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呼延灼與完顏兀術對上陣,這一下,呼延灼就有些吃力了!為何?</br> 一則呼延灼已然八十歲了,年老力衰,剛才打了一仗,已然耗費了不少的體力。二則完顏兀術才三十來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三則完顏兀術也不是等閑之輩,他的武功也是經過高人指點的。</br> 且說二人交手三十合后,完顏兀術忖道:“這呼延灼到底是將門好漢,果是英雄。他年少時,我定不是他的對手?!?lt;/br> 果然,呼延灼也自支持不住,便瞅機會準備退回城中,再做計較。待完顏兀術一招“獨劈華山”,向著呼延灼劈了過來。呼延灼雙鞭交叉,向上攔住完顏兀術的斧頭,手腕上一使勁,便將兀術的宣花斧蕩了開去。</br> 趁此機會,呼延灼拍馬退去。這時,在城中的潘繼祖看得分明,他冷冷一笑。</br> 此刻,呼延灼已然退至城門吊橋邊,完顏兀術在后緊追不舍。呼延灼大呼城門守門官:“快快放下吊橋!”</br> 然而城上守門官卻大喊道:“呼延將軍,不能放,你后面的敵兵追的太近,放下吊橋恐怕敵人會跟著進入城中!你走北門吧!”</br> 呼延灼無奈,此時完顏兀術已然逼近,只好又與他交了幾合,抽空又向北門而來,誰料護門官還是如此之說。</br> 呼延灼只好又與完顏兀術戰了幾招,又向東門而去。此時呼延灼已然十分疲憊了,但還是強撐著一口氣。</br> 這時城頭上有將官看不下去了,知道潘繼祖不懷好意,便去報告了趙構趙官家。趙官家一聽,立即傳旨給潘繼祖“無論如何也要讓呼延灼回歸城內”!</br> 潘繼祖一聽官家下了令,便不敢不遵從。恰好呼延灼退到了東門,完顏兀術離呼延灼還有一段距離。潘繼祖便讓人放下東門的吊橋。</br> 呼延灼一看,急忙拍馬上了吊橋。誰料這個時候就出事了,也該呼延灼命喪于此。</br> 那橋因為年久失修,呼延灼的馬踏上吊橋,馬前蹄卻將吊橋的一塊木板踏了一個洞,馬蹄陷入,馬一下子便絆倒在地,呼延灼也隨馬倒在橋上,左腿也被馬壓在身下。</br> 這時,完顏兀術已然到了近前,一斧子就朝呼延灼劈了過來!可惜!忠心為國的老將軍,就這樣被完顏兀術一斧子劈了一個腦漿迸裂,當場身死!</br> 城樓上的潘繼祖一看,心中暗喜,急忙讓人拉起吊橋,怕完顏兀術率人攻入城內。隨著吊橋升起,呼延灼的尸首和戰馬滑入護城河內……。</br> 吳騰龍講到這里,旁聽的各位好漢們忍不住淚如雨下,心里嘆息不已。吳騰龍嘆道:“可憐,年已耄耋的老將,就這樣死于自己人之手,可悲可嘆?。 ?lt;/br> 史進此前與呼延灼雖然在對待招安的態度上不一致,但畢竟也算結過義的兄弟,一起在戰場上共過患難,所以心里不免也有些傷感。</br> 這時吳騰龍道:“你們梁山還有另一名好漢叫關勝的,死得也是讓人憤懣!”</br> 史進一聽驚道:“什么?關勝怎么了?”</br> 關勝是梁山五虎將之首,他是三國關羽的后裔,長相與關羽頗有些相似,也是使一口青龍偃月刀,有萬夫不當之勇。</br> 當年關勝和宋江受朝廷招安之后,也和呼延灼一樣,參加了各種征剿(討)戰斗,最終幸存。關勝回京受封,被授為武節將軍、大名府正兵馬總管。</br> 后來,金軍南下侵宋,關勝又被調到濟南府擔任正兵馬總管。然而關勝的頂頭上司,知府劉豫卻與關勝多為不睦。</br> 劉豫對關勝頗有偏見,認為關勝梁山賊寇出身,不可信任和重用。</br> 劉豫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此人出身務農世家,自幼就缺乏教養和德行。上學時,曾偷過同學的白金盂和紗衣,頗為人不恥。</br> 但此人學識方面還不錯,在元符年間考中進士,政和二年被任命為殿中侍御史。</br> 但劉豫一心想要升官,擔任御史之后,多次給趙官家上書講禮儀方面的事。趙官家知道他過去品德不好,就對手下大臣講:“劉豫是河北的種田人,他懂什么?竟然還在這里胡論禮制!”</br> 于是,劉豫就被貶官為河北提刑,至此遠離了朝廷。靖康之變后,因為劉豫沒在京城,所以躲過災難,棄官到了儀真縣。</br> 建炎二年,二帝早已被擄至金國,康王趙構在應天府登基,劉豫便從儀真到了應天府,投靠趙構。此時朝廷急需用人,有人向趙構推薦了他。</br> 趙構便任命劉豫為濟南府的知府,但劉豫并不想去。因為靖康之變后,淪陷之地局勢混亂,當時山東盜賊蜂起,民生凋敝,劉豫不愿去收拾這個爛攤子,請求改任東南部某郡,趙構沒有同意。</br> 劉豫只好非常氣憤地去上任,但是從心底里恨上了新成立的朝廷和趙構,這也為他以后降金埋下了伏筆。</br> 劉豫到任之后,面臨著這樣一個爛攤子,并不是積極地進行治理,而是得過且過,想盡一切辦法貪圖享樂,花天酒地。手下的部分僚屬們很是看不慣他,關勝就是其中的一員,多次對劉豫提出了尖銳的批評,自此二人便有了很大的矛盾。</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