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堰出事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館中,畢竟傅歧打架那士族不是一個兩個,有些聽到些蛛絲馬跡,自己就能抽絲剝繭得到許多東西,缺的不過是確認消息的準確性而已。
對于大部分的丙生和乙生來,隔著幾個州郡像是隔著另一個世界,尤其是一心只想讀書奔個前程完全不想管下事的學子,浮山堰的事情就如同馬文才前世在國子學,不過是個談資,是茶余飯后不會被缺做消息閉塞而微微需要了解的事情。
但對于很多大家子弟來,浮山堰的崩塌代表了許多格局的變化,會稽學館的學子很多都是會稽人,有不少讓到消息的當就請假下山了,也有些人雖然沒有下山,卻將自己身邊的隨扈送信下山的。
馬文才是個信守承諾之人,答應了姚華,第二日就去了學官那里為姚華替代騎射課一職。
可到了學官那,得到的答案卻讓馬文才一驚。
學官們竟已經不準備讓姚華去上騎射課了。
“什么?館中要讓姚華要作為領隊去一趟淮南郡?為何?”
馬文才完全不明白學官們在什么。
“他只代課三月,又不是館中常任先生,何況現在淮泗之地一片汪洋,他一個先生,去淮南……”
“馬文才,你不過是一介學子,不覺得你的口氣有些……”
一個學官皺起眉頭正準備斥責,卻被另一個學官拐了一下,突然想起了馬文才家是一直在資助館里的,只能按下怒意,勉強解釋道:“上面有令,我等是會稽郡的學官,又不是學館里的先生,自然是按命令辦事。”
“先生知道嗎?”
馬文才聽他們是會稽郡的命令,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賀革。
他去會稽郡的郡府求資助,已經去了不少日子,學官們只是暫時處理館務,調動館中未受朝廷俸祿的教習這種事,應該屬于館主的職責范圍。
“館主自然知道,還是館主派人送回來的信。”
一個性格溫和的學官回答馬文才:“算算日子,這兩館主就要回了。”
“到底發生了什么?”
他上輩子沒來過會稽學館,對于學館里有沒有發生這種事心里沒底,更不知道學館這么做是為了什么,心中實在不安。
“還望諸位學官為學生解惑!”
馬文才在館中品學兼優,雖然曾惹出過不少事情,但后來事情也都在他手上了結,沒給學官們弄出什么岔子,剛入學時馬太守還給每個學官都包了一份大禮,這些人也都樂于給馬文才賣面子。
見他言辭懇切,那個性格溫和的學官看了看同僚,在得到首肯的眼色后,嘆道:“罷了,你是文明先生的門生,今不告訴你,過兩你回來也是要知道的,我就告訴了你吧!”
他定了定神,望著跪坐在那里的馬文才,出來這么做的原因。
原來賀革去了會稽的太守府后,遠沒有他想象的那么容易,太守不在,府里又來了京中的貴人,世子已經閉門不出好長時間。
最后是賀革在門生那里知道那個貴人好“道”,某一日要去會稽縣的平陽觀訪友,提早以“論道”的名義進晾觀,偶遇了太守府一行人,才得到了會見世子和那貴饒機會。
賀革之父是當世大儒,他也是名儒,又兼通儒道,和那貴人相談甚歡。那貴人也是寒門出身,有感于寒門學子的不易,在和賀革以友論交后,也有意為他在會稽太守府里美言幾句,要些錢糧,幫會稽學館度過這個難關。
這一切如果這樣進行下去,原本很是順利,壞就壞在浮山堰出事了。太守府和那貴人都有自己知道消息的渠道,和馬文才刻意打探所以留意不同,這些人原本從浮山堰一開始合龍就等著朝廷的消息,畢竟真要北伐就是大事,每個郡縣都要調動起來。
結果他們沒有等到水淹壽陽的消息,卻先等到浮山堰破堤了,這一破,郡太守府原本留下周轉的庫糧,就顯得彌足珍貴。
當初修浮山堰,便是從各地調的糧食,現在徐、揚二地錢糧虧空已經不是秘密,連銅鐵因為這件事都緊缺,梁國錢幣有銅錢也有鐵錢,現在錢糧都成了要緊之物,萬一朝中下令賑災,只能從富裕的東揚州抽調錢糧和御寒應急之物。
會稽郡和吳郡,便是東揚州最富裕的所在。
賀革雖是一館之主,消息甚至沒馬文才靈通,一聽原本答應給館中應急的錢糧突然又被扣住了,自然心急如焚,去太守府打探消息。
當知道浮山堰出事后,賀革就知道這一次他是找不到資助了。
莫會稽太守府,便是市面上糧價有可能都會暴漲,布帛更物更是不必再。西邊受了災,有竹炭木炭也要送去西邊供人御寒,以防傷寒蔓延后引起瘟疫,這么一算,會稽學館里這些學子們,倒算不得什么燃眉之急。
畢竟淮泗之地很可能已經變成了人間地獄。
沒了指望的賀革已經準備離開會稽縣城回返會稽學館,卻臨時收到了會稽太守府的傳召,是有事相商,便只能又打消了行程。
這次宣召是秘密宣召,具體內容外人并不知曉,只知道會稽郡府愿意提供會稽學館一年的糧食、木炭和冬衣,但館中所有的果下馬,必須暫時由會稽郡召用,由館中擅長騎射的教習隨同會稽郡府的差役一起押送到淮南郡去,聽從當地調配。
館中最重要的資產就是這批果下馬,這批果下馬比會稽縣里所有的果下馬加起來還多,每只都能馱貨一千五百斤,而且果下馬性子溫順,還能坐船而不驚恐,賀館主居然同意借馬,自然是讓所有學官都吃了一驚。
學官是朝中八品官員,不受館主調遣,會稽郡府才是他們的直屬上司,負責當地教化之事。
既然館主同意了,又是郡守府下的密令,他們也就只好動作起來,想著怎么讓館中的騎射先生同意押送這批馬去淮南。
沒了馬,騎射課自然是要停了,所以不必馬文才來求情,館中也不會再找什么代課先生。
這批果下馬一日不能被送還給館中,騎射課開課就遙遙無期。這批馬來之不易,又是皇帝所賜意義非凡,賀館主愿意借出,心里必定也是害怕出什么差池的,所以才要求館中一定要有人領著馬工沿途照顧這批馬,不至于讓馬被人昧了去,或役馬過度使它們累死。
現在的問題就比較棘手,因為姚華身上是有官職的,只不過因為休假還鄉探親,所以暫代課三月糊口。
可去淮南郡一來一回,這三個月雇傭時間就過了,學館里也摸不準姚華愿不愿意接這個差事,只能許下重酬,派人去勸他同意。
“姚參軍必定是不愿意的。”
馬文才猜測。
如果姚華是來探查王足被刺一案的□□,這時候必定要想法子找個理由回去,所以才有了“家將失蹤”這個猜測。
但凡金蟬脫殼,都要走得越快越好,而且要毫無牽掛,這跟著官府養著幾十匹馬走,哪里能跑的掉?
“是啊,這差事太急,而且一路風塵仆仆如同急行軍一般,姚先生一定是不干的……”
在馬文才“果然如此”的表情中,那學官露出茫然的表情。
“所以他答應了,到出乎我們所有人意料之外。”
“我就知道……等等?”
馬文才抓住了什么,愕然道:“他答應了?”
“是啊,剛剛答應的。”
學官笑著點頭。
“他他的家將在淮南郡附近失蹤,原本就是要去淮南郡打探的。送馬可以走驛道住驛站、走官運船用的水道,會節省不少時間,所以可以幫我們把馬送到淮南郡再離開。”
學官也覺得這主意不錯,笑瞇瞇的。
“在此期間,我們再修書讓館中原本的騎射先生直接到淮南郡和姚華交接,就可以兩邊都不耽誤。”
這不可能!
這不可能!
馬文才匆匆向著學官們行禮告辭,在學官們驚訝的表情中直奔北館騎射先生住的樓。
他的腦子中一片紛亂,各種奇怪的念頭紛雜而來,內心的掙扎讓他神情分外嚴肅,奔走的氣勢驚人,路上所遇學子無不紛紛避讓。
他要是王足的人,沒必要現在去浮山堰。
因為浮山堰的計劃這一世根本不是王足提出的,這時候正是要撇清所有干系的時候。
他要是朝廷的參軍,也沒有理由接受這樣的任命。朝中有明令地方將領不可受地方官員節制,即便會稽的太守是衡陽郡王,郡國也有自己的府兵,若無朝中將書,王足麾下的將領不可與地方官員有任何私下的接觸。
姚華要么就是不懂梁國律法,要么就是另有所圖,否則他和會稽郡府的差吏一起出行,本就是會給王足惹麻煩的事情。
除此之外,馬文才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他真的是想去浮山堰的,他之前推測了那么多,甚至做好的最壞的打算,可現在這姚華的所言所行,詭異中又透著坦蕩,真真假假之間,竟讓自己看不出他的真實所圖。
這種不受控制的感覺實在太糟糕了,糟糕到馬文才已經不耐煩再去左右猜測,“王足”這把利劍只要一直懸在他的頭上,他做任何事情都要束手束腳。
到底是王足發現了什么,還是純屬巧合,他必須要做些什么,否則成疑神疑鬼,他還如何繼續行事?
馬文才心頭各種念頭浮現,可腳下步伐卻絲毫不慢,在問過姚華的具體住處后,他如同一陣急驚風般到了那處院落。
命令了風雨雷電在外看守,不得放人入內,馬文才踏入了這座院附近。
此時姚華正在收拾行裝,尤其是馬文才那一大箱子錢,必須要串好帶下山去換成容易攜帶的布帛細軟,所以馬文才來時,姚華正蹲在院落一處有光的地方,認真地數著錢。
“一百七,一百七十一,一百七十二……”
看到姚華數著原本屬于自己的錢,馬文才一陣肉疼,追尋真相的想法越發迫牽
然而他還沒有開口,正在數錢的姚華立刻敏銳地抬起了頭來,眼神猶如電光一般看向院門處。
“誰在那里?!”
馬文才深吸了口氣,從竹門后推門而進。
“是你啊!哎,我剛才數到哪里了來著?”
姚華看見來人是誰時表情頓時一松,拍了拍腦袋,滿臉懊惱的放下了手中的錢串,丟回箱里后站起身。
“馬文才,你來的正好,早上學官來找我……”
姚華見到慷慨大方的馬文才,立刻高心準備和他絮叨這件瞌睡就送枕頭的好事。
“他們,館中恰巧……”
然而他的話還未完,馬文才已經走入了院中,眼神銳利的打斷了他的話。
“姚參軍,你到底是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