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毛片免费看-欧美 日韩 人妻 高清 中文-一本色综合亚洲精品88-加勒比无码一二三区播放-亚洲欧美精品av在线观看-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日本三级日产三级国产三级-暴躁老外玩minecraft-日韩欧美亚洲一区二区四季

第一百一十五章

    天子一怒,非同小可。
    寶劍亮出,不見血光怎能還鞘。
    兩本簿冊,一本記錄戶部光祿寺金銀玉石出入,凡被貪墨少去,不差分毫。另一本則為官員名錄,凡曾伸手之人,俱在其上。
    戶部,光祿寺,兵部,同為重災區。
    這些衙門油水豐厚,往日里,文武朝臣無不羨慕。
    如今當真該慶幸,自己不在其中。否則,必也與犯事同僚一樣,被摘去烏紗,除去官服,死狗一樣拖出殿外。
    大漢將軍早得皇命,為好好表現,拖人時豪不手軟。
    原本,少年天子還想-玩-出點花樣,來一個摔杯為號。奈何奉天殿面積太大,大漢將軍同御階距離太遠,只能作罷。
    “陛下,求陛下開恩!”
    “求陛下開恩吶!”
    先時滿面正氣,直言進諫,彈劾欽差狂悖,江浙衛軍不法的官員,此時皆噤口不言,自同寒蟬。
    眼見同僚被拖走,求饒聲音遠去,一個個臉色發白,雙手顫抖,幾乎握不住朝笏。
    朱厚照摔出的名冊,并非全部。上錄之人,僅涉事官員一半。
    名錄中,官職最高者為戶部侍郎,其后為光祿寺少卿,通政使司謄黃右通政。再之后為戶部員外郎,兵部職方清吏司員外郎,最后為戶部、兵部照磨等小官。加上左軍都督府,前軍都督府數名文武官員,總計達二十六人。
    在朝官員,當即被拖到殿外,除去官服,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行廷杖。
    未有資格列朝者,由錦衣衛至刑科開出駕帖,至部中衙門或府中拿人。
    弘治帝性格寬厚,向以仁慈著稱。
    朝官犯錯,也少有行刑。除萬妃黨羽,即便有朝官犯下死罪,送三法司會審,也沒動過廷杖。
    現如今,正德帝登基剛剛一載,便當著滿朝文武大動廷杖,如何不讓人心驚膽寒。
    內閣三老早知此事,未見半分驚訝。
    天子手握名單,早晚都會發作。
    僅暗中思量,早朝之上,天子雷霆之怒,下這般狠手,怕是要殺一儆百。
    六部九卿,武將功臣,同樣心情復雜。
    今日被摘烏紗之人,多為三品以下官員,無一名六部主官。天子能知曉一名八品照磨貪錢,如何會錯漏正二品的尚書?
    唯一的解釋,殺雞儆猴,以儆效尤!
    “行刑!”
    奉天殿前,石階之下,十一名犯官只著中衣,被按在地上。
    錦衣衛持杖,大漢將軍報數,中官監刑。
    犯官不停掙扎,驚駭欲絕,聲音漸漸沙啞。傳入殿中,愈發變得模糊,聽不清楚。
    啪!
    第一杖落下,求饒聲陡然變作慘叫。
    啪!
    第二杖落下,慘-叫-拔-高數階,不絕于耳。
    啪!
    第三杖落下,少數幾名犯官,竟礙不住,當場暈了過去。
    真暈還是假暈,無人計較。
    錦衣衛在場,自有辦法讓人清醒。
    禁衛沒有半分留情,一杖接著一杖。到后來,只聞報數,聽不到一聲慘叫。
    立在殿中,文武百官手腳冰冷,如同身受。
    第十杖落下,犯官多已臉色慘白,暈死過去。中衣下擺卻未見血痕。
    非是行刑人留手,實是用了暗勁。
    這些人中,有一個算一個,貪墨之數皆以千計。甭管投入詔獄,還是交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會審,都是死路一條。
    流放戍邊?
    怕還比不上砍頭。
    上法場,一刀了結,好歹痛快。流放南域北疆,路途遙遙,依這些官老爺的身板,十有-八--九會死在路上。
    僥幸抵達,遇上土官作亂,韃子擾邊,必須和邊軍一樣,舉起腰刀,扛起長矛,戍衛邊防。
    問題是,走路都成問題,能扛得住韃子的沖擊?
    綜合起來,結果還是一個死。
    廷杖行畢,大漢將軍入殿稟報。
    朱厚照坐回龍椅,擺擺手,道:“送刑部大牢關押。”
    既要警告眾人,投詔獄不如送刑部。
    正好讓六部官員天天看著,日日回想,覺睡不好,飯吃不香,一月瘦十斤,才算出了這口氣。
    順便也告訴“逃過一劫”的諸位愛卿,朕的錢氣勢好拿?
    不是不辦,時候未到。
    不想和昔日同僚獄中作伴,該怎么做,自己看著辦。
    “遵旨!”
    得天子口諭,大漢將軍行出殿外,傳達圣意。
    禁衛齊聲應諾,抓起犯官手臂,拖著就走。
    抬著?
    想得美!
    不打個血肉模糊,甭想有這份“待遇”。
    犯官被拖走,耳邊不再有慘叫聲,奉天殿內仍是一片死寂。
    朱厚照高坐龍椅之上,掃視群臣。
    說啊,之前不是侃侃而談,滔滔不絕,很能說嗎?
    更引經據典,彈劾楊先生狂妄,痛罵江浙衛軍貪婪,順便刺朕幾下,直言朕不察,用人不明。
    現下里,怎么都啞巴了?
    “諸位卿家。”
    四字傳入耳中,同往日未有區別,甚至不帶怒意。群臣卻是生生打了個寒顫,不敢抬頭。
    “江浙設衛之事,諸卿以為如何?”
    以為如何?
    兵部官員當先反應過來,劉大夏未在朝堂,左右侍郎同時出班,平舉朝笏,支持在江浙海島設立衛所。
    “陛下圣明!”
    不支持,等著被拖下去打嗎?
    兩人之后,禮部侍郎王華出班,朗聲道:“雙嶼岱山等處,隔越大海,小大島嶼星羅棋布。其有天然海港,可為人員船只藏匿。群賊恃險,不服朝廷,藏身于此,出則劫掠商船番貢,入則上岸為禍百姓,禍積久矣。”
    此言出口,奉天殿中又是一靜。
    先出列的兵部侍郎額角頻跳,一個禮部侍郎,竟比兵部官員更曉此事,是要當面扇巴掌?
    無視同僚怒目,王華繼續道:“更有匪者,交通流民,勾結奸商,私販魚鹽,肆意劫掠。遇官兵巡檢盤問攔截,不悛者甚眾。”
    “有民商戶之家,暗藏雙桅大船,表為民,里為賊,買通貪吏,禍患更甚!”
    “臨海之地,有魚鹽蘆管之利,似為富庶。然利不予民,僅豐地方文武豪商。”
    接連幾句,不只兵部,都察院眾人臉色也變了。
    “自成化年間,連年地動天旱,地產不豐。匪徒生亂,百姓不敢出海,漁獲驟減。”
    “地瘠民貧,朝廷寬仁,減免糧稅。府州縣衙門,有貪利者,陰奉陽違,違背上意,攤派雜費,民生更艱。”
    “黎庶無田可耕,又失故業,為逃避差糧徭役,逃離原籍,流于海上,為匪徒所挾,為盜亦成必然。”
    王侍郎陳列條目,言之有物。
    朱厚照端正神情,李閣老斂起雙目,同劉閣老互遞一眼。
    王華之子,兵部主事王守仁,隨欽差南下,屢次立功。
    前番有人彈劾楊瓚,王守仁也被波及。王華始終沒為兒子說話,原來是等在這里。
    和他人爭執,打嘴仗,只能算“守”。
    天子意明,處置貪墨之人,重提設島衛之事,正可用來釜底抽薪。
    長髯遮掩下,李東陽微現笑意。
    平日里不顯山不露水,許多人八成忘記,這位王侍郎可是成化十七年的狀元,一路從翰林院做到正三品,豈是易相與之人。
    口舌爭鋒,不過下品。
    陳列江南之事,表忠圣意,順帶告上幾狀,可謂一舉數得。
    穩贏不輸,立于不敗之地,何樂不為?
    李東陽猜中九分。
    王華早在思索,只把王守仁摘出去,行得通,卻不可為。
    想要兒子徹底無事,必須保住楊瓚。
    言地方官吏貪污不法,民生多艱,致匪盜四起,欽差剿匪,舉發地方,才能名正言順。支持天子設衛,才是預防星火再起,造福百姓。
    朝臣主要的攻擊目標,是楊瓚。
    只要保下楊瓚,自己的兒子自然無恙。九成以上,還會升官受賞。
    思定之后,王華沒有輕動,一直引而不發,等待時機。
    打蛇不死反受其累。
    欲-殺-毒蛇,必中七寸!
    今日早朝,天子發落貪官,重提設衛之事,王華立即知曉,機會來了!
    兵部侍郎出班,王華沒能料到。但有其做引子,他欲行之事,必會更加順利。
    果不其然,王侍郎一番話落,朱厚照面現愉悅,頷首道:“王卿家所言甚是!”
    “謝陛下!”
    王華行禮,繼續道:“臣斗膽以為,為滅賊患,宜于江賊出入之沖增設巡檢司,于海賊盤踞之地設衛筑墩,移衛所官軍巡防。”
    “善!”朱厚照點頭。
    “其次,宜行文巡按,并布告江浙福建三司,各府州縣衙,清查流民,鑒別匪賊。首惡必誅,脅從查其罪狀。逃亡者,弘治十六年至今田稅,悉與免除。被海匪裹挾者,交銀贖罪,可就地附籍。罪重者,當以徭役代刑,鑄造地堡城臺,充戍衛之列。”
    “如此,則庶民無負,百姓無累,盜匪可息,浙海可平。”
    “大善!”
    朱厚照喜出望外。
    王華所言,句句切中要點。
    設立島上衛所,重錄戶籍,實為主旨。增添陸上巡檢司,安置流民,則為填補。如項施行,匪盜可息。
    前者,兩者俱有提及。后者,楊瓚卻未能想到。
    究其根本,楊瓚終究踏入官場不久,不比王華經驗老道。
    何況,王華還是狀元。
    楊瓚被點探花,總有幾分運氣在內,王狀元及第,實打實全仗自身學問,碾壓一眾英才。
    能教育出王守仁這樣的神人,做爹的不是心有七竅,也是學霸范本。
    至于奏疏中的其他內容,涉及“奉旨-走-私”“遠航外邦”等條目,王侍郎為條件所限,縱然想破腦袋,也不會想到。
    即便是想到,也不會在朝堂上提及。
    除非想和全體文官割袍,與所有舊友斷義。
    “王卿家之言甚和朕意。諸卿以為如何?”
    又是以為如何!
    左右文武,殿中百官,沒人敢提出言反對,唯有拱手。
    “陛下圣明!”
    多數人都看明白了,今天這事,是答應也得答應,不答應也得答應。
    天子手握貪賄證據,便是懸在眾人頭頂的一把利刃。
    長刀落下,不過人頭點地。始終這么懸著,遲遲不落,才真正是揪心。
    反對聲消失,兵部附議,工部出人,戶部自要出錢。
    沒錢?
    誰敢再提這兩個字,絕對是腦袋被門夾了。不必朱厚照出聲,同僚就能掐死。
    當日早朝,在群情激奮中開始,于君臣相諧中結束。
    朱厚照達成目的,心情大好。
    敕令當天下達,遣快馬送往江浙。
    群臣走出奉天殿,本晴朗無云的天空,驟起一陣驚雷。
    李東陽,劉健和謝遷轉道文淵閣,六部官員各回衙門。謝遷往弘文館為天子講習,顧晣臣冒雨出城,策馬趕往武學。
    天子未回乾清宮,命張永備車。
    “朕去豹房。”
    “陛下,恐有雨。”
    “無礙。”
    朱厚擺擺手,道:“張伴伴隨駕,谷伴伴去尚膳監,問一問,皇后用的補湯可好。”
    “奴婢遵命。”
    “再去太醫院,問問劉院判,皇后用膳還有什么忌-諱。”
    “是。”
    “南邊又送來不少好東西,有番人從海外帶回的谷物。等朕回宮,讓御膳房做了,朕想看看,番邦的東西,究竟和大明有什么不同。”
    “是。”
    車輿備好,平頂之上多鋪一層雨布。
    “天子起駕!”
    儀仗從簡,也有二三十名內侍禁衛。
    宮內不許打傘,張永等人只能多加一層罩袍,冒雨加快行速,趕往豹房。
    此時,豹房已全部竣工。
    役夫領了工錢,分批啟程,返還原籍。
    朱厚照不差錢,陳寬御下又嚴,監工不敢有半分克扣。
    青白的銀角,黃燦燦的銅錢,一文不差,全部發到役夫手中。
    因工程提前竣工,剩下的糧米肉蔬,數量很是不少。
    運不走的,由廚夫當日燉煮,每人都得滿滿一碗,幾乎走不動路。能帶走的,由陳寬報于內府,按人頭劃分,填補役夫路上干糧。
    “天子仁德,國朝之福,百姓之福!”
    臨行前,役夫均伏身在地,行大禮,四拜不起。
    “陛下仁德!”
    樸實的百姓,說不出更多感謝之言,仍讓觀者眼底發酸。
    “起來吧,快都起來。”
    奉旨送來工錢的內庫太監,啞著嗓子,眼圈通紅。
    在宮中大半生,都快忘記,早年間,爹娘活不下去,不得不送他進了宮。現如今,也不曉得得娘如何,幾個兄弟姊妹過得怎樣。
    張銘管豹房事,正巡視時,看到這一幕,也不禁頓住腳步。
    許久,方深吸一口氣,想起父親囑托之言,心中愈發堅定。
    出身勛貴功臣之家,襲祖輩武職,同科舉官員,天生存在隔閡。
    文官互相-抱-團,自成一體,織成偌大關系網,鞏固自身利益。
    勛貴功臣則不然。
    歸根結底,他們的榮辱全系于天子。
    天子好,他們即好。天子不振,他們也會被壓得抬不起頭。
    故而,明知是坑,只要是天子挖的,閉著眼睛,捏著鼻子,也要縱身往下跳。
    管事豹房,在旁人眼中,不是樁好差事。但天子有令,上刀山下油鍋,不能有半分遲疑,更不能后退半步。
    如今看來,此中之事,同想象中大為不同。管事豹房,也未必如預料難為。
    視線從役夫身上移開,望著石路兩端的高墻,張銘心思微閃。神情中多出些許灑脫,增加兩分釋然。
    役夫離開之后,工匠亦陸續啟程。
    到九月間,往日熱鬧的工地,忽然安靜下來。僅作坊之內,仍每日敲敲打打,往來運送的木箱,更是一天多過一天。
    大雨中,天子儀仗停在豹房前。
    張銘著虎補緋袍,腰束素金帶,懸執事牙牌,戴烏紗帽,未撐傘,立在雨中。
    “臣張銘,叩見陛下!”
    “免。”
    張銘未跪,車輿前的雨布既被掀起。
    朱厚照一身盤龍常服,頭戴金翼善冠,腰束玉帶,似嫌棄麻煩,沒用中官撐傘,徑直躍下車板,一路小跑,對張銘道:“隨朕來!”
    “陛下!”
    張永嚇得不輕。
    天子淋雨,萬一著了涼,該怎么辦?
    顧不得體統,忙舉起衣袖,就要為天子擋雨。
    “無礙。”
    朱厚照抹一把臉上的雨水,大笑道:“悶熱得很,如此倒也痛快!”
    痛快?
    張永差點哭出來。
    張銘看著天子,也是無語。
    如果楊瓚在場,必會搖搖頭,小屁孩不犯熊,也很欠揍。
    雨成瓢潑,天像破開了口子。
    雷電轟鳴,眾人不敢遲疑,護著朱厚照,快速穿過回廊,直往墻內房舍躲避。
    借機會,張銘終于走進虎城大門,得見內中情形。
    成排的作坊,墻壁打通,爐火通紅。
    上百名工匠,光著膀子,掄起錘鑿,片刻不歇。
    宮內派遣的中官和小黃門在坊內穿梭,長隨抬起裝滿的木箱,裝上大車,常伴著一聲鈍響。
    看到箱子里裝的都是什么,張銘倒吸一口涼氣,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官銀!
    全是白花花,鑄造成方形的官印!
    看分量,一塊至少十兩。
    下意識數著木箱,估算車上銀數,張銘心中駭然。
    這么多的銀子,都是從何而來?
    天子建造豹房,不為游玩賞樂,竟是為鑄造官銀?
    說出去,誰會相信!
    不是親眼所見,張銘也不敢置信。
    “奴婢拜見陛下!”
    管事的中官上前,躬身下拜。
    坊中忙碌的工匠同時停下,跪地行禮。
    “都起來。”
    朱厚照抬手,示意眾人繼續鑄銀,該做什么做什么。
    “朕隨意看看。”
    天子有令,工匠們再次忙碌起來,比起先時,用出更多力氣。
    “抬一箱鑄好的官銀,呈陛下過目。”
    張永小聲提醒,管事太監立即動作,綁上車的木箱不好動,未裝滿的銀箱還有兩只。
    “陛下請看。”
    箱中銀錠,不是兩頭翹起的船形,而是長短類似,寬窄略有區別的條形。
    翻過一面,壓刻有正德元年,銀錠重量等字樣。
    “小者五兩,大者五十兩。”
    “銀礦石熔煉之后,熔鑄成錠,成色亦有少許不同。”
    朱厚照拿起兩枚銀錠,掂了掂重量,問道:“比府庫官銀如何?”
    “回陛下,好于成化弘治官銀,比天順官銀稍有不如。”
    “恩。”
    放回銀錠,離開鑄銀坊,穿過兩條回廊,打擊聲消失,四周變得安靜。
    “此為熔鑄金銀器皿,番邦器物之所。”
    “此間分揀釵環拆下的珠玉寶石。”
    “運銀礦石之木,雖已鑿空,然其質地尚好,可制桌椅工具,供坊內支用。”
    “陛下,熔鑄的金錠,五至十兩不等,均另外裝箱,運送宮城,交承運庫。”
    “往來出入,均有簿冊記錄,損耗亦有詳實記載。”
    管事太監引路,每到一處,俱做詳細講解。
    宮中再多金銀珍寶,番邦貢品,也是前朝積累。豹房中的金銀珠寶,俱為自己所得,朱厚照負著手,勉強克制,嘴角也差點咧到耳根。
    多虧有楊先生!
    不然的話,內庫國庫都得跑馬。
    現如今,朕有錢了,設衛造船,仿效太宗皇帝掃平草原,指日可待!
    三繞兩繞,歷史的慣性再次發揮作用。
    浙海匪患解除,貪官污吏被一通收拾,造船出航尚需時日,坐不住的少年皇帝,到底將視線轉向了北邊。
    正想著到邊鎮打谷草的小王子,尚且不知,熊孩子有了錢,財大氣粗,終于耐不住寂寞,計劃北上,同他玩耍。
    正德元年,九月丁卯
    國庫事發,天子處置近三十名朝官,下獄抄家。所得金銀器物,珍珠字畫,折銀可達四十萬兩。
    戶部尚書韓文,兵部尚書劉大夏引咎上疏,乞致仕。
    “臣老病,失察部中。復貪位,必至愧恩誤國。”
    奏疏三上,天子允劉大夏所請,褒加太子太保,令有司給米,年四十八石。歲用役夫六人。
    韓文所請未允,仍繼續留任戶部。
    同月,欽差奏疏遞京,言江浙事了,將啟程還京復命。
    奏疏抵達不久,宣府忽來急報,八月以來,邊地連遭雨雹,恐今歲顆粒無收。
    奏報下六部,議減免稅糧,賑濟災民。
    不想,北邊的草原同樣遭災,牛羊被砸死無數。
    兀良哈同明朝友好,名義上屬明朝衛所,遇到災禍,自可請朝廷賑濟。
    加上弘治帝臨終安排,楊瓚一力推動,朱厚照登基不久,即派遣錦衣衛,敕令鎮守太監,在廣寧等地重開貿易。
    如此一來,損失些牲畜,對朵顏三衛的壯漢而言,算不得傷筋動骨。
    沒肉吃?
    沒關系,東邊就有野人女真,上山去搶就是。
    瓦剌被韃靼趕出漠南,憋屈在漠西和漠北一小塊地界,距明朝較遠。想打谷草,必須穿過韃靼勢力,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相比之下,韃靼占據地利之便,兵強馬壯,損失了牲畜,眼見活不下去,自然打起鄰居的主意。
    小股游騎擾邊,立即引起守將警覺,向京城遞送急報。
    秋收不到,就想南下打谷草,還有沒有點職業道德?
    于此同時,江浙匪患終于清除大半,余下再形不成威脅。掃尾工作完成,楊瓚計劃啟程,返回京城。
    王主事有意外放,誘-捕-佛郎機海盜之事,自可交他完成。
    余下的一些瑣事,也可日后再做清掃。憑王主事的能力,絕對手到擒來,眼不眨一下。
    算算時間,再不啟程,恐會錯過萬壽圣節。楊瓚遣人知會劉公公,打點行囊,北歸神京。
    至于同顧同知的約談,可留待回京后再言。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不管事出何因,楊御史必會“負責”到底。
    躲?
    隨便躲。
    他最不缺的就是耐心。</br>

七年之癢(全集) 風流神算村醫 秦楚 不負榮光,不負你 我被廢太子皇陵簽到千年 四合院:不吸之恩,永世難忘 蛇仙的嬌妻很猛 滕妾 撿回來的幼崽全是反派 請你坐在月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