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走了一陣,只聽那鄭老頭“咦”了一聲,道:“怎么跟印象中不一樣了。”老頭撓著腦袋,打著手電東張西望。
陳琳問:“是不是時間久了,您老給記錯了。”
鄭老頭嘿了一聲,道:“還真有這可能,年紀(jì)大了,精力不如以前咯。”說著往前走上幾步,道,“咱們再找找。”
我在后頭走了幾步,把他們兩人叫住,朝陳琳道:“這后山……近幾年有沒發(fā)生過什么變故?”
陳琳皺眉想了想,道:“印象中好像沒有。不過我稍微大一些,就跟著師父去了清微,難得回來一趟,所以這邊的事情也不太清楚。”思量了一陣,想起來什么,道,“以前有次聽我媽偶然提起過一次,說是這后山越來越怪,近些年都沒什么人敢去了。”
我心里一動,問是怎么個怪法。
陳琳想了想,說:“好像是說有人在這山里頭經(jīng)常撞見不干凈的東西。后來也聽家里幾個長輩提過幾次,好像這后山還真的發(fā)生了好幾次意外,漸漸的就沒什么人敢去了。”
鄭老頭道:“你們這片后山啊,其實從風(fēng)水格局上來講并不太好,容易積陰,又兼濕氣太盛,更是助長陰氣,所以時不時會鬧些邪祟,也是正常的。”說完,又轉(zhuǎn)向我,一臉期盼地道,“小哥,你說我說得對不對?”
我不由失笑,道:“說得不錯。”那鄭老頭一聽,立即眉花眼笑,很是得意。
照常量來說,這鄭老頭分析得沒錯,風(fēng)水格局講得也是對的,這片低矮潮濕的山林本就容易生邪祟。但從我一路上用陰陽瓶觀察的來看,這片山林中縱橫貫穿的陰氣,其錯綜復(fù)雜,根本就不是單單一個普通的風(fēng)水格局能講得通的。
我站在這兒,甚至能感覺到,各地的陰氣正在朝這邊源源不斷地匯聚過來。
幾人繼續(xù)往前走,那鄭老頭卻是又走越慢,連著“咦”了幾聲,道:“真是見了鬼了,這地方怎么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
我們邊走邊看,這片山林樹木成蔭,枝繁葉茂,地勢自然起伏,并不像經(jīng)過大肆人為改造過。陳琳問道:“您老是不是記錯了,這地方都罕有人進(jìn)來,應(yīng)該不會有太大變化。”
鄭老頭撓著腦袋,還是不住搖頭:“不對,不對。”
陳琳抬頭望著頭頂?shù)臉渖遥苫蟮氐溃骸斑@地方怎么沒有鳥雀?”
鄭老頭“啊”了一聲,一拍手道:“怪不得我之前就一直覺得怪怪的。這地方確實太安靜了,連鳥叫都聽不到!這還真是有點怪,按說就算是陰氣稍微重些,也不至于如此啊!”
我站在林中,心中咚咚亂跳,背后已經(jīng)滲出了一層細(xì)密的冷汗。往東方一指,道:“我們往那邊走。”聲音一出口,已經(jīng)有些發(fā)澀。
陳琳心思細(xì)膩,大概是聽出我聲音不對,有些擔(dān)心地問:“小景,怎么了?”這時候鄭老頭也察覺了,望了望四周,顫聲道,“不會有什么問題吧?”
“先過去看看。”我領(lǐng)頭往著東方走去。往這邊走,就沒了山路,只得在荊棘叢中穿行,身上被那些草木上的雨露打濕,黏在身上冰冰涼的。
走了一陣,就遇到許多起伏不平的土坡。我站住停了一會兒,仔細(xì)地體會四周陰氣糾結(jié)的來龍去脈,選定一個方向繼續(xù)往前走。陳琳和鄭老頭兩人默默地跟在我身后,大約是見我臉色有異,她們兩人也跟著凝重起來。
再走過一路,我問鄭老頭,是不是這地方一點都不像以前了。鄭老頭撓著腦袋,很是奇怪地道:“真是半點都記不起來了,真是怪了!”
我心情越發(fā)沉重,抬頭望了一眼天際,只見星河璀璨,北斗七星熠熠生輝,輕舒了一口氣,繼續(xù)朝前走去。再行得一陣,越過一片犬牙一般參差起伏的亂石堆,就聽鄭老頭低呼了一聲,朝前一指,叫道:“是那個陰斗!”
就見前頭再走數(shù)十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個頗大的谷地。幾人快步上前,往下一看,只見這谷地上面寬口,往下卻逐漸收攏縮小,成一個米斗狀。
陳琳喜道:“原來在這兒,終于找到了!這地方看著果然像個米斗!”
鄭老頭臉上卻是沒有半點喜色,揪著胡須,半天沒說話。陳琳就奇怪地問他是怎么了。這老頭才猛地醒悟,皺著眉頭道:“照說應(yīng)該是這地方?jīng)]錯。但跟我記憶中相比……這米斗似乎深了許多。”
老頭伸手比劃了一下,道:“以前我來的時候,我記得很清楚,只要順著這山壁往下攀,大約挪過三個身位也就到了谷地。可是現(xiàn)在你們看。”
順著他手指的方向一看,的確,以目前這谷地的深度來看,起碼要往下挪出六七個身位才能下去。鄭老頭扭頭往四周張了張,道:“感覺這周邊的地形也變了。”
我盯著這谷地看了良久,道:“我先下去看看,你們在上面等著。”就攀著石壁,熟練地下到了谷底。雙腳剛一著地,就見陳琳和鄭老頭兩人也相繼爬了下來。
陳琳道:“大家一起去有個照應(yīng)。”我看了她一眼,這清微女弟子心思細(xì)膩,大約是察覺出了一些不對。
鄭老頭叫道:“就是就是,咱們?nèi)硕嗪棉k事!”朝四周張望了一陣,臉上一喜,朝前頭一個被雜草掩蓋的山穴一指,道:“就是那兒!”
說著拔腿就走,領(lǐng)著我們過去。陳琳道:“原來就是這里啊。”快步跟上。我落在后頭,仔細(xì)打量了一下四周,舉步跟上。剛走了幾步,猛地心中劇震,大叫一聲:“別動!”沖上前一把拉住陳琳和鄭老頭的胳膊,將兩人拉了回來。
兩人大吃了一驚。
“怎么了小景?”
我拉著兩人連著往后退了幾步,盯著那個不起眼的山穴,只覺得頭皮發(fā)麻,毛骨悚然。
他媽的,這地方居然是個地眼!
無論在我們這一行,還是在道門法術(shù)中,歷代以來都有對陰陽兩氣進(jìn)行孜孜不倦的鉆研。陽氣從通俗上來講,也就是生氣,也就是指活物的氣息。
自古以來,絕大多數(shù)祈福鎮(zhèn)邪的法術(shù)都是為活人所用,因此各門派歷來都更為注重陽氣的精研,與此同時也誕生了許多基于陽氣的法術(shù)咒訣。在清微、茅山等道家法術(shù)中,將陽氣的走向定為七章,分別為“江桓章”、“更鷹章”、“銅廓章”、“大梁章”、“荒階章”、“骨卯章”和“戕卯章”,與地脈七關(guān)相互映照。
在遇到一些特殊格局的地方,陽氣縱橫的脈絡(luò)會形成一定的交匯,形成“地恒”。這個地方往往陽氣極盛,有些類似于七關(guān)中的陽懇關(guān)。
而相對于陽氣而言,陰氣同樣有其獨特的走向,在道門中被稱為七余,分別為“煞空余”、“送怨余”、“逐怨余”、“赤鼎余”、“坤元余”與“共沖余”這六余,與南斗六星相映照,最后還剩余第七余,叫做空余,也就是陰氣脈絡(luò)的交匯之處,又叫“地眼”。
陽氣脈絡(luò)交匯形成的“地恒”常見,而陰氣脈絡(luò)交匯形成的“地眼”就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說是萬中無一。地眼是地脈之下陰氣縱橫交匯而成,只能自然形成。而在地眼之中,陰氣之盛,遠(yuǎn)勝于那些什么聚陰池、積尸地的,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是地眼?”陳琳頓時白了臉,聲音都微微發(fā)顫。身為清微派的弟子,就不可能不知道“地眼”是什么,因為它的名氣實在太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