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自從收了李彥仙為徒后,心中頗為喜歡,也是盡力教授,將自己畢生的本事都傳授于李彥仙。</br> 而李彥仙跟著王進的時間長了,才知道王進的真實身份,知曉他是京城八十萬禁軍教頭后,就更加崇敬王進了,便把王進當成自己的親生父親,待師父的兒子王延也如自己的親兄弟。</br> 看到這一切,王進心中很是欣慰。此時王進的渾家陳氏已然因病去世,所以只與兒子王延相依為命。王進見李彥仙如此,也很是高興自己收了一個好徒弟。</br> 王進的兒子王延也慢慢長大,王進便讓徒弟李彥仙代自己傳授兒子武藝。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李彥仙和王延的功夫越來越好,哥倆的感情也越來越好。王進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頭。</br> 就這樣,一晃數年又過去了,時間已然到了靖康年間,此時北方契丹遼國已然滅亡,崛起的女真金人建立了金國,開始大舉侵犯宋國。</br> 靖康元年初,金國統帥完顏斡離不率領金軍東路軍渡過黃河,長驅直入,并圍困了東京汴梁城。</br> 新上任的宋廷趙官家趙桓急忙起用李綱主持東京保衛戰,一面急令種師道率領西軍東下勤王,身為西軍將領的種師中也奉詔率領秦鳳兵隨從哥哥入援東京。</br> 因為宋軍勤王的部隊越來越多,金軍估計不能勝,于是完顏斡離不便率軍撤退,當種師中的部隊還沒有到達東京城時,敵人已然退了,按朝廷的旨意,種師中率部二萬宋軍駐守滑州。</br> 此次勤王出征,王進、李彥仙、王延也跟隨種師中到了滑州。</br> 二月份,金軍西路軍統帥完顏粘罕率軍圍攻太原、中山、河間三地,朝廷任命種師中為河北制置副使,率軍去救援中山、河間。</br> 種師中率部打退了中山、河間的來犯之敵,按朝廷旨意,率部駐扎在河北井陘待命。</br> 而此時北方重鎮太原已然被金人圍困數月,太原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金軍是勢在必奪,而宋廷也不愿意太原城被金軍拿下。</br> 五月份,宋廷又下令各部率軍解救太原城之圍。而完顏粘罕卻實施“圍點打援”之計,派手下副將率一部人馬緊圍太原城,而自己率部專門在外圍打擊來援的宋軍。</br> 種師中則按朝廷的旨意,率兵從河北井陘進入山西平定,很快就收復了壽陽、榆次。</br> 榆次已然距離太原不遠,但種師中并不敢貿然前進,因為另兩支友軍的部隊還沒有到達預定地域,孤軍深入沒有策應的話很容易全軍覆沒。</br> 深懂兵法的種師中自然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他并沒有輕舉妄動,而是將部隊退回在真定等候友軍。</br> 然而,朝廷那一幫飯桶,只知道紙上談兵而不知道戰場實際情況,樞密院知事許翰多次催促種師中進兵,甚至責備他手握重兵卻逗留觀望,連發六道命令催促種師中進兵。</br> 正是這個許飯桶的命令,最終將種師中的部隊完全葬送。</br> 種師中接到命令之后,心內十分郁悶,但是他卻不敢違抗命令,他對部下王進等人說:“畏敵逗留不進是軍中大罪,我自小從軍,征戰多年,到老了還要承擔這個罪名嗎?”</br> 王進道:“制使,請三思,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如今形勢危急,其他友軍沒有跟上,我軍如果孤軍深入,恐有不測!”</br> 種師中慨然長嘆道:“我從軍幾十年,心中想的就是盡忠報國,此去知道是個死,但是為了國家,我也死而無憾啊!”</br> 王進等人聽了,無不為種師中的報國精神所感動,均紛紛表示,愿意隨種師中一起赴險為國,種師中聽了也十分感動。</br> 為了解救太原之圍,能夠迅速到達既定地域,種師中決定輕裝前行,輜重糧草,連賞犒之物都沒帶,又寫信再次約定另兩支友軍部隊分道俱進。</br> 可憐種師中的一片忠心,最終卻把自己推入了絕境。這次前行最大的失誤就是沒有帶糧草和賞犒之物,最終葬送了這支部隊的性命。</br> 種師中率部進抵太原時,遭到金兵主力襲擊,種師中率領宋軍拼命死戰,取得了五戰三勝的戰績,數日后又再次到了榆次,離太原只有百里距離了。</br> 然而另外兩支友軍卻因為怯敵不敢前來,原來約定在榆次會師,種師中久等而不至,他的這支部隊成了孤師。</br> 金軍主帥完顏粘罕得知情況大喜,立即令手下大將完顏銀術率領數萬人馬向宋軍發動包圍性猛攻,戰斗慘烈異常。</br> 畢竟敵眾我寡,又加上因為沒有糧食。一連數日,兵士已經饑餓難忍,疲憊不堪,部隊士氣很是低落,戰斗力大為減弱。</br> 種師中被迫率軍撤退到殺熊嶺,此時此時右軍、前軍均先后潰散,只有種師中率中軍死戰不退。</br> 情況十分危急,種師中一看此情況,心中也很是后悔輕軍冒進,又沒有攜帶糧食。然而后悔也來不及了,沒有辦法,只有與敵拼一死戰!</br> 種師中遂安排王進帶領神臂弓兵士遠距離射殺敵人,終于擊退了金兵。</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