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艘漁船上面載著十人左右的鼓樂隊,他們的腰上纏著紅色絲帶,歡天喜地的敲著鑼鼓,吹著嗩吶。剛開始我們還以為是一支送親的船隊,但是當我們看見第二艘漁船的時候,我們都被驚呆了。</br> 第二艘漁船中央竟然放置著一具黑木棺材,更加詭異的是,棺材上面竟然掛著一朵大紅花,棺材兩旁貼著大紅色的喜字。四名壯漢守在棺材周圍,時不時地點燃一串鞭炮。一個留著山羊胡的老者站在船頭,用一種古怪的腔調在吟唱著不知名的悼詞。</br> 第三艘漁船上面也有七八個人,除此之外還有一大堆陪嫁品,有梳妝臺、衣柜等物,上面都貼著大紅的喜字,還有幾個裝滿白酒的大酒壇和燒雞燒鵝等東西。</br> 這支詭異的船隊令我們頭皮發麻,大紅色的喜字與陰冷冷的黒木棺材形成鮮明的對比,我們都搞不清楚這到底是送親還是送葬,如果是送親,為什么船上還載著棺材?如果是送葬,怎么又搞得如此喜慶?</br> 就在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爺爺告訴我們,這是黃河古道上有名的“送鬼親”。</br> 送鬼親?什么是送鬼親?</br> 看著我們一臉迷惑的樣子,爺爺向我們解釋道:“在黃河古道上,很久以來都流傳著送鬼親的習俗。如果誰家的女孩不幸死在黃河里,人們就認為這是黃河大王看上了自己的女孩。于是人們就會把女孩的尸體裝殮,然后組織一支送親的船隊,一路歡天喜地將船開到女孩死亡的河段。然后,他們就會把棺材連同那些陪嫁品一塊兒沉入黃河,讓死去的女孩嫁給黃河大王做新娘,從而保佑全家平安!”</br> 我們聽得一愣一愣的,沒有想到古老的黃河上還有如此詭異的風俗,這還真的是讓我們大開眼界了。對于這樣的習俗,我們都感覺有些荒唐和不可理喻。</br> 古枚笛蹙眉道:“這都什么年代了,竟然還有這樣古怪的習俗存在?”</br> 葉教授說:“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土人情和民俗文化,世界這么大,我們不知道的古怪事情還多著呢!說到送鬼親這件事情,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前些年在山西看見的‘冥婚’,也同樣令人毛骨悚然,匪夷所思!”</br> 冥婚顧名思義就是人死以后再結婚的意思。凡男女生前未婚而死,或已經訂婚的男女未完婚而死,則兩家父母或親友為之舉行婚禮,使死者在陰間結成夫婦,而宜室宜家,此俗在古代稱“嫁殤”或“遷葬”,唐宋以后則普遍稱為冥婚。</br> 葉教授說:“黃河上的送鬼親是把女孩嫁給黃河大王,這算是一種古老的祭祀。但我看見的冥婚卻是活人娶死人為妻,那可比這送鬼親還要詭異恐怖。當時我們去山西省的一座農村考察,當地的思想文化非常落后,封建迷信之風非常濃厚。在考察的第二天,我們就碰上了冥婚。</br> 舉行冥婚的是一個姓連的老漢,連老漢已有六十七歲高齡,由于家庭貧困,幾十年來一直沒有妻室。后來聽說光棍的人死后也是單身,所以連老漢竟在媒人說合下,將自己辛苦積攢下來的一萬多塊錢置辦妝奩,娶死去三年有余的女子為妻。</br> 結婚當日,連老漢穿著一身大紅新裝,撥亮了洞房花燭。時近正午,村外鼓樂齊鳴,哭聲震天,一班披麻帶孝的人簇擁著一具靈棺款款而來。連老漢的親屬也穿上孝服,加入哭喪的隊伍。當靈棺沿村邊緩緩進入連家祖墳,安葬于新掘的墳墓,一班人才脫去孝服,一路說笑著回到連老漢家喝喜酒。連老漢從此由單身漢變成鰥夫,人財兩空,真不知是喜是悲?”</br> 轟隆隆!</br> 天空忽然傳來悶雷聲響,我們抬頭望了望天空,只見不知從哪里飄來一朵又厚又重的烏云,遮住了殘陽,在河面投下灰色的陰影。</br> 爺爺說道:“這六月天的真是說變就變,看樣子一場暴風雨很快就要來臨了,我們得趕緊找個地方避雨!”</br> 爺爺話音未落,一道紅色的閃電突然刺破烏云,在空中分裂成無數的枝椏形狀,落入了黃河之中,瞬間驚起無數的鬼魅魍魎,山壁上的那些巖畫在閃電的映照之下顯得異常詭異。</br> 我忽然有些緊張起來,因為我想起了出發之前爺爺給我講的故事。當時也是這樣明媚的天,結果天色突變,鐵頭龍王現身黃河古道。瞧現在這副天色,該不會又有什么妖獸將要出現吧?</br> 古枚笛看出了我臉上異樣的神色,她仿佛能夠讀懂我的心思,立刻安慰我道:“別擔心,不會有事的!”</br> 葉教授的臉上浮現出一絲憂色:“這一連數天黃河古道都沒有降雨,這場暴風雨恐怕是有些猛烈!”</br> 嗚——嗚——</br> 陰冷的風在山谷間穿梭,發出古怪的嘯音,就像是惡魔的呼喚。</br> 波光粼粼的河水此時變得惡浪滾滾,渾濁不堪。</br> 我們的鐵皮船就像秋千一樣在河面上蕩來晃去,讓人產生一種想要嘔吐的感覺。</br> 轟隆隆!</br> 滾滾驚雷再次炸響,驚雷聲中,古枚笛指著遠方的天空高聲尖叫:“大家看呀!”</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