箭藝高超,如再和他交手,恐很難有勝算。</br> 思及此,心里便有些煩惱。思索了多次,卻沒有想出解決的辦法,想去請幾個幫手,可是那些人一聽是“小李廣”花榮的兒子花逢春,大家頭搖得像“撥浪鼓”一樣,都不愿意來。</br> “小李廣”花榮的名聲在青州地面委實太有名了,沒有人愿意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br> “難道這就樣放棄?殺父之仇不報了?”劉虢一時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時時都處在苦思和煩惱之中,竟然在數夜之間,頭發白了一片。</br> 一天,一個綠林的朋友來看望他,一見他數月不到,頭發竟然白了許多,便關切地問其原委。劉虢便將此事說了。</br> 沒想到,這個朋友哈哈一笑道:“這事很簡單,怎么想得如此麻煩?”</br> 劉虢一聽,精神大振,急切地問道:“仁兄有何辦法?”</br> 那人說:“明的不行,來暗的也不行嗎?”</br> 劉虢急切地問道:“此話怎講?何不詳細說說?”</br> 那人便附耳在劉虢的耳邊說了幾句,劉虢一聽,立時眉開眼笑道:“好好!真是一句話點醒夢中人!”</br> 時間過得很快,一晃又是幾個月過去了,已然到了寒冬。北方的冬天,很是寒冷,尤其是北風時常刮個不停,只要在屋外,那風嗖嗖地往人衣服里面鉆,冷得刺骨。所以,百姓們冬天都在家中烤火,很少外出。</br> 花逢春家中也是這樣,為了度過寒冷的冬天,兩兄弟提前在山中砍了許多的枯樹,剁成一截一截的干柴,用做冬天烤火用。</br> 本來花逢春是想去買些木炭的,但是木炭太貴,價格不菲,崔氏便讓兒子準備一些干柴,湊合著過冬,這樣可以節省一大筆開支。</br> 花逢春、秦亮兩兄弟便遵照崔氏的意思,拾掇了很多的木柴,依次堆碼在屋檐下,用于平時做飯和烤火。</br> 但是他們怎么也沒有想到,這卻埋下了禍患,差點把全家的性命喪在這里。</br> 不知不覺間,已然到了冬至節,這是一個重要節日,與“寒食節”“元日節”并列的三大節日之一,又稱之為“亞歲”。</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