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二樓的雅間里,黃似錦望著對面男子那張盡顯病態、平平無奇的臉,低聲嘆道:“裴玉啊裴玉,包包妹子有一句話沒說錯。
“只看著你原本那張臉,王彩盈和她那丫鬟,也不可能連著罵你一柱香的時間!你說好端端的,你戴這玩意兒干啥?
“這里離著京都還有十萬八千里,我不信潘老狗的手能伸得這般長!”
裴玉轉頭瞥他一眼,淡淡道:“你要不要出去敲鑼打鼓地宣傳一番,說朝廷的通緝要犯裴玉,就在這家茶樓里?”
“嘿,二哥,看你說的!我黃似錦要是那種人,也不配同你做兄弟不是?”
黃似錦立刻換上一副笑臉,笑嘻嘻道。
裴玉無視他的討好,只淡淡地望著窗外。
“別生氣嘛,二哥!我既然約了在這里與你見面,就有十足的把握。今日咱倆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黃似錦又急著解釋道。
裴玉依舊望著窗外,淡淡道:“我若是害怕,就不會來了!”
說完,又再次沉默起來,一副死氣沉沉的模樣。
“哎,該死的潘宏遠!把我的好二哥還回來!”
黃似錦突然大喊了一聲。
裴玉微微蹙眉,轉頭瞪向他:“黃四兒,有種當著他的面來這么一嗓子!”
“相信我,二哥!早晚有一天,我會打得他滿地找牙的!”
黃似錦正了神色,認真道。
沉默半晌,裴玉低聲道:“嗯,我相信!”
一時間,房中安靜下來。
片刻后,黃似錦抬手替他和裴玉各倒一杯茶水,真誠道:“二哥,你這次能來找我,我真的很感動!
“你既信我,我黃似錦就是拼了這條命,也會護住你的!”
裴玉再次看向他。
半晌,他輕聲道:“我自是信你的!但若是真有那么一天,我會提前離開的!”
“二哥,你什么意思?什么叫你會提前離開?你答應我!不管遇到什么,你都不能不辭而別!”
黃似錦站起來,急道。
裴玉卻是輕輕地搖了搖頭:“我連累的人,已經夠多了!”
“二哥,我不怕!”
黃似錦再次道。
裴玉盯著他,緩緩道:“我怕!”
黃似錦閉了閉眼睛,故作輕松道:“二哥,咱先不說那些了好嗎?還沒到那地步!”
“嗯!”
裴玉點點頭,輕聲應道。
“來,二哥,以茶代酒,走一個!”
黃似錦舉起茶杯,在裴玉面前揚了揚。
裴玉同樣舉杯,和他輕輕碰了一下。
兩人各自抿了口茶,裴玉狀似不經意地問:“孫新民這些年一直跟著你?”
“是的,二哥!你放心吧,他跟了我十五年,也叫了你十五年的二公子,斷沒有出賣你我的可能!”
黃似錦正色道。
“我沒有不信他,”裴玉低聲道,“我只是沒想到,他依舊能認出我!”
黃似錦松一口氣,笑道:“不說氣質,只論容貌,二哥同十年前沒有太大的變化。”
裴玉有些意外,斜他一眼:“休要胡說!那時還是少年,如今……”
后面的話,他沒有說完。
但弦外之音,兩人都懂了。
片刻后,黃似錦一邊觀察著裴玉的神情,一邊小心翼翼地問:“二哥,你跟陸三,還有那人,你們還有聯系嗎?”
問完之后,看到裴玉的神色沒有太大的變化,黃似錦悄然松了口氣。
但當看到裴玉的那張臉時,黃似錦暗罵自己愚蠢。如果透過這張假面皮,還能看到這人的神色變化,他就成透視眼了。
事實上,即使沒這張假面皮,裴玉的神色也沒什么變化。
他看向黃似錦,淡淡道:“年少無知時的玩笑而已!你我認真,旁人卻未必當真!”
黃似錦眸光一黯,他想出聲反駁,但回想這些年發生的一切,那些話卻是再也說不出來了。
兩人相互對視,也只是相顧無言。
片刻后,兩人錯開視線,默契地誰都沒有開口。
黃似錦知道,裴玉的思緒,同他一樣回到了從前。
“京都四公子”的名聲在洛陽傳開來的那一年,是鳳至七年。
那一年,長公主金鑫剛滿四歲,皇宮內帝后感情和睦,朝堂上文官武將相處融洽,大庸風調雨順,四海升平。
那年八月十五,既是中秋佳節,又是皇后二十五歲誕辰。
金梧不僅大赦天下,而且在宮中舉辦了規模盛大的宴會。并邀請文武百官攜家眷入宮赴宴,君民共度佳節。
宴會上,金梧一時興起,讓在場的世家公子、千金小姐紛紛表演才藝。最后,由他與皇后各選出前五名,予以獎賞。
千金小姐們如何爭奇斗艷自不必細說。
世家公子中,十五歲的安樂侯長子——潘鳳舉獨彈一曲《八面埋伏》,聽得眾人熱血沸騰。
金梧拍案叫好,欽定第一名。
十三歲的龍虎大將軍長孫——裴玉,以一支張弛有度、美感與力量共存的劍舞,得了個第二。
同樣是十三歲,生辰卻比裴玉小了兩個月的戶部尚書胞弟——陸尚廣,以一副描繪萬里江山的潑墨圖,討了金梧歡心,得了第三名。
剩下的兩個名次,眾人只記住了第四名,第五名卻是鮮少被人提起。
因為,得了第四名的昌平侯之子——黃似錦才十歲,而得了第五名的京兆府尹之子——杜少澤已經十九歲了。
如此強烈的對比之下,這兩人具體表演了什么才藝,大家沒記住。至于這倆人,大家也只記住了才十歲的黃似錦。
那時正是鮮衣怒馬少年時的年紀,像潘鳳舉和裴玉這樣身份尊貴、品貌不凡的貴公子身后,已經不乏追隨者。
中秋宴后,這種情況更甚。
潘鳳舉、裴玉、陸尚廣和黃似錦,原本在各自圈子里出類拔萃的四人,就這般相識了。
四人一見如故,紛紛生出相見恨晚的感慨來。尤其是裴玉和黃似錦,雖然相差三歲,但成了親密無間的好兄弟。
之后,四人更是時常結伴,出入京都各大名流場所。雖未義結金蘭,卻是比親兄弟還要親近。
一時間,“京都四公子”的名聲,在洛陽慢慢地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