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拳法當中,‘掌刀劍指’的巧妙,‘太極真拳’的奧妙,‘八極拳’的速度,‘四象八卦掌’的精妙,‘殺拳’的意境,‘綿掌’的柔勁,‘醉拳’的躲避。無一不是拳法中的經典拳招。可是,我所需要的是一種最能體現暗勁的拳法。雖然介紹中,綿掌是暗勁拳法中的經典。可是里面大多招式,都是掌法,而非拳法。權衡了半天,我也只能放棄。可是,我真的甘心就這么結束了嗎?找不到一種適合自己的武學嗎?難道我真的不適合練拳?而是像端木秀蕊所說的那樣,另找一門武學嗎?</br></br>整當我郁悶不已的時候,忽然發現上面居然還提供了一個搜索窗口。我立刻眼前一亮,心道一聲,我先查查暗勁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表現。既然沒有,我為何不學端木秀蕊那樣,自己鉆研一門武學。配合著黃級的表現,創造出自己所需要的招式。而且,自己所創的招式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修改。只有這樣,我才可以多多修改,多做精近。只有這樣,才是我陳風華自己的拳。</br></br>可是,我擅長那種拳呢?拳這東西概括了好多,而且拳的類型也分好多種。不同的拳,擁有不同的效果。虛握,可以讓你更好的做出反應,比如說抵擋和攻擊。實握,準確的說,實握可以增加拳頭的殺傷力。緊握,可以說,是拳頭中殺傷力最大的一種拳頭之一,緊握的拳頭可以讓你的攻擊倍增。還有一種,叫做拇指扣。拇指扣在食指和中指之間,讓你的拳頭的攻擊,集中在一點,把面積攻擊集中成一點,傷害也有所遞增。類似去拇指扣的,還有一種叫做中指頂。中指頂亦是拳頭中,不多的點性攻擊的一種。只是中指頂最能體現肉不多的拳頭上的骨骼威力,而這也是拳頭中的精華。而拳法中,還有一種類似于套路,又不是套路的拳,便是真言九印,分別是‘臨’‘兵’‘斗’‘者’‘皆’‘陣’‘列’‘在’‘前’。</br></br>臨:雙手食指并立,其他手指彎曲組合,為不動根本印,是為‘臨’。</br></br>兵:雙手實質并立,使中指垂掛其上,小指和無名指彎曲組合,拇指垂立,為大金剛輪印,是為‘兵’。</br></br>斗:無名指、中指、拇指、直立,小指、食指彎曲抵合,為外獅子印,是為‘斗’。</br></br>者:食指,拇指直立,其他手指與指甲處交合,為內獅子印,是為‘者’。</br></br>皆:手指全部向外彎曲組合,為外縛印,是為‘皆’。</br></br>陣:手指全部向內彎曲組合,為內縛印,是為‘陣’。</br></br>列:左手食指立起,用右手握其指,拇指功進內側,為智拳印,是為‘列’。</br></br>在:雙手拇指和食指圈成兩支,為日輪印,是為‘在’。</br></br>前: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圈起,左手其余手指輕輕握拳,以右手包裹左手,為寶瓶印,是為‘前’。</br></br>九字源自東晉葛洪的‘抱樸子’內篇卷篇登涉篇,云:‘祝曰:‘臨兵斗者,皆數組前行,常當視之,無所不辟’。意思是說,常念這九個字,就可以辟除一切邪惡。東密受到我國道教的影響(使用護咒法),可是在抄錄這九個字時,把‘數組前行’誤抄成‘數組在前’或‘陣裂在前’,而沿用至今。九字各有其意義:</br></br>臨:作用是身心穩定。表示臨事不動容,保持不動不惑的意志,表現堅強的體魄。結合天地靈力——降三世三昧耶會。手印:不動明王。印咒語:金剛薩埵心咒。</br></br>兵:作用是能量。表示延壽和返童的生命力。行動快速如鏢——降三世羯摩會。手印:大金剛輪印。咒語:降三世明王心咒。</br></br>斗:作用是共鳴。勇猛果敢,遭遇困難反涌出斗志的表現。統合一切困難——理趣會。手印:外獅子印。咒語:金剛薩埵法身咒。</br></br>者:作用是復原。表現自由支配自己軀體和別人軀體的力量。萬物之靈力,任我接洽——一印會。手印:內獅子印。咒語:金剛薩埵降魔咒。</br></br>皆:作用是危機感應。表現知人心、操縱人心的能力。解開一切困擾——四印會。手印:外縛印。咒語:金剛薩埵普賢法身咒。</br></br>陣:作用是心電感應和隱藏氣息。表示集富庶與敬愛于一身的能力。透視、洞察敵人心理——供養會。手印:內縛印。咒語:蓮花生大士六道金剛咒。</br></br>列:作用是控制。表示救濟他人的心。分裂一切阻礙自己的障礙——微細會。手印:智拳印。咒語:大日如來心咒。</br></br>在:作用是內息控制。表示更能自由自在地使用超能力。使萬物均為平齊——三昧耶會。手印:日輪印。咒語:大日如來心咒</br></br>前:作用是光明和佛心。表示佛境,即超人的境界。我心即禪,萬化冥合——根本成身會。手印:寶瓶印。咒語:摩利支天心咒。</br></br>唐玄宗時代,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三藏三位印度密宗大師來到中國,他們傳下了密宗的教門。宋末元初,由蒙古人帶入西藏的密教,經過和當地喇嘛教的融會后形成了藏密。明朝永樂時期,朝廷認為密宗過于怪異,便下令廢逐,故雜密在中原勢漸衰微。密宗視毗盧遮那(即大日如來)為最高統帥和創教之主,極力推崇傳承、真言和密咒。這便是佛教密宗九字真言的來源。而它的另一大特點就是密宗認為人的身體有許多奧秘和潛能,只要通過密宗法門的不懈努力就能使修行者發揮全部潛力,讓身體與宇宙溝通達到天人和一的境界。</br></br>說實話,在我眼中,真言九印,應該和端木秀蕊所研究出來的秘術,有異曲同工之妙。兩種規劃再一起,應該都是開發身體潛能的一種。不同的是,端木秀蕊開發的原理,利用的是奇門遁甲中的八門,來刺激人體的潛能。而真言九印傳誦的年代就要老的多了,其安全性也大大的提高,不像端木秀蕊這么危險。但是所開發的潛能,卻少的太多了。于其說是開發,不如說是用來凝聚和控制身體內已激發出來的潛能。所以說,端木秀蕊的秘術奇門遁甲是用來激發潛能,而真言九印,是用來控制已激發的潛能。如果兩者之間,能完美的融合再一起的話,雖然仍然對身體有害,但是其控制能力,將會大大的提高。因為,端木秀蕊的奇門遁甲類,控制確實不敢讓人恭維。因為剛激發出來的潛能,還不是很聽話,均處在爆走階段,這也是為什么有那么大危害的原因。可是,我怎么能讓他們融合在一起呢?要知道,端木秀蕊的奇門遁甲是八門,而真言九印是九種激發方式。不過,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就在此時,忽然,我腦海里,靈光又是一現。我想到了九星。</br></br>對,就是九星。如果換做以前對奇門遁甲不是很了解的我,此刻肯定會現入一個怪區。那便是只知道奇門遁甲的八門類,不知道八門其實只是其中的一種。要知道,深奧無比的奇門遁甲如果只有這一個東西,早在幾百年前,這玩意就該不是什么難搞的學問了。要知道,奇門遁甲中,還有八卦,九星,九神,九宮,五行,這幾種表現方式。問我為什么不用九神和九宮。其實九神和九宮用于陣法,多過于對身體的內部的開發。(前文有介紹,請看98章)</br></br>這九星,分別是天蓬(貪狼星)、天芮(巨門星)、天沖(祿存星)、天輔(文曲星)、天禽(廉真星)、天心(武曲星)、天柱(破軍星)、天任(左輔星)、天英(右弼星)。比起九神或者九宮,更加接近于人體。或許,這是一個機會。</br></br>此刻,只見我細心的沉浸在思考當中,連三女什么時候厲害的,都不知道。而是一直在想,一直在考慮,一直在細心體會端木秀蕊所需要的開發激發潛力表現。細心留意了一會后,我終于發現,原來人體各大要穴內,都潛藏著很大一部分力量。端木秀蕊的方式,就是怎么把穴道內的潛力,刺激出來。這刺激的把個穴道,分別是期門穴(休),梁門穴(生),關門穴(傷),章門穴(杜),沖門穴(景),幽門穴(死),石門穴(驚),云門穴(開)。(我胡亂編了,這人體穴道按也搞不懂,就上網搜了一下,找幾個帶門的穴道,搞了上來。哈哈,大家別怪我哈。)</br></br>而我有了這個基礎后,很快的發現,這九星,也有很好的穴道分布。分別是天蓬(紫宮穴)、天芮(巨闕穴)、天沖(神藏穴)、天輔(上腕穴)、天禽(中腕穴)、天心(下腕穴)、天柱(靈虛穴)、天任(天池穴)、天英(天溪穴)。(依然在胡編亂造中。嘿嘿。)</br></br>很快的,我發現用端木秀蕊所用的刺激方法,把八門換成了九星一樣能夠刺激出潛力。然后在配合真言九印的控制,效果比我想象中的還要好。只要加以時日,一門超強的秘術,很快的就會誕生了。但是,很快的,我也發現了,我雖然成功的創造出了一門武功,但是這已經大大的超出我原本的出發點了。我原本的出發點,是尋找一門很強的暗勁拳法。郁悶的把所創造的秘術死死的印在腦子里后,我終于移動鼠標箭頭,把它移到了搜索窗口,郁悶的在上面打了兩個大字‘暗勁’。</br></br>‘資料搜索中……’</br></br>‘搜索成功……’</br></br>‘暗勁真解’四個大字,立刻出現在我的眼中。嗚!~!我有種激動的想哭的沖動。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啊!塞北端木堡擁有這么多功法不說,而且里面居然還有很多前人的心得。靠,誰要是那到了這個硬盤,或者說這臺筆記本,只要他不是笨蛋,他都能修煉成為武林高手。***,我看這最重要的不是武功,而是以前那些前輩的心得。要知道,武功可以學,這心得,可以讓你所學起來,事半功倍。這塞北端木堡自元蒙開始,近千年來,出了多少強者,這些強者的經驗,簡直比一本武功秘籍,還要重要不知道幾千幾萬倍啊。激動了一下后,我立刻貪婪的閱讀了起來。</br></br>暗勁:暗勁是一種不顯于外的力,踢打撞等是明勁,外形上能顯示出來。暗勁是物體間相接觸才產生。武術中的暗勁主要起保護自己,免受干擾的作用。比如,我出拳擊人胸部,對手用手向側格擋,我方如果僅有向前的打擊力,會被對方輕易格出去,如果在對方格擋我的時候,我的胳膊有一種阻抗力使對方不能改變我的打擊方向,這種力就是暗力,習慣上叫暗勁。</br></br>許多武術名家都有較強的暗勁,這些人兩縛如有“電”,不論是他打別人,還是別人打他或格擋他的攻擊都回會被擊出,這就是暗勁的巧妙所在。讓別人在擊打你的同時,你已經把他的攻擊,巧妙的回擊,或擊出。</br></br>暗勁的練法,當剛勁趁著打,打到一定火候,就不能再打了,就要把身子松開,勁往里走,悉心體會,以求由外入內,漸至以內催外,重內不重外,隨著勁往里收,慢慢的架子也要往里收,往里合。此時也要時不時的發一點明勁(剛勁)。練習發力。此時的明勁要比前一段更脆,更整。所謂蓄得越深,合得越緊,發得越整。大理學家朱熹在其理學名著《近思錄》中講,做學問要如同煮肉,先用猛火煮,后用溫火燉。此言甚好,打剛勁用丹道的話講就叫武火,柔勁就叫文火。所以要先武火后文火。</br></br>修煉暗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外形引內氣,第二階段則是以內氣催外形,形、氣之間逐步達到完美的結合。內氣不動,外形截然不動,內氣若行,外形頓時大做,隨氣而動。</br></br>暗勁第一階段的訓練中,演練者要盡最減少那些猛摔、猛打、猛起、猛落的斷勁動作。演練時,速度也必須有快、慢.緩之分,并且要求做到快而不散,輕而不浮,沉而不僵,周身放松,自然運行,完全處于意識指揮代寫形的運動。使自身內氣如九曲珠貫注于全身,無所不到,且由內向外通達于肌膚毫毛,使人觀之外形,輕松柔活,活潑大方,但內含堅剛。因而,在暗勁階段的訓練中,演練者必須絕對克服身體各部分所產生的一切僵勁和拙力。無論手、眼、身、步等俱要內外協調一致,周身相隨,節節貫通,使內氣按照架勢的需要,有規律地在體內運行,做到局部不妄動,一靜無有不靜,一動百骸皆隨。當做到以上幾點的時候,你的第一階段暗勁便已經成功了。</br></br>而暗勁在第二階段訓練中,演練者要注意到內三合的完成。所謂內三合,即心與意合,氣與力合,筋于骨合。內三合完成之時,演練者自然會心與目合,肝與筋合,脾與肉合,肺與身合,腎與骨合。這樣方可做到上欲動而下自隨之,下欲動而上自領之,上下動而中部應之,中部動而上下合之。總之,就是達到一靜而無有不靜,一動百骸皆隨的中來功夫境界。</br></br>第二階段初期,演練者內氣雖然已經能夠貫通,動作也比較協調,但是內氣尚且薄弱,肌肉與內臟器官之間的配合仍不十分融洽。因此,當演練者推手或技擊時,若遇到一般性的進攻,尚能舍己從人,隨機應變,因勢利導,引進落空,避其實而擊其虛,取得勝利。但一旦遇到勁敵,就會自感內氣發虛,棚勁不足,左搖右晃,足步難以立牢,即使勉強向對方擊去,也會因自己的內氣剛性弱,力量不足且比較生硬、牽強而拖泥帶水。</br></br>但是,到了第二階段中期之后,演練者經過艱苦的訓練之后,逐漸克服了初期階段所存在的弊端,體中之內勁十分充足,無論是意、氣、身、手、足等變化也自然靈活,周身各部位攻防機敏,進可以攻人,退可以防己,隱于內而不顯于外,開合虛實隨人之動而動。意在拳先,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動作漸小,落點愈準,威力更大,化勁容易,發勁利落。一旦演練者與他人交手,身體稍動,即可發人于外,自己卻截然站立不動,重心穩如鐵塔,牢不可撼。</br></br>到了第二階段后期的時候,練習者能懂得駕馭內氣在體內的運行,并通過運氣達到氣催形、形氣結合、內外兼修的效果。此時,暗勁放才大成。</br></br>(PS:端木秀蕊備注。哎,沒事練什么暗勁,即難練,練出來后姿勢又不帥。要是我,就去練劍了。要不是看姐姐搞這些東西不容易,我直接就刪了。記錄時間:1996年8月24日。)</br></br>最后一句,直接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