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談談三寸金蓮
涂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回風,都無行處蹤。偷穿宮樣穩,并立雙趺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
這是蘇東坡一首《菩薩蠻》,被稱為中國詩詞史上專詠纏足的證據。我老覺得不對勁,只能說蘇東坡寫的一個女子舞跳得好,看不出是歌頌“三寸金蓮”。至于“蓮步”、“微波”等詞,很早就有,也不能證明寫的就是裹小腳。
《輟耕錄》說,纏足在“熙寧、元豐之間,為之者猶少”。至少在蘇東坡的時代,纏足是極少的事。
考古發現,福建福州南宋墓出土的六雙女鞋,長13.3-14厘米,款4.5-5厘米。應該說到了南宋末年,纏足才風行起來。筆者以為,這跟南宋提倡理學有關。”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女人纏足后,就不能隨便走,出軌的幾率就小得多。
筆者不但看過三寸金蓮的照片,也看過現實生活中的小腳,真的一點也不美。我小的時候,也就是上世紀六十年末,我所住的村子,就有好幾位小腳老太太。她們穿的鞋,確實比正常女人小得多。偶爾,她們也會打開裹腳布,露出三寸金蓮來。那時,我還是個孩子,就算看了,也算不得她們失了貞節。
兒童的記憶十分深刻,所謂的三寸金蓮真是難看死了。那腳嚴重變型,如一塊黑色的礁石。也許,她們年輕時看上去會好一些。后來,看三寸金蓮的“玉照”,也是一點也不美。
女為知己者容,三寸金蓮是中國男人奇思妙想的怪物。當一種風氣形成了,自然而然就會成為時尚。南宋末年,女人纏足興盛起來。如果誰家的女孩子各方面都不錯,就是腳不夠小,很難找到好人家嫁出去。因此,當媽的就會狠心,在女孩子五六歲時就開始纏足。
元朝入主中原,是不提倡纏足的。明初也不大纏足,朱元璋的皇后,馬夫人外號就叫馬大腳。明中后期,纏足又興盛起來。
清人入關后,滿族人也沒有纏足的習俗。比如,慈禧太后就是一雙天足。
慈禧太后這個老娘們干了不少壞事,有一件事確干得不錯。就是她幾次下令,禁止民間纏足,最終將三寸金蓮之風給剎住了,讓無數女人少遭了不少罪。
筆者對所謂的三寸金蓮深惡痛絕,幾次撰文寫詩抨擊。最后錄兩首詩如下——
其一
一雙紅色的繡花鞋
躲在蝦青色的茶杯里幽咽
丈二長的白綾
纏著粉團似的腳
一層一層又一層
肉爛骨斷
一顰一笑
一步一顫
每一個女人的鞋里
都半開著兩朵
——三寸金蓮
一雙紅色的繡花鞋
在蝦青色的茶杯里腐爛
其二
濃縮的都是精華
除了小腳兒
wap.xbiqug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