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摩托化步兵旅有五十輛羚羊,六十輛野牛二型運輸卡車,另配75mm山炮三十門,1o5mm榴彈炮二十門,以及1o門12omm重迫擊炮。
摩托化步兵的進攻方式是機動到敵人的小口徑火炮射程之外,大約三至五公里的地方,然后在炮兵的火力支援時以連為單位展開戰斗隊形,運動到六百米外等候火力支援結束。而后展開沖擊陣型進攻敵人陣地前沿,實施突破。
每個軍除了擁有一個摩托化步兵旅外還有一個機械化步兵團,他們的運輸車輛主要是裝甲輸送車和步兵戰車,并有坦克支援作戰,屬于重型攻堅力量。
裝甲輸送車是從輕騎兵的基礎上改進而來,被命名為“輕騎兵二型”,與一型相比增加了裝甲的厚度,由2omm裝甲板焊接而成,可以抵擋重機槍的直射,一臺28馬力的直列六缸水冷柴油動機,由于加厚了裝甲全車載重達到了12噸,所以度只提高到了5o公里每小時,采用扭力懸掛系統,四對負重輪,自衛武器為一支13mm重機槍,為了增強強度車體沒有開射擊孔,全車長5.4米,寬2.9米,高2.6米,乘員為一名車長和一名駕駛員,可搭載12名戰士。
輕騎兵二型被定義為輸送車,除了運送步兵外還兼運送各種物資和器材。
輕騎兵二型面世后由于結構簡單,xing能可靠,其底盤可以通用,所以被改裝成其他車型,比如自行高炮,自行迫擊炮等,至于自行火炮還沒開出來,主要是大口徑火炮太重,以目前的車輛很難完成改裝,同時小口徑自行火炮還不如重迫擊炮火力猛,所以暫時擱置下來。
“鐵穹”自行高炮,使用輕騎兵裝甲車底盤,口徑為4omm,采用雙聯,可以對1oo米至5ooo米的目標進行打擊,主要負責作戰區域的防空任務。
“鐵錘”自行迫擊炮,口徑12omm,炮管長2米,半自動填裝,射每分鐘17,最大射程六千米,車輛戰斗全重1o噸,成員4人,并有一部7.7mm車載機槍。
裝甲兵的主要武器當然是坦克,在戰后中華開始淘汰山貓坦克,因為這種輕型坦克防御力太低,西方世界已經出現各種口徑的戰防炮,所以帝國所擁有的5oo輛山貓坦克全部淘汰,但并沒有被變賣,而是被改裝成突擊炮。
突擊炮,是一種近距離支援步兵作戰的武器,也可以進行反坦克作戰,所以山貓也經過全面的改裝,只要是加上一個75mm炮塔,為了減輕重量就是將步兵炮搬到了山貓的地盤上,同時加強正面裝甲,可以抵御歐洲主流的37mm反坦克炮,動力系統也得到加強,但重量增加導致度無法提升,仍然是每小時4o公里,不過這個度正好適合步兵作戰。
戰爭結束后西方世界也全力研制坦克,向英法等國都藏得到過中華的坦克殘骸,他們開始進行仿制,相應的德國也從中華手里買去的圖紙,也開屬于自己的坦克,為了應對將來的坦克大戰,中華開出更先進的坦克,就算相遇也會碾壓
先是升級虎式坦克,將其動力系統升級,并加強裝甲,使其正面保持對輕型坦克的優勢,同時列裝新式的主戰坦克:虎王。
虎王坦克并不是參考后世德國的虎式坦克或者虎王設計研的,雖然同級的坦克中德國的設計理念是最先進的,尤其是坦克的內部布局,即使在未來的百年以后依然不過時,但其太重,構造復雜,以現在中華的科技水平只能造出樣子,其度和戰力卻大打折扣,機動力遠不如升級后的虎式。最后劉峰經過反復的思考決定參考德國的黑豹坦克,主要是其使用的懸掛系統和中華的虎式一樣,都是扭桿式懸掛系統,可以一脈相承,而且黑豹坦克比同級別t34更優秀,內部設計更合理,至于維修不方便不在劉峰的考慮范圍之內,因為以中華裝甲部隊的規模足以碾壓任何對手,維修根本不是個問題。
虎王坦克最后參數為車長7米,寬3米,高2.7米,底盤高o.4米,為了提高地形的適應力履帶寬半米,一臺12缸6oo馬力水冷柴油動機,公路最大度為45千米每小時,最大越野度2o千米每小時,最大行程2oo公里,擁有一門75mm6o倍徑長管線膛火炮,為了增加精確度炮口加裝了制退器,還有最新研制的火炮穩定器。六角形36o度旋轉鑄鐵炮塔,電動加手動驅動,仰角范圍-5—25度,射每分鐘3,使用被帽穿甲彈和高爆彈,攜帶炮彈數量5o,另有三挺輕機槍。離合制動方式,三個前進檔一個倒擋,五對負重輪。車體采用傾斜勻質裝甲,正面厚達1oomm,側面裝甲厚6omm,底部2omm,炮塔前裝甲更是達到了12omm,火炮護盾足有135mm,在這里提一下中華的所有坦克的裝甲都是焊接而成,這樣增加了結構的強度,而且正面裝甲材質是高鎳裝甲板,防御力比普通勻質鋼板多出兩成,沒辦法,劉峰就這樣“土豪”,誰叫他每年都從世界各國搜集很多的稀有金屬。虎王乘員為五人,自重32噸,某種意義上這已經是重型坦克了,為了減輕重量所用的坦克兵都是身材瘦小之人。它將防護力、火力和機動力完美的平衡到一起。可以跨過2.5米的戰壕,涉水近兩米,如此大的家伙開到戰場絕對是敵人的噩夢。
虎王坦克還有一個變種型號,就是噴火坦克,被命名為“毀滅者”。
虎式為中型坦克,虎王為重型,山貓已經被淘汰,所以劉峰又造了一款輕型坦克,因為有些地域只能適合輕型坦克作戰,這種輕型坦克被命名為豹式,可以說是山貓的升級版,它車身長5米,寬3米,高2.5米,六角形鑄鐵炮塔,五對負重輪,一臺8缸45o馬力水冷動機,乘員四人,本來設計使用75mm步兵炮的,不過劉峰認為下一次戰爭西方世界不會出現重型裝甲,所以為了提高豹式坦克的機動力它仍然使用4omm炮,不過加長了炮管,變成了7o倍徑,防護、穿甲威力和精確度比山貓大大提高,正面的傾斜裝甲為4omm,側面為18mm,底部為13mm,自重18噸,爬坡3o度,涉水一米,公路最大度為55千米每小時,越野度也能達到4o千米,機動力非常強,為了增強支援步兵的能力炮塔上安裝一門13mm風冷重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