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義拿出剛才彭時給自己的一本《孝經》,正想打開看看,身邊那個與他年紀相仿的小太監卻一捅他的胳膊,然后小心的瞅了一下講臺上的彭時,用一只手半掩住嘴巴,悄悄問道:“新來的,你叫什么名字?”</br></br>小太監童真可愛的樣子讓胡義感到十分有趣,便告訴他:“我叫胡義,你呢?”</br></br>小太監嘿嘿一笑:“我叫谷大用,他們都叫我大谷,你也跟著叫我大谷吧,我看你的樣子應該沒我大,往后我就叫你小胡子好不好?”</br></br>“……”</br></br>真是見鬼了,這小屁孩竟然是正德年間的“八虎”——谷大用!這可是敢調邊軍入操北京,不奉內閣命令,領著皇帝在關外逛了兩年的牛人啊!胡義呆若木雞的看著谷大用,琢磨著要不要讓這小屁孩給自己提個字什么的,以后要是有機會回到自己的年代,也能賣個高價不是?這可是谷大用同志小時候寫的字啊…沒個一千萬我根本不出手,什么?還價,別,你好意思還,我還不好意思賣呢…</br></br>“小胡子,你怎么了,瞪這么大眼睛看我干嗎?”</br></br>“沒,沒什么,大谷是吧,嗯,你能不能不要叫我小胡子…”</br></br>“為什么?”</br></br>“因為我不太適應小胡子這個稱呼,會給人帶來不好的聯想的。”</br></br>“那好吧,我就叫你胡義吧。”</br></br>“對了,學士講到哪了?”</br></br>谷大用小嘴一撅:“我也不知道。”</br></br>胡義奇道:“你不是在聽課嗎,怎么會不知道學士講到哪了呢?”</br></br>谷大用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我不喜歡學士們講的東西,一天到晚都是子啊、夫的,聽得我頭都大了。再說我腦子也不好,記不住那些東西,所以學士授課的時候,我根本就沒聽,在腦子里想我自己的事,他講他的,我想我的。”</br></br>想當年我也是這么做的,胡義露出會心的笑容:“理解…理解…”</br></br>谷大用卻糊涂了:“理解?什么意思啊?”</br></br>胡義剛想跟他解釋,卻見一個小太監被彭時給叫了起來。</br></br>“張永,昨日布置下的孝經明義十章可有背誦?”</br></br>胡義一聽這個人名,又是吃了一驚,靠,這些小太監里還真是藏龍臥虎啊,連張永都在!一個谷大用已夠讓我驚訝的了,這還又跑出個重量級的張永,牛,太牛了!還好這些個牛人現在都是些小屁孩,不然跟他們打交道還真是膽寒。</br></br>聽到學士點名,張永很自信的站起來說道:“我都背好了。”</br></br>彭時知道這個學生相當的出色,有心想讓他表現一下,便微笑著說道:“那你背給本學士和眾位同學聽聽。”</br></br>“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大雅》云:‘無念爾祖,聿修厥德。’”</br></br>從頭背下,中間無一句停頓,吐詞清晰,胡義不禁有些佩服張永的記性力,難怪此人日后能發跡。</br></br>“妙!”</br></br>張永背完之后,彭時情不自禁的拍了一下手掌,對著十幾名小太監道:“你們若能人人都如張永般,本學士怕是做夢都能笑醒。”</br></br>小孩就是小孩,張永見學士如此夸他,立刻面露喜色,驕傲的將胸脯挺得高高,得意洋洋的扭頭看著這些同窗。</br></br>谷大用見他那模樣,很是不以為然,對胡義道:“光會背有什么用,有本事把意思講給大家聽聽啊。”</br></br>胡義忙做了個“噓“的手勢:“別說話了,小心學士看到。”</br></br>不想還是被彭時撞了個正著:“谷大用,胡義,你二人在竊竊私語什么?”</br></br>谷大用嚇了一跳,連忙站了起來,胡義無奈,也只好跟著站了起來,暗道倒霉,第一堂課就觸礁。</br></br>谷大用硬著頭皮道:“學士大人,我們沒有說什么”</br></br>“好膽!”</br></br>彭時將手中書籍往桌上一拍,怒道:“在本學士面前竟然不說真話,你二人以為我剛才沒有看見你們的小動作嗎?”</br></br>見彭時生這么大的氣,谷大用感到害怕了,唯唯諾諾道:“學士莫要生氣,我剛才和胡義是說為何不讓張永為大家講解一下明義十章的意思。斷文理句,學士業已交給我們,張永既然會背,當也能說出意思。”</br></br>聽了谷大用的話,彭時冷哼一聲:“張永會不會講解章義不須你過問,也與你無關。不過聽你口氣,好像你已經會了一般。好,本學士就給你們個機會,你二人若是能將這明義十章意思講清,我就不跟你們計較,若是講不出,課后須得好生吃頓板子,長長記性才是。”</br></br>一聽彭時這話,谷大用臉馬上綠了:“學士大人,我我不會…”</br></br>彭時走到他身邊,“不會你有何資格說張永?!”</br></br>谷大用知道自己不對,不敢頂撞彭時,將頭垂的低低的,躲開彭時生氣的目光,想道學士說的課后板子,屁股就有點發疼的感覺。</br></br>見谷大用這幅樣子,彭時更加來氣:“谷大用,平日里你就不肯用心學,上午教你下午就忘。今天還帶著新同學一塊違反堂規,不好好打你一頓板子,你是不會長記性的!”</br></br>說完又看了一眼胡義:“你雖是新來,但卻犯了我的堂規,打你一頓板子,你可是服氣?”</br></br>彭時本以為胡義會跟谷大用一樣,不敢說話,沒想到這個新來的學童卻道:“學士方才說過,若是能講出明義十章之意,我二人就不用吃板子了?</br></br>見胡義一點都不害怕,彭時來了興趣:“不錯,我是有這么一說,只要你講對了,這頓板子自然不會打在你們身上。”</br></br>胡義點點頭:“那好,既然學士大人有這么一說,那學生就請學士大人聽聽看,學生講的這明義十章對還是不對!”</br></br>備注:同學一詞唐代就有,不必疑惑。張永、谷大用在成化年間,的確是孩童,二人有內書堂學習經歷。</br></br>Ps:如果你覺得好看,那么就請投推薦票,至關重要,謝謝!</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