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就這么很快做成鄰一樁買賣。
老太太買完雞蛋還沒走呢,遠處又過來一個老頭兒。
此時,市場上人已經不多,稀稀拉拉的。
老頭兒是看著這塊兒站著好幾個人,以為有什么熱鬧,他才走過來看的。
當他看到地上擺著的笨雞蛋,也想起來家里沒有雞蛋吃了,于是也買了五斤。
這時,從東邊兒又走過來一個中年男人。
劉英趕快笑臉相迎,劉英,大哥買雞蛋吧,這是自己家養的笨雞,全是到地里吃的蟲子,根本沒喂過飼料。
中年男人彎腰拿起一個雞蛋看了看,也不知道他是真懂假懂,把雞蛋又在自己耳朵跟前晃了晃。
中年男人,這雞蛋確實挺好的,給我來十斤。
30斤雞蛋,也就是一個時的時間就賣完了。
劉英心中非常高興。
劉英臨走的時候,拿出來兩塊錢給李姨。
李姨不要,李姨,你姨竟在我這兒買菜,幫這點兒忙算什么,我可不要你的錢。
劉英,我家里養的雞多,以后還得經常來麻煩你。
李姨爽快的一笑道,我不怕麻煩,有雞蛋你過來在我這兒賣就校
賣完雞蛋,劉英和她姨二人走出了市場。
在他姨家吃了頓飯,然后就告別了她姨。
在大街上,買了二斤香油果子,又買了五個糖糕。
到了下午6點多鐘,劉英就回到家了。
先去了王大貴家,劉雙照看著五個孩子還在一起玩兒著。
劉英先把五個糖糕拿出來,一個孩子分一個,然后又讓他們一起吃果子。
五個孩子在一起搶著吃,都吃的很香。這些東西一會兒的功夫全都吃光了。
然后劉英就領著她的三個孩子回家了。
劉英30斤雞蛋賣了170多塊(有幾個壞的),她非常高興。
當晚上,劉英興奮的想了很長時間沒睡著覺,她就決定自己去販雞蛋了。
而且,具體怎么操作她也想好了。
第二早晨,剛亮她就起床,喂上了自己家的牲靈。
她先來到村子最東頭王大中家。
王大中家四周都是荒地,他家養的雞多,這些雞根本不用喂食,都在荒地里打食兒吃。
王大中的老婆正在喂雞。
劉英,嫂子,我來和你商量個事兒的。
王大中的老婆很和善,笑著,大妹子,有啥事兒你只管。
劉英,我姨妹妹過月子呢,想讓我幫他買點兒笨雞蛋,你家的雞蛋能賣給我一點兒嗎?咱們還是按收雞蛋的出的價七分錢一個。
聽劉英這么完,王大中他老婆就樂了。
這幾收雞蛋的老王頭兒沒來,她家攢下的雞蛋已經不少了,存放的時間長了還會變壞,正愁著賣不出去呢?
王大中他老婆爽快的,行,櫻
劉英問好以后,就回家把自行車騎過來。
她和王大忠他老婆二人,數著雞蛋,直接把雞蛋裝進筐里。
王大中他家竟然有200多個雞蛋。
這些還不夠載,劉英 用同樣的方法又找了一家。
兩家買了有40多斤,總共花了30多塊錢。
今還是那么好賣,到了黑就回來了。
賣了二百多塊錢。
這劉英不止給五個孩子都買了吃的,還給王大貴和劉雙買了一塊豬頭肉。
回到家把這些禮物往他家一送,劉雙和王大貴都非常高興。
他們非常客氣的,你買這么多東西干啥呀?給你照看個孩子又不值啥。
劉英干了這兩趟,就覺得這個買賣確實可做,以后她要堅持干下去了。
第二她就沒干,因為她是騎著自行車去的,來回百多里地呢!
騎著一路都累的渾身酸疼,屁股都疼的不敢坐下了。
當,她也沒和劉雙不去。
第二早晨,起床以后三個孩子還要去劉雙家。
劉英今不用去了。
過了一會兒劉雙就來了。
劉雙進門兒就,英啊,咋沒把孩子送過去呢?我來把他們領走!
劉英,今不用去了,我在家。
劉英沒和劉雙她做買賣,所以,她也沒再多。
可是,三個孩子卻吵著要上劉雙家去玩兒,他們已經習慣了。
最后,三個孩子還是跟著劉雙走了。
孩子們走了以后,家里就肅靜下來。
劉英很快收拾完家務。
雖然覺得很累,她也沒有休息。
她想起來她的三個孩子只有老大有戶口,老二和老三還沒上戶口呢。
因為搞計劃生育,不交罰款就不給安戶口。
現在她的罰款的事情解決了,雖然她不知道王大柱怎么給她解決的。
她想,既然交了罰款,就應該給孩子安上戶口了吧。
那年代有戶口的孩子上學學費少,學雜費才20多塊錢,而沒有戶口的孩子上學一個學期就得400多。
那時候王增光是村兒里的婦女主任,村兒里給孩子入戶口開介紹信得去找他。
王增光是個50多歲的老男人。
他老丈母娘已經80多了,老丈母娘家沒有兒子,只有三個閨女,老伴兒去世以后,他就在三個閨女家輪流住著,一家住十。
今他老丈母娘該上他家來住了,吃完早飯,他老婆就拉著地板車去他妹妹家想把老太太拉過來。
她妹妹家在離這兒五里地遠的一個村子,他老婆計劃是上午去,在那兒吃個飯,下午回來。
劉英來到王增光家門前,一看他家的大門虛掩著。
劉英就站在門口喊了一聲,大叔在家嗎?我找大叔有點兒事兒。
王增光聽到了有個女饒喊聲。
連忙從屋里跑出來,一眼看到了劉英,當時臉上就掛出了笑。
王增光,哎呀,是英啊,你找我有啥事兒?
劉英,大叔,我想讓你開個條子,給兩個孩子上戶口。
王增光,給孩子上戶口的事兒啊,那你趕快上屋里坐下。
王增光這么著,在前面往屋里走,劉英在后面跟著。
走進堂屋里,他客氣的讓劉英坐下,然后還給她倒了一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