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琦、裴瑅下學后不久,裴二爺也回家了。他在巷口買了香甜軟糯的糖炒栗子,一家人團團圍坐在火爐旁剝栗子吃,其樂融融。
    剝到黃澄澄、又軟又香的栗子,裴琦、裴瑅先送到父母面前,然后盡著小,“妹妹,這粒好吃。”從小就是這待遇,也不覺著什么,笑嘻嘻謝過哥哥,吃的很開懷。
    吃好栗子,各自起來洗了手,侍女把栗子殼清理干凈,捧上茶來。伸出小胖手,把茶盞推向哥哥們,“三哥,六哥,請喝茶。”小臉上滿是笑,十分殷勤。
    裴琦微笑,“妹妹有什么事要三哥幫忙么?”裴瑅猜測,“要六哥替你買閑書看呢,還是不認識的字太多,要六哥教你?”,你這幅小模樣,一看就是有求于人啊。
    裴二爺夫婦慢慢啜著茶,含笑看著兒女們。只見湊近哥哥們,一臉討好的笑,“我明年要上學了呀。我的學堂離你們不遠,三哥六哥常去看看我好不好?若我和同窗打架了,三哥六哥便趕過去幫我!”
    明年春天就滿五周歲了,該上學了。其實覺得自己應該六歲再上小學,不過親戚朋友家的小姑娘大多是五歲上學,裴二爺和林幼輝擔心她上學晚了一年,比同窗們大上一歲,會玩不到一起。故此,商量來商量去,還是明年就上學吧。
    這不,一聽到上學的事定下來,就很有遠見的想起小朋友打架這個問題,要提前跟哥哥們報備,讓他們有事便來幫忙。
    “小姑娘家,斯文點不行么?”裴二爺聽見她這孩子話,笑著責備。,乖女兒,你是上學去的,還是打架去的?怎地一天學還沒有上,便想起這個來了。
    林幼輝拉著的小手,耐心仔細告訴她,“小姑娘家打架,千萬不能傷到臉,傷到臉就是大事了。”裴家大男人、小男孩兒都暈,您是怎么教的?
    裴瑅有些為難,“妹妹,六哥是男人,不能和小姑娘動手啊。”裴琦想了想,“到妹妹去上學的時候,我和六弟,還有大哥二哥四弟一起送妹妹到學堂,壯壯聲勢。”小姑娘們見妹妹有五個哥哥,站起來一長排,想必是不敢欺負妹妹的。
    裴二爺聽的嘴角直抽抽,林幼輝笑咪咪。
    “爹爹明日休沐對不對?帶我去買筆墨紙硯吧,我要上學了呀。”笑嘻嘻要求。
    眼前仿佛出現一個矮矮小小、頭上梳兩個朝天小辮兒的小女孩兒,滿臉稚氣,背著小書包,口中唱著,“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么背上小書包……”傻呵呵仰頭笑了笑,樂不可支。
    “好啊,明天帶我家小囡囡買筆墨紙硯去。”裴二爺笑著答應。女兒要上學了,那確是要好生挑選文房四寶,筆要毫細出鋒、毛純耐用,墨要色澤黑潤、入紙不暈,紙要潔白細薄、棉韌緊密,硯要堅潤如玉、磨墨無聲……
    “咱家小,學問比不比得上同窗們先不說,筆墨紙硯不能差了。”裴二爺跟寶貝女兒開著玩笑。
    很認真的點頭,“是啊,甭管有沒有真才實學,先得把樣子裝出來!爹爹,不只筆墨紙硯,還有課間的小點心,也不能比別人差!”
    -----要上學了,還忘不了吃……父母和哥哥們想笑,又不好意思當著的面笑,憋的很辛苦。
    晚上回了房,裴二爺頭埋在妻子懷里,悶聲大笑,“娘子,小笑死人了。”林幼輝神色溫柔,“可不是么?還沒上學,她惦記這個惦記那個,好不忙碌。”
    裴二爺笑了一會兒,抬起頭,臉色鄭重起來,“娘子,這幾年我先在翰林院熬熬資歷,等大些,咱們謀個外任,好不好?”
    “好啊。”林幼輝笑盈盈,“你如今是六品,再過幾年,便是升不到四品,也能升到五品。到時不拘是知州也好,參政也好,咱們尋個山青水秀、民風淳樸之處,做地方官。”
    夫婦二人四目相對,心意相通。
    林幼輝輕聲把今天學《詩三首》的話說了,“相公,咱家囡囡年紀雖小,明白著呢。”裴二爺感慨的點頭,“小,真是乖巧懂事。”
    父母口中乖巧懂事的,到了要出門的時候,可就啰嗦了。“我換個發型成不成?不要小包包頭了,辮幾條小辮子,好不好?”“不穿大紅襖子了,要件雅致素凈的。”“我的小茶杯帶了沒有?我的小碗小筷子呢?咱們肯定會在外頭吃飯,我要用自己的碗筷。”
    小陀螺似的,吩咐這個,交代那個,忙個沒完。
    裴二爺一把抱起她,笑道:“都帶了,帶齊了,囡囡放心。”不許她再啰嗦,把她抱上了馬車。
    哥哥們也笑著,把林幼輝扶著馬車。馬車里頭很寬敞,一家五口人坐著,并不擠,舒舒服服。
    寒姿、倩影等侍女,另坐一輛黑漆馬車,跟在后頭。
    兩輛馬車輕快的馳出西園,過銀錠橋,去定府大街。定府大街可以算是京城最繁華熱鬧的一條街了,店鋪林立,想買什么卻買得到。
    雖說是給買筆墨紙硯,可是她好容易出趟門,哪會只買這些?要掃蕩的店鋪多著呢。逛完店鋪,還少不了要挑個講究的酒樓好好吃一頓----每逢帶出門,這是必不可少的。
    一家人興致勃勃的逛了不少店鋪,先給挑了美觀適用的文房四寶,裴琦也挑了兩塊墨,裴瑅喜歡一種帶香味的五彩箋紙,想要,卻又怕被父親責備,“玩物喪志”,躊躇著不敢開口。林幼輝心細如發,見小兒子對著那漂亮的箋紙發呆,抿嘴笑了笑,吩咐店伙計,“包起來。”裴瑅大喜。
    林幼輝看著小兒子喜悅的笑容,心里美滋滋的。
    又逛了書店,買了不少新出的游記、小說、戲曲。“你又看不懂。”裴瑅抱怨,“妹妹,你總是看著看著,便跑過來要哥哥講給你聽。”不認識的字實在太多,又不耐煩翻《字匯通》,常要求助父母和哥哥們。
    “我勤學好問啊。”抱著幾本新書,理直氣壯說道。
    裴瑅很無奈。
    除了筆墨紙硯和新書,脂胭水粉,以至于時新衣料,漂亮的首飾,出名的點心、熟食,都一一買了,全沒拉下。等把這些東西全買齊之后,父母和哥哥們都覺著累,商量著要找家酒樓,歇歇腳,吃中午飯。
    中意的酒樓飯莊有玉華臺、得月樓、摘星閣,不巧,大概因為今天是休沐日,官員們出來飲宴的多,家家爆滿,不只雅間,連大堂都沒座位。
    玉華臺在隔著幾條街的平安巷還有一家分店,裴二爺知道喜歡玉華臺的菜式,便提議到平安巷去,“橫豎東西也買齊了。在平安巷吃完飯,到平安寺看看梅花,咱們便回家去。”
    平安巷深處有一平安寺,幽靜,古雅,寺中有一片梅林,景色很美。
    平安巷遠不及定府大街繁華,那里不至于座無虛席。
    垂涎玉華臺的菜品,林幼輝想到順便到平安寺賞梅,哥哥們無可無不可,一家五口商量過后,上了馬車,直奔平安巷。
    到了平安巷的玉華臺,果然這里人少了很多,竟然還有雅間空著。嫻熟的翻著菜單,“鱖魚有新鮮的么?清蒸一條。蝦要白灼,肉要炭烤,有才到的西域葡萄酒?要兩瓶。”
    寶石紅色、香醇味正的西域葡萄酒上了桌,卻只拿眼巴巴看著父母愜意的飲用,她和哥哥們,一律不許喝酒,葡萄酒也不行。
    “小孩兒喝酒,會變傻的。”林幼輝笑咪咪,“咱們小這么聰明,可不能變傻呀。”
    大眼睛一眨一眨,非常之可憐。不過,就連裴二爺這平時最嬌慣女兒的爹也堅持起來,“小孩子不許飲酒。”
    裴琦性子沉穩,雖然看著誘人的葡萄酒也眼讒,卻沒到非喝不可的地步,笑著打趣,“妹妹,早知道你便不點這兩瓶酒了,對不對?”裴瑅樂了樂,“妹妹,點了,酒上桌了,咱們卻只能干看著,多難受啊。”
    豪邁的揮揮小手,“才不是!即便我明知自己喝不著,還是會點的!爹和娘愛喝,我看著爹娘喝,心里便歡喜了。”
    這馬屁拍的實在太到位,她那一對被吹捧的爹娘樂昏了頭,命寒姿拿出三個小小的酒杯,許他們兄妹三人喝上一小杯。
    一點一點慢慢品嘗,享受的閉上眼睛,“絲綢一般潤滑纏綿,余韻悠長,回味無窮,好酒啊好酒。”
    愉快的享用過一頓美食,一家五口出了玉華臺,緩緩步行,到了巷子深處的平安寺。平安寺香火不算旺盛,這會兒又是下午晌了,人并不多。禮佛,添了香油錢,之后一家人便去了梅林,觀賞梅花。
    這里的梅花不只有常見的紅梅,還有比較少見的白色梅花,甚至有少量綠梅花。或艷如朝霞,或白似瑞雪,或綠如碧玉,煞是好看,穿行在這樣的梅林中,仿佛行走在仙境中一般。
    花香醉人,如夢如幻。
    這么美的地方,忽然傳來女人聲竭力嘶的喝罵聲,“強盜!你們是強盜!我早不是你家的人了,青天白日的來搶人,還有沒有王法了?”
    女人的喝罵聲漸漸低了,沒了,好似被人堵上了嘴。
    打了個激靈,小臉煞白。
    作者有話要說:先到這兒。
    下一次更新,明天中午十二點。
    謝謝愛慕虛榮的貓、CCCCCC0129送的地雷,謝謝支持支持正版的讀者。
    我其實挺不務正業的,常把時間、精力用到和言情無關的事情上。昨晚我寫到皇帝擬調任裴太守為戶部尚書,這本書的政治制度全是模仿明朝的,明朝大部分時候尚書都是正二品(建文帝的時候改成正一品,不過朱棣一上臺就又改回來了),但是昨晚我頭有點昏,怕自己犯級錯誤,謹慎起見,再查查吧,確定一下。
    于是我就去查資料了。
    看到這么一段,“戶部。尚書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其屬,司務廳,司務二人……”
    我就蒙了。
    這什么意思?
    左、右侍郎什么時候是正二品了?我記錯了?
    昏了好半天,我才明白過來:這是斷錯句了。
    應該是這樣的,“戶部。尚書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其屬,司務廳,司務二人……”
    其實這是很容易看出來的,可我硬是昏了半天,才明白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