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五天,一萬五千淮軍全部抵達上海,李鴻章治軍頗嚴,淮軍的紀律還不錯,贏得了上海軍民的好感。英法二國對這樣一支很有素質的軍隊也是非常贊揚,因為李鴻章購買的軍火一時間無法到位,他們見狀從臺灣的武器庫里調來兩千支火槍十門火炮交給淮軍使用。當然,這是出自私心的,淮軍的實力越強,他們就不用和太平軍死磕了。
此刻,李鴻章已經上書朝廷將華爾的常勝軍調到他的麾下。
經過一個月的適應訓練,李鴻章決定聯合英法聯軍,反攻太平軍。四月中旬,他和士迪佛立、卜羅德二人達成協議,擬定了攻取嘉定、青浦、南橋等地的計劃。
四月十七日,李鴻章派出手下大將程學啟、劉銘傳、潘鼎等十營會同常勝軍共一萬兩千人,再加上士迪佛立、卜羅德率領三千聯軍由上海縣出發,直撲太平軍。
清、英、法三方組建的聯軍第一目標是嘉定,為了達到目的先由李恒嵩率領兩萬人以及常勝軍一部進攻南翔、青浦等地,迷惑太平軍。聯軍主力攜帶五十門火炮猛攻嘉定城,為了達到破城目的聯軍還從軍艦上運下十數門重炮,太平軍經過激烈抵抗無奈不敵重炮之威,傷亡三千余人后棄城而走。
緊接著聯軍近四萬人匯集一處,撲向青浦,慕王譚紹光親自守城,激戰整整四天,最后彈藥耗盡,城墻被轟塌,只得率軍突圍。聯軍乘勝追擊,進攻南橋。
南橋,聯軍在艦炮的轟擊下已經被炸的支離破碎,聯軍步兵開始推進,但太平軍仿佛殺不完一般從戰壕里、甚至土里沖出來,頑強抵抗,但終究無力回天,一座座壕壘被攻破,太平軍死傷慘重。
卜羅德本來是海軍上將,見陸戰差不多結束就下了軍艦,帶著幾個衛兵進入南橋鎮搜刮一些戰利品。
一個小時后,滿載而歸的卜羅德站在戰壕邊拍照準備寄回家里,絲毫沒注意到一百米外的廢墟中爬出一個人影。
這是一個太平軍炮兵,他艱難的扒開身上的泥土,然后看著周圍,昔日的兄弟們全部戰死,只剩下他一個人。
“完了,全完了!”這個戰士試圖起身,但很快發覺雙腿已經不聽使喚,他的雙腿已經被炸斷了。
“王八蛋,殺千刀的洋鬼子,老子就是死了也不放過你們!”說完,他爬到一門已經沒有炮架的火炮邊上,用盡最后的力氣將炮口對準了正在得意洋洋的卜羅德等人。
“爹,娘,等來世再報答你們!”說完,他掏出一個火折子,點燃藥捻,然后死死抱著炮尾,“哈哈哈,洋鬼子們,我送你們一起去見上帝!”
“轟!”
炮彈正好滾到卜羅德等人身邊,一群人立刻被炸倒在地,而開炮的太平軍戰士被火炮巨大的后座力震得口鼻噴血,當場而亡。
這個法國遠東艦隊司令還是沒逃過歷史的命運,被一個小兵炸死。
一個堂堂法國上將陣亡,對聯軍的震撼非常大,尤其是法軍,他們暫時停止了一切軍事行動,等候上級命令。
事后李鴻章將此事上報朝廷,清廷為了表彰這位法國“友人”的功績,還在南橋為卜羅德修建了一座祠堂,這個法國上將也算名留青史。
譚紹光見大勢已去,為了保存實力,主動退出奉賢城,至此,上海周圍再無太平軍據點。
而此時忠王李秀成待在蘇州城內看著一卷金黃詔書一陣躊躇,原來這是洪秀全的圣旨,命令他即刻率軍支援天京。
此時湘軍已牢牢掌握地利、后勤、水軍三大優勢,曾國藩將十數萬大軍分成八路,自長江道三岔河口再到雨花臺將兵力一字排開,控制關鍵補給線,利用水師牢牢占據長江、秦淮河水上優勢,另外,戰場外圍,所有清軍都被發動起來,牽制周圍太平軍,使其無法回援。湘軍以穩為主,步步為營,逐步壓縮太平軍的活動空間,不急于求成,慢慢消耗太平軍的銳氣和戰斗力。
此戰術果然奏效,天京外圍一個個據點被拔出,而救援天京的諸王們根本無法攻破湘軍的防御,戰事對太平天國極為不利。
在防守上,洪仁玕犯了致命的錯誤,就是分兵把守,沒有預留機動反攻部隊,一味被動防御,還有對火槍軍陣了解有限,竟將火槍分散到的各支防守部隊里,導致火力無法集中,只能眼睜睜看著一個個據點被攻破,卻又沒有反攻的力量,徹底陷入被動。
廬州城,正遭受清廷大將多隆阿的猛烈圍攻,太平軍據城而守。廬州城內,陳玉成聽著外面的猛烈的炮火無比焦急,如今城內只有不到五千守軍,火槍三百支,火炮十余門,而且彈藥不多,再這樣打下去恐怕就會全軍覆沒。
“報,英王千歲,清妖數次攻上城墻,旅帥黃義、師帥劉云以戰死!”一個親兵來報。
陳玉成呆立片刻,這二人是跟隨他多年的親將,沒想到就這樣戰死在廬州。
旁邊一個將領趕緊說道:“英王,我們還是撤吧,再不走就什么都完了!”
陳玉成悲道:“走,我們能走到哪里去?”
“英王切不可喪志,以前我們比這艱難的時候都能挺過來,這次也不例外,大不了突圍出去轉戰他處!”又一個將領說道。
陳玉成深深吸了一口氣,重新振作,說道:“你們說的不錯,外面有許多兄弟部隊,我們就去與他們會和?”
“不知英王準備去哪里?”
陳玉成說道:“妖帥曾國藩正在在攻打天京,此人深謀遠慮,恐怕東進的路上已經布置了數道防線,憑我們根本進不去,我決定北上與扶王、遵王他們會合,去西北攪他個天翻地覆!”
“我們誓死跟隨英王!”
陳玉成看著身邊僅剩的兩位將領,說道:“仕榮、德隆,你們隨我去城墻,打退清妖的進攻,明日清晨,突圍北上!”
“是!”
陳玉成親自登墻,太平軍士氣大振,再一次打退多隆阿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