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烈睚眥欲裂,七竅生煙。
“卓王爺,你這么做,是將我們右朝老將置于何地啊?”
這次是真的被害苦了!
就因為卓九城一句扶持女皇,他古烈不僅僅給你透露戰報,還帶著昔日同僚一同反叛沈楚河,后路都斷了。
如今,你卻是說是作廢!
可以說古烈將他們兄弟,下屬的身家性命都壓注下去,你現在竟然說不玩了?
不玩了!
平心而論,古烈并無對不起他卓云的地方,但他卓云卻是如此的欺騙人家,心里難免有些愧疚。
但戰場便是如此,如果卓云不這么做,或許還是能勝沈楚河,但到底需要付出多慘重的代價,不得而知。
再選擇一次,卓云依舊會如此。
也因此,卓云很是客氣,“古帥,過去的事情便是過去。本王是不該騙你,但本王也沒的選擇,還望你見諒。”
“至于你現在手里有三百萬南詔軍,大伙退路的問題,本王有為你們考慮,要不要聽一聽?”
古烈冷笑不止,已經對卓云不報信任,“倒是想聽聽卓王還能說出什么樣的花言巧語來?!”
卓云也無所謂,緩緩道:“不叛逆也叛逆了,沈楚河容不下你們。而沒有一個君王,你們也不會有凝聚力。就這么回到南詔,沈楚河只需要略施手段,估計你這三百萬精兵,怕是就的四分五裂。”
“而不回南詔,天下之大,卻是沒你們的立足之處,對不對?”
不提還好,提起來古烈心里的怒火就蹭蹭蹭往上冒,“還不是拜卓王你所賜!”
“接受大華收編,然后本王派遣兩百萬大軍協助你們回南詔,以大華軍的身份駐扎右朝,和沈楚河分庭抗禮!”
“加上本王給的兩百萬大軍,你們手里有五百萬兵馬,足以和沈楚河劃江而治,重現當年南詔左右朝的格局!”卓云沒賣關子,直接將自己的打算說出來。
“哈哈哈,讓本帥背叛南詔,投敵大華?卓王爺,沈楚河再不濟也是我南詔皇室君王,投效你大華這算什么?你這是要本帥和靳無方等人背負一世罵名啊!”古烈義憤填膺表達著不滿。
如果有大華的兩百萬大軍支援,只要他們能掌控好手里的南詔軍,的確是夠資格重現當年的格局,和沈楚河對峙不落下風。
可他們的立場就徹底變了,得站在大華這邊,與南詔為敵!
這讓自詡對南詔右朝先皇忠心耿耿的古烈,如何接受的了?
卓云不以為意,淡問過去,“不然,你們怎么選?”
古烈再氣憤,再不滿,此時也沒的辯駁。
他們,被騙到這程度,沒的選擇。
憤然罵道:“卓九城,你真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偽君子!”
卓云面上依舊沒任何多余表情,給自己的點燃一支香煙,徐徐的吸了幾口,“本王不想辯解,就算是吧。”
“古帥不妨多考慮考慮,本王的建議。放心,古帥有的是時間,本王不會派一兵一卒,攻打古帥的兵馬,做這忘恩負義的事情。如果古帥手里面缺糧食了,還可以給本王說,本王派人送來。當然,古帥也可以拒絕,九城絕不會勉強。”
意思很簡單,現在我不管你,你想怎么樣就怎么樣。
自己帶兵會南詔也行,就在分水嶺駐扎也沒問題,投效大華更是歡迎。亦或者其他選擇,也沒問題。
不逼你!
但其實選擇只有一個。
除了投效大華之外,古烈這些勢力面臨的境遇就是上天無力,下地無門!
攻打大華,死局!
就這么回到南詔,也是死局!不止如此,若是守不住右朝的疆土,他們的家人,親人都會受到牽連。
沈楚河這場大敗,因為古烈而起,指望不了沈楚河會高抬貴手。
甚至說,古烈要是會南詔遲了,他靳無方莫南等人的家眷都會有很大的危險。
卓九城當然不著急,可他們不可能不著急。
“哈哈哈……”
古烈放肆的自嘲起來,笑聲悲嗆,“卓九城果然是卓九城,人心算計到令人膽寒的地步。”
“好,本帥回去和靳無方與莫南商量,盡快給卓王爺回復!”
“好,本王等著。另外,本王可替大華答應古帥,如果古帥等人選擇投誠我大華,你,靳無方,莫南三人中可自家選出一位,為我大華軍王,南詔右朝的疆土,歸其轄制!”
卓云給出的這個承諾,等于是說讓古烈等人自主,不需要受帝國轄制。
物極必反,一巴掌煽下去了,還是得給一顆甜棗才行。
換在往日,軍王之尊位高權重,卓云斷然不可能決定的了。但現在這情況,只要是卓云進言,上京方面沒不答應的可能。
“哼!”
古烈冷哼一聲,氣勢洶洶的離開了軍帳。
在古烈走后不久,卓云就命人將慶龍和周將才叫來,直接將他和古烈之間的事情托出來。
而后又補充道:“本王給古烈提出的要求,古烈十有八九會答應,不答應就是自取滅亡。”
“所以,本王許諾的兩百萬大軍也是要去南詔,聽他們的調遣。慶帥和周帥都是中樞軍的人,本王信的過,上京也信的過,你們去最為合適!”xしēωēй.coΜ
這……
慶龍和周將才齊齊吃驚,這才剛剛打勝仗,就要將他們給調到南詔去?
俱是面色不好看,在中樞軍待的好好的,如何原意分出去?
“卓王,不是我們不愿意去,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就怕古烈等人包藏禍心!”周將才辯駁道。
卓云冷冷搖頭,“包藏禍心也要去,兩百萬兵馬,賭南詔半壁將士,很值得。更何況,古烈如今已經給沈楚河造出這么大損失,帶回去的兵馬十不存一。沈楚河沒有原諒古烈的可能!”
“至于讓你們去,是因為你們是中樞軍的人,對帝國足夠忠誠,十年之內不會被古烈等人通化!”
“十年之后呢?”慶龍順口問。
“十年之后,不需要十年,只等大華修身養息,一戰便可平定南詔!你說十年之后會這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