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看了一眼中年太監手中的《水治經要》,搖頭道:“不是我看的。”</br></br>“呵呵,這屋子是張公公的,不是公公看的,難不成還是這孩子看的不成?”</br></br>中年太監一指胡義:“你叫什么名字,這書是你翻閱的?”</br></br>胡義不知道該不該承認,小心的望了一眼張敏,見他并未暗示什么,只好點頭回道:“小的胡義,這書是小的看的?!?lt;/br></br>“噢?”中年太監有些不相信:“你識字?”</br></br>這個問題你讓我怎么回答你,是繁體還是簡體?胡義含糊道:“回公公話,小的上過兩年私塾,識得一些,但不全?!?lt;/br></br>中年太監聽了喜道:“如此甚好,有些底子就不至于從頭再來了,直接可以跟堂就讀?!?lt;/br></br>“不錯,還請趙公公幫忙照應些,這孩子剛進宮,認生?!?lt;/br></br>張敏在一旁附和道,不過臉上卻閃過一絲微不可查的驚訝。</br></br>中年太監道:“張公公客氣,那我就把他帶回去了?”</br></br>張敏一拱手:“有勞!”</br></br>中年太監也不多言,拍拍胡義腦袋,讓他跟在后面出了院子。</br></br>出了院子后,途中經過兩座看起來很大的宮殿,一路上不時有雜役太監跟灑掃宮女向中年太監行禮,二人走走停停,十多分鐘后才到了一間院子前。不遠處有一座宮殿,胡義目測了一下,距離大概不到五百米。</br></br>“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於公、侯、伯、子、男乎,故得萬國之歡心。以事其先王。治國者不敢侮於鰥寡,而況於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歡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於臣妾,而況於妻子乎,故得人之歡心,以事其親。”</br></br>院子里傳來的朗朗的讀書聲讓胡義有種很熟悉的感覺,仿佛回到兒童時代在課堂里背書的光景,知道這間院子應該就是內書堂所在。雖然不明白里面誦的是何等文章,但用心聽了幾句,大意也能聽個大差不離,講的是與孝有關的事情,畢竟是歷史系出身,文言方面還是了解一些的,</br></br>正要跟著中年太監進去,遠處卻傳來一聲叫喊:</br></br>“趙恒,等等我!”</br></br>原來這太監叫趙恒,胡義心道,順著聲音看去,一個一身青袍的官員正急步向這里走來。</br></br>趙恒見青袍官員走近,忙上前作掬行禮道:“小的見過彭學士!”</br></br>“跟我這么客氣做什么?”</br></br>彭學士一拉趙恒,親熱的拍拍他的肩膀:“都是替皇上當差,什么小的不小的,再說我不過是個區區五品的東閣學士,你這左監丞卻也是五品,咱們之間可沒大小之分噢。”</br></br>趙恒笑道:“彭學士說笑了,您是東閣學士,天上星宿般的人物,小的卻是個閹人,伺候主子們的奴婢,哪能跟學士您比肩呢!”</br></br>“不說了,不說了,再說我都臊的沒地方鉆了,對了,這孩子新進的?”</br></br>彭學士注意到站在一邊的胡義正用兩只大大的眼睛盯著自己看,不由來了興趣。</br></br>趙恒拉過胡義,道:“快給學士大人鞠上一躬!”待胡義鞠完才道:“新進宮的,七歲,叫胡義,直殿監張敏給送來的,我看這孩子也機靈,資質當不差。難得的是上過兩年私塾,識些字,進了課堂,學士也省心?!?lt;/br></br>彭學士道:“好,識字好,走,咱們進去吧,你帶這孩子先做下規矩,完了再送我這來。”</br></br>“哎!”趙恒應了,拉著胡義跟著彭學士進了院子。</br></br>院子不算小,看起來挺寬敞,中間有一花池,種了一些胡義叫不出名的花,姹紫嫣紅,甚是好看。除了正門,其他三面都是屋子,屋前一條長廊相通,長廊外每隔三米種著一顆青松,顯得特別有綠意。</br></br>院子里兩個正在打掃衛生的小太監,見彭學士和趙恒進來了,忙扔下手頭活計,向二人行禮。</br></br>“學士大人,監丞早!”</br></br>彭學士只是笑著點了點頭,沒有說話便直接走進了一間正在誦讀的屋子。</br></br>趙恒等彭學士進去之后,才端起架子對這兩個小太監道:“今天司禮監的王公公要來查問學童作業,院子里要格外清潔,若是有什么礙了眼的,小心吃板子,明白嗎?”</br></br>兩個小太監恭謹的道:“小的們知道了!”</br></br>“嗯,知道就好?!壁w恒不再理會二人,帶著胡義進了西首一間屋子。</br></br>一進屋子,胡義就看到屋內正對門的墻上掛著一幅碩大的人像,不是皇帝的像,因為不是穿的龍袍,也不是孔子的像,孔子的畫像胡義早就看爛了。但看像中人物,高高大大,一身錦袍,腰間還佩著一把寶劍,端得是威風凜凜,胡義心道,不知這家伙是誰,怎么畫像掛在了太監的中央黨校中了…</br></br>趙恒見胡義全神貫注盯著畫像看,猛然喝道:“跪下!給三寶太監上香!”</br></br>三寶太監?原來畫的是他,難怪臉上沒有胡須,這人是個英雄,給他下跪不算丟人!胡義立即屈膝跪下。</br></br>趙恒將三柱點燃了的草香遞給他,胡義一臉虔誠的舉香拜了三拜后,起身將香插進爐中,小心的退后到剛才站著的地方。</br></br>“胡義,你既凈身入宮,又蒙張公公提攜,送你進我司禮監內書堂學習,按定例,由我這個監丞為你講些此間事情與規矩,你須用心聽了,日后若是有所差錯,可怪不得別人。”</br></br>“小的知道,但請公公教誨!”</br></br>趙恒一指畫像:“此為我大明三寶太監,鄭和公公也!三寶太監是成祖皇帝御賜封號,天下人無不敬仰!鄭公公靖難之役立下汗馬功勞,后又為大明揚威海外,實是我太監之翹楚,因此宮中歷代皆尊其為祖師,朝晚各上香火,祈求三寶太監在天有靈,保佑我等后輩為大明建功立業,扶保天下蒼生!以后你朝晚進香,不得有所怠慢,記下了嗎?”</br></br>“小的記下了!”</br></br>趙恒接著說道:“宮中不比外面自由,可任你隨意做事。等你年長后當了差,自有管事太監與你說規矩。今天我對你講的只是本監內書堂行規,此關系你今后能否順利結業,供職各衙門,好生記下。”</br></br>“首當一條,尊師敬長,教誨你們學習的都是外朝的學士大人,學問都是天下間數一數二的,課堂之上一定要用心學,用心記,對學士大人事以父禮,對年長學子持以兄禮。見堂中管事公公要恭順,有問必答,有事必做。堂中嚴禁喧嘩吵鬧,若有犯者,鞭后逐出,禁學童…”</br></br>趙恒一氣說了數十條,大都跟后世學校規矩一樣,不過比那些學校多了些嚴厲懲罰制度而已,胡義一一用心記下,以免日后載在這些堂規之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