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頤和園
清朝道光年后,由于國力衰弱,宣布撤三山陳設,清漪園逐漸荒廢。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大火燒毀。
英法聯軍火燒清漪園
光緒十年至二十一年(1884—1895年),慈禧太后為退居休養,以光緒帝名義下令重建清漪園。由于經費有限,乃集中財力修復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圍墻,改名頤和園,成為朝廷的離宮。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園內建筑及文物又遭八國聯軍破壞,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稍加修復。頤和園盡管大體上全面恢復了清漪園的景觀,但很多地方在質量上有所下降。許多高層建筑由于經費的關系被迫減矮,尺度也有所縮小。如文昌閣城樓從三層減為兩層,樂壽堂從重檐改為單檐。也有加高的建筑,如德和園大戲樓,這是因為慈禧太后愛看戲。
慈禧
德和園大戲樓
蘇州街被焚毀后再也沒有恢復。由于慈禧太后偏愛蘇式彩畫,許多房屋亭廊的彩畫也由等級最高的和璽彩畫改為蘇式彩畫,在細節上改變了清漪園的原貌。
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溥儀退位,頤和園作為6歲毛孩子溥儀的私產,仍由清室內務府管理著。
由于皇家經費逐年短欠,清室財源日趨枯竭,為補貼園林的財政,1914年1月14日,清室內務府將頤和園改為售票參觀,從5月6日開始正式對社會售票,用可憐巴巴的一點兒票務收入補貼園子的花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