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出現在朱懷面前的時候,滿面憂愁。
朱懷笑笑,問朱元璋道:“老爺子是在憂愁錢的事吧?”
朱元璋驚愕的看著朱懷,“你咋知道?”
朱懷道:“朝廷征西,每一天都耗費錢財糧餉無數,自藍玉大將軍出兵那一刻起,國庫就在燒錢供養著大軍,大明能不缺錢么?”
朱元璋憂心忡忡的嘆口氣:“如果只是這些事,國庫還是能供的起的?!?br/>
“可誰知這些日子暴雨不斷,淮河發水,又加之安南土司作亂,所有事兒都堆在一起了。”
朱懷安慰道:“您也別太憂心了,我去讓馬三寶整點酒菜,一會兒陪你喝兩盅?!?br/>
……
酒是烈酒,老爺子喜歡喝烈的,寡淡無味的反而不喜。
菜則豐盛了許多,一盤紅燒公雞,一條肥魚,還有一盆炒小青菜。
人發愁的時候就喜歡喝酒,朱元璋喝了不少,任憑朱懷怎么勸都沒用。
酒過三巡,朱元璋有些微醺,他看著朱懷道:“其實咱皇上一直想多刊印點大明寶鈔,給百姓發點下去,同時也可以豐盈國庫,但咱總覺得這事兒有些不對頭,又想不好哪兒不對?!?br/>
朱懷笑著道:“老爺子你的想法是對的,這事兒朝廷還真不能隨便決策,輕則會讓國家動蕩,重則會讓江山不保。”
砰。
朱元璋手中酒杯猛地落在桌子上,心悸的看著朱懷:“可別和咱開玩笑,有這么嚴重么?”
朱懷點頭:“有!”
朱元璋道:“你看出門道來了?快和咱說說!”
因為現在大明缺銅,所以朱元璋開始嘗試刊印大明寶鈔。
自寶鈔在市場流通之后,朱元璋一直想加大寶鈔刊印數量,但他總覺得這樣是不是來錢太容易了點?
他也試圖找過戶部侍郎傅友文商議,戶部那邊只說古人從沒有過此舉動,說明此舉不可行,但具體原因,傅友文也模棱兩可。
朱懷整理了思緒。
他知道在洪武末年的時候,朱老爺子曾大肆刊發過大明寶鈔。
本來紙幣完全可以作為一般流通物在大明有條不紊開展下去,社會文明也可以跨越一大步,可朱元璋似乎對經濟認知實在太薄弱,最后導致貨幣市場紊亂。
不可否認朱元璋的初衷是好的,為了增加百姓富裕程度,大肆刊印寶鈔,以富裕百姓。
但他沒考慮過這時候的紙質較差,大明寶鈔難以耐久,且紙幣只發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舊鈔,致使市場上流通的紙幣越來越多,寶鈔泛濫成災,貨幣體系崩潰。
總而言之,洪武朝廷對貨幣體系了解和預防的不夠完善,最后只能無疾而終,草草了事,讓寶鈔退出歷史舞臺。
很多經濟內涵朱懷說多了老爺子也未必懂。
朱懷緩緩拿出一只茶杯,反扣在桌上,對朱元璋道:“假如現在國家每年可造一千文錢,一個茶杯可以賣到十文錢?!?br/>
“如果現在國家增加力度,每年多造一萬文錢,那茶杯還能就值十文錢嗎?這個時候茶杯的價值也會提高到十倍,賣到一百文錢。”
“因為這個時候,錢已經不值錢了?!?br/>
“換句話說,這個時候大明寶鈔已經不值錢了。”
“那么我問你,你現在是個大財主,如果你現在存了一千文錢,隨著國家大力刊印寶鈔,你這一千文錢的價值是不是開始縮水了?”
“本來一千文錢你可以買一百個茶杯,而現在你只能買十個茶杯了?!?br/>
“你會愿意嗎?”
“和你一樣的大明富賈士紳們,他們愿意嗎?”
“他們的勞動成果被國家這么竊取了,天下不亂嗎?以后誰還敢存儲大明寶鈔?到時候大明寶鈔還能作為貨幣流通嗎?”
朱懷說完,便自顧自端著酒水一飲而盡。
這一連串的反問,每一個都直刺朱元璋的心扉,不多時,朱元璋的臉頰從起初的迷茫,到后來的恍悟,然后臉頰漸漸變的慘白、驚恐,到最后,額頭上已經全是汗珠。
顯然他想明白了這其中的關鍵。
老爺子倒吸一口涼氣,似乎仍舊有些不甘心,他看著朱懷輕,聲詢問道:“可是……可是為啥現在的寶鈔,還沒泛濫?”
朱懷灑然一笑道:“因為寶鈔現在才起步呀,寶鈔數量剛刊印沒多少,它的價值還很高,還是彌足珍貴的,可是一旦增加了刊印量,你看市場會不會亂?”
老爺子意志有些低沉,“那寶鈔就不能用了嗎?”
朱懷搖頭:“不,可以用,只要做全了一系列措施,大明寶鈔有很高的流通價值?!?br/>
“它便利,攜帶方便,交易性很高,優勢不勝枚舉。”
見朱元璋雙目開始放光,朱懷趕緊打斷他不切實際的幻想,道:“想通過多刊印寶鈔讓國庫豐盈,這事兒,你就不要想了,不可能的!”
“別說現在寶鈔的流通性還處于起步階段,就算它已經發展到一定的地步,國家隨便增加寶鈔的刊印量,都會讓社會動蕩?!?br/>
朱元璋嘆口氣,苦笑道:“那就沒辦法了么?”
說著,又開始自顧自大口灌著酒。
看老黃頭這個樣子,朱懷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他勸慰道:“老爺子別愁了,這事兒交給皇帝愁去吧?!?br/>
這話不說還好,說完后朱元璋喝的更厲害了。
朱懷幽幽嘆口氣:“其實老爺子您要能勸得動皇帝,我倒是有個法子,可讓國朝國庫豐盈起來?!?br/>
唰!
朱元璋銳利的目光頓時鎖定朱懷,拉著朱懷的手道:“你這臭小子!既然有辦法,為何還吊著老頭子,該打!”
朱懷無奈的道:“辦法是有,但皇帝未必會愿意做?!?br/>
朱元璋一臉殷切的道:“你說,咱聽聽!只要是合理的,咱一定勸得動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