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的晴雨
閱讀指導
此文以“晴雨”二字入手,捕捉自然景物在不同天氣狀況下的變化之美,既突出山水的個性,也傳達出觀賞者微妙的心理感受。自然美的產(chǎn)生,如郁達夫在《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賞中》所言,“欣賞自然,欣賞山水,就是人與萬物調(diào)和,人與宇宙合一的一種諧和作用”。有了人與物的高度合一,自然美才能浮現(xiàn)在眼底心頭。
西北風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曉得蘆花總還沒有白,前兩星期,源寧來看了西湖,說他倒覺得有點失望,因為湖光山色,太整齊,太小巧,不夠味兒,他開來的一張節(jié)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項;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張微雨里下西溪,好教源寧去嘗一嘗這西湖近旁的野趣。
暗中先將西溪和西湖相對照,西湖本為游覽勝景,而西溪以自然天成的野趣更勝一籌。
天色是陰陰漠漠的一層,濕風吹來,有點兒冷,也有點兒香,香的野草花的氣息。車過方井旁邊,自然又下車來,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們的古墓。從墓門望進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個大洞,什么也看不見,鼻子里卻聞吸到了一種霉灰的陰氣。
掀了掀鼻子,以夸張而風趣的用詞,點出此次旅游的輕松愉快。
把鼻子掀了兩掀,聳了一聳肩膀,大家都說,可惜忘記帶了電筒,但在下意識里,自然也有一種恐怖,不安,和畏縮的心意,在那里作惡,直到了花塢的溪旁,走進窗明幾凈的靜蓮庵(?)堂去坐下,喝了兩碗清茶,這一些鬼胎,方才洗滌了個空空脫脫。
游西溪,本來是以松木場下船,帶了酒盒行廚,慢慢兒地向西搖去為正宗。像我們那么高坐了汽車,飛鳴而過古蕩、東岳,一個鐘頭要走百來里路的旅客,終于是難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車里,引頸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見一派空明,遙蓋在淡綠成陰的斜平海上;這中間不見水,不見山,當然也不見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綠綠,遠無岸,近亦無田園村落的一個大斜坡,過秦亭山后,一直到留下為止的那一條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處就在這里,尤其是當微雨朦朧,江南草長的春或秋的半中間。
在快速行進的汽車上遙望西溪,是對西溪的整體寫意,與坐船細品別有意趣。
從留下下船,回環(huán)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蘆花淺水里打圈圈;圓橋茅舍,桑樹蓼花,是本地的風光,還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帶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覺,忽而又會得移上你的面前來,和你點一點頭,又匆匆的別了。
搖船的少女,也總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個站在船尾把搖櫓,一個坐在船頭上使槳,身體一伸一俯,一往一來,和櫓聲的咿呀,水波的起落,湊合成一大又圓又曲的進行軟調(diào);游人到此,自然會想起瘦西湖邊,竹西歌吹的閑情,而源寧昨天在漪園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枝靈簽,仿佛是完全的應了,簽詩的語文,是《鄘風桑中》章末后的三句,叫做“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這幾句詩的大意是:在桑中呀等待我,邀我呀來上宮,送我呀上淇水!
此后便到了交蘆庵,上了彈指樓,因為是在雨里,帶水拖泥,終于也感不到什么的大趣,但這一天向晚回來,在湖濱酒樓上放談之下,源寧卻一本正經(jīng)地說:“今天的西溪,卻比昨日的西湖,要好三倍。”
前天星期假日,日暖風和,并且在報上也曾看到了蘆花怒放的消息,午后日斜,老龍夫婦,又來約去西溪,去的時候,太晚了一點,所以只在秋雪庵的彈指樓上,消磨了半日之半。一片斜陽,反照在蘆花淺渚的高頭,花也并未怒放,樹葉也不曾凋落,原不見秋,更不見雪,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蕩,飄飄然,渾渾然,洞貫了我們的腸腑,老僧無相,燒了面,泡了茶,更送來了酒,末后還拿出了紙和墨,我們看看日影下的北高峰,看看庵旁邊的蘆花蕩,就問無相,花要幾時才能全白?老僧操著緩慢的楚國口音,微笑著說:“總要到陰歷十月的中間;若有月亮,更為出色。”說后,還提出了一個交換的條件,要我們到那時候,再去一玩,他當預備些精饌相待,聊當作潤筆,可是今天的字,卻非寫不可,老龍寫了“一劍橫飛破六合,萬家憔悴哭三吳”的十四個字,我也附和著抄了一副不知在哪里見過的聯(lián)語:“春夢有時來枕畔,夕陽依舊上簾鉤。”
同前面陰雨和正午時的景致不同,此處以特寫鏡頭表現(xiàn)夕照蘆花,心與物融合無間。
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樓來,小河里起了晚煙,船中間滿載了黑暗,龍婦又逸興遄飛,不知上哪里去摸出了一枝洞簫來吹著。“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倒真有點像是七月既望,和東坡在赤壁的夜游。
此處寫晚歸時沉醉的興致,所寫景物以時間為順序,景物多而不雜。
一九三五年十月廿二日
美文解讀
郁達夫是寫景的高手,寫西溪的美景,暗中和西湖整齊小巧相對照,突出西溪未受人工斧鑿的自然大氣。對西溪景致的描繪,緊緊抓住“晴雨”二字,即自然景物在天氣變化中的不同風貌。由陰雨時的“陰陰漠漠”,正午時遙望西溪的“渺渺茫茫”,到夕照下的“清明浩蕩”,再到乘舟晚歸時的簫聲沉醉,西溪的光色形影,準確而微妙地展現(xiàn)在如花妙筆之下。景物能寫活而氣韻生動,關(guān)鍵在于表達出心與物游的微妙感受,郁達夫?qū)懢埃畹弥袊鴤鹘y(tǒng)山水寫意的神韻,其筆下的景物無不留下觀賞者的心靈徘徊。《西溪的晴雨》堪稱傳統(tǒng)山水寫意在現(xiàn)代美文中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