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急打造支素質過硬。政治合格的隊伍。可不是光靠塔沉引的。現在改造西廠就如同畫畫一樣。如果只是單純在白紙上做畫,那可以任由畫者發揮。想怎么畫就怎么畫,山也好,水也好,一切全憑畫者自己決定。但如果擺在畫者面前的不是一張白紙,而是已經畫滿了各式圖案的成品,再要想將這一切抹去,畫上自己想畫的東西,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br></br>畫紙上的痕跡尚且難以消除,更別提是抹去人的思想意識和已經習慣了的行為舉止。西廠的校尉都是憲宗從錦衣衛調過來的。這幫人就如同畫滿圖案的畫紙,已經習慣了在錦衣衛時那種肆意妄為的做事風格,王法對他們而言就是狗屁,欺負老弱,勒人錢財、栽贓嫁禍這種事情在他們眼里更是家常便飯,不但是樂此不疲,而且是習以為常。絕不會有什么人在事過之后會考慮這樣做有什么不妥,對不對得起良心什么的。他們只關心做了之后自己能得多少好處,會分到多少銀子!</br></br>所以當大多數番子和校尉們習慣這種做事風格后,胡義卻要改變他們這種行為方式,對他們的執法行為做出規定,不準這個,不準那個,講究什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無疑是對牛彈琴,而且肯定會引起校尉們的不滿,到時反彈勢必極大。若是一個處理不好,很可能會發生校尉們集體罷工的廠變,這無疑是胡義最不愿看到的。因為事情真要到了那一步,胡義想利用西廠發展勢力,在朝中網羅黨羽,為九兒順利登基做準備的計劃就要跟著破產。</br></br>,知,萬</br></br>為了避免自己的改造計劃引起校尉們的不滿,將心中所想的好事演變成對自己不利的壞事,胡義冷靜的想了想。最終決定不能夠動用強硬手段執行西廠改革計發”這樣做肯定是行不通的。目前最適合改革西廠,整頓人員的方法只有溫水煮青蛙一種途徑。</br></br>為此胡義只能將計發中西廠的一些大規模行動推遲,將大部分人馬收在家里,然后選擇一小部分或者直接招募一批新人進行整,以點帶面,慢慢的將他們打造成西廠的主力陣容。然后用他們淘汰那些不能適應改革的番子校尉。如此西廠才能真如自己所愿,走上精兵強將的道路,成為十五世紀大明王朝的中央情報局。</br></br>有了大體思路后,胡義腦子開朗多了,人也輕松了許多。想到方才曾啟所說韋模抄兵部主事楊士偉家的事情。心中一個激靈:這事自己怎么覺得好像蠻熟悉的。努力回憶了一下。才發現這事在史書中有過記載,而且是作為西廠猖狂的典刑案例提出來的,其中韋模那一句“你是何人。難道你不怕西廠嗎”。更被后世認為是體現西廠無法無天的最好證據和名言。</br></br>胡義沒有想到自己頂了汪直主持西廠,韋模這句名言還會出來。不禁有點郁悶,難道西廠注定就是一個讓人談虎色變的機構?要不然怎么自己接手后,事情還是這樣發生的,莫非是自己人品不好</br></br>對于韋模這個人,胡義倒不想把他殺了。留著或許有大用處。因為他認為此人是一條很會咬人的惡狗,辦起事來很有一手。屬于殺傷力極大的那種,比后世渣滓洞集中營那些人要厲害多了。人雖然惡了點。但留著他比殺了他更有好處,有時候好人無法辦到的事情,這些惡人往往能輕而易舉搞定,再說對敵人兇惡一點是應該的。有了這種心思,胡義自然是不會殺了韋琰,他相信自己可以控制得住他。</br></br>胡義心中最不能夠容忍的就是西廠校尉們沒有任何合理的理由就去破人家。奪人財,一點職業道德都沒有。自己陷害趙輔、趙德昌他們總算是有一個,可以安慰自己的理由。而他們完全是為錢而去,今天審的那些抓回來的可疑分子也表明他們的職業素質和敏感度太差,這也是促使他馬上下令將人馬收攏,進行整的原因。他很怕自己一覺睡醒之后,外面又多了幾十條無辜的人命。為了防止這種事情發生,他有些不放心的回憶了一下后世史書中所記載的西廠惡跡,也好確認一下這些事情不再會發生,如果已經發生的,就要馬上制止,以免自己惡名越來越昭著。</br></br>首先想到的一個很典型的案例便是西廠設套抓人的事,所謂設套殺人在后世也有一個,叫法叫“釣魚執法</br></br>只品是講西廠初開之時,汪直為了抓現行,好向憲宗報譏”手下人做圈套,引人上鉤。他先是讓手下一個校尉剔光頭冒充和尚,然后安排他當街**,吸引不知情的百姓前來觀看。等圍觀的人多了。四周埋伏的校尉便一擁而上,將他們統統逮捕。不管這些百姓是否冤枉,一律打了再問,有些人吃不住刑,當場便死了。他們這般搞法。一時之時冤死無數京城百姓。可謂是人人痛恨。</br></br>其次想到的一件事情還是跟韋模有關,就是說有一個掌管太醫院事務的官員叫方賢,韋烘因為向他索藥未得,便懷恨在心。于是,利用西廠大肆搜捕查案的機會,韋模便隨便找了個理由抄了方賢的家,從他家中找出一片沉香和御墨,便以盜自宮中為由,將方賢貶去遼東。另外還有個御史叫黃本。從云南、貴州還京,汪直叫韋模去搜查他,結果在他身上查出一根象牙劣板。這本是屁大的一個事,可是韋琰為了擺擺自己的威風,竟將黃本削職為民。</br></br>除了這三個。案子,胡義還想到一件案子,這件案子影響極大,直接導致西廠第一次關閉,胡義在腦海里努力回憶了史書中相關記載,以免自己也犯同樣的錯誤。</br></br>這樁案子指是通判曹鼎、知縣薛方,都是寧晉人,閑住在家。西廠校尉誣陷同縣的王某與一個盲人藏有妖書。牽連到他倆,便派兵包圍了他們的家,嚴刑拷問,罪名論死。兩家人呼冤之聲不絕。跑到京城告御狀,驚動三法司,于是下司法復審,發現果是一樁冤案。然而那些法司官員明知是冤案,但卻因為懼怕西廠的勢力,只好附和判決。不敢深究。于是,一時京城嘩然,怨聲載道。首輔商格實不下去,便要求皇帝革去西廠。罷汪直以全其身。誅韋模以正其罪。哪知憲宗一看疏稿,勃然大怒,竟說出一句讓人哭笑不得的話來:“用一內監,何足以危亂天下?誰主此奏者?”意思就是用了一個小小太監。哪有那么大的危害?這純粹是杞人憂天、危言聳聽。并令內監懷恩,傳旨嚴厲責問誰是主使人,務要查出元兇。不過還是因為這樁案子。外朝輿論太大,最后憲宗不得已還是關閉了西廠,罷了汪直,這便是西廠的第一次關閉。</br></br>現在商絡已經倒臺,這案子自己也沒做,胡義自然不怕他會給自己下眼藥。全城大捕,殺武靖侯趙輔他們只是給西廠立威,讓憲宗對自己能力進行首肯。接下來可不是將汪直曾經做過的事情再復制一遍,那樣做也太傷天良了。他要做就做大的,這等鬧冤案做來實在沒勁。想到汪直是靠一手遮天,白色恐怖讓那些大臣食不甘味,臥不安席,不過這種害怕只是一時的。總會有膽大的官員會反抗,所以惡事不能做多。只做那么一兩樁有影響的便可。做得太多,效果可就呈反比了。原因很簡單,我只動了幾家。大多數官員和權貴出于明哲保身的觀念便不會多加追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事情便過去了,要是強自出頭為那幾家抱不平,恐怕要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弄得不好,反把西廠給惹到自己家來,何苦呢?中國人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自掃門前雪,只要不是天人共憤,讓他們實在沒有安全感,這些人就不會主動跳出來。胡義正是看準這一點,才大膽的將手伸到趙輔、趙德昌他們身上。拿他們開刀立威。</br></br>不過話又說回來,汪直時期的西廠迫害對象,大多是官家富豪和世代權貴,真正對平民百姓危害到是不大。西廠的太監檔頭們橫行霸道是有的,不過大多只是謀財。對貧民百姓,卻是很少直接下毒手,能敲上一敲便敲,實在沒油水也不會去理會他們。所以受害的對象大多是那些當官的和家中有錢的。不過因為史書的主筆者出身的原因汪直和西廠的惡名才這么臭。</br></br>這兩天瑣事纏身。實在是抽不出時間多更,大家也看到了,都是晚上十一點多后才趕時間碼出來的,等過了這幾天,努力補償給讀者吧。請大家繼續支持傲骨。推薦票,月票,訂閱,我都要……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兇饑,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