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穆隨便鋪墊了兩句跟著就破口大罵起來對象當然是他眼中萬惡的東林黨。本來借助梃擊案東林黨已經聲勢大張跟著又制造出莫須有的紅丸案到此東林黨已經把政敵打得抬不起頭了。至于移宮案更是錦上添花天啟的養母李選侍想母憑子貴當太后東林黨硬說她想做亂。一群大臣先把天啟搶走然后天天跑到殿門。去罵大街最后把這個哭哭啼啼的小寡婦轟出了宮去東林黨第三次立下了擎天保社稷的大功。
</br>
</br>到了天啟三年東林黨借助京查把所有異己統統趕出了京師一時間朝班之上只有東林一系的官員黃石看過的明史也大贊此時是“眾正盈朝”。按下來吳穆痛罵的歷史黃石也有所耳聞根據大明的規矩三品以下官員任命無須經過皇帝批準……因此黃石早就知道某清文人誣蔑萬歷朝天下官員十去其九是胡扯——這事根本不歸明朝皇帝管。
</br>
</br>三品以上官員要由朝臣會推然后把名單上報給天子。天啟四年不長眼的天啟天子改動了會推名單的一個順序。把排在第二的人選改為了第一這頓時就捅了東林黨的馬蜂窩。實際上無人知道這到底是不是皇帝的意思東林黨也是從這個問題下手他們質問天啟這到底是他的意思還是內廷太監的主意。
</br>
</br>從黃石個人著法而言他是很贊成明朝的虛君制度的文淵閣的大學士們一個個久經浮沉能混到內閣的文臣個個都是人精遠遠比一個長于內宮的帝王更懂得怎么治理這個國家。從朱棣建立內閣制度以后明朝的皇帝可以去旅游可以去打仗可以去煉丹。也可以去打木匠只要有自知之明——我肯定沒有外廷那幫人精聰明就行。
</br>
</br>實際上明朝歷代的皇帝都有這種自知之明。嘉靖曾經十年不改動內閣票擬地一個字萬歷沒有駁回過吏部的一次官員年審和任命明朝皇帝奉行地政策類似后世的責任內閣制——干得好按著干干不好閣臣就滾蛋。
</br>
</br>但天啟顯然沒有他祖宗的涵養少年天子出面對臣子說這次改動是他的主意這無疑是往文臣集團的怒火上澆油。可是他們不能說皇帝錯了。因為皇帝理論上有這個權力但也正因為這個權力僅僅是理論上有而習慣上已經沒有了好多年。所以從天啟四年六月開始鋪天蓋地的彈勘奏章就指向了天啟的近臣——魏忠賢東林黨要求天啟“赫然怒加于三尺”耙魏忠賢斬示眾。
</br>
</br>魏忠賢期間幾次嚇得抱著天啟的大腿痛哭……這當然不是吳穆說的。
</br>
</br>魏忠賢還把他的對食客氏招來一起抱著天啟的腿哭……這當然也不是吳穆說的。
</br>
</br>到天啟四年十月對魏忠賢的攻擊已經持續了三個多月了。
</br>
</br>“凌迫圣上。真無君無父之亂臣賊子。”吳穆義憤填膺地罵道。
</br>
</br>如果是黃石的前世可能有很多人會同情天啟的處境但黃石知道他這句贊同如果流傳出去足以讓他在明末聲名掃地因為這些明臣堅持的正是華夏自古以來的“君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傳統。華直的儒家傳統是“治、道分離”皇帝握有道統而士大夫有治統。蒙元以前華夏敢動手打臣子的只有趙老大那個丘八事后他雖然拼命道歉還是被罵了個狗血噴頭。
</br>
</br>黃石低聲贊同了一句:“吳公公說的是。”
</br>
</br>明雖然不學好地從蒙古那里繼承了“廷杖”但儒家此時還是有氣節的。就是號稱最殘暴的朱元璋都曾有儒生拒絕對他行跪拜之禮而朱洪武還會稱贊這個儒生有“古賢臣之風”。能說出“道在是治亦在是”。把天下知識分子變成奴才的某朝還沒有到來在華夏的歷朝皇帝**裸的獨裁是儒家口中的“無道”支持皇帝獨裁的都是“奸佞”。
</br>
</br>所以這句贊同讓吳穆大為開心他認為這巳經是黃石的明確表態了:“廣寧變亂的時候黃將軍就在那里魏公公希望黃將軍能把所見的寫成奏折呈給天子。”
</br>
</br>對廣寧慘敗的重審是閹黨擊潰東林黨的重要戰役魏忠賢成功地向天啟證明了東林黨的**和私心并抓住了東林黨的痛腳。黃石可能是最有分量的見證人了他現在的功績和當時的現場行動會讓他的陳述具有無可爭議的說服力。
</br>
</br>“吳公公這封奏折是用末將的專折奏事權投送通政司么?”黃石知道一旦這件事情曝光。自己的名聲就算是毀了。
</br>
</br>“圣上英明黃將軍不必擔心。”吳穆的意思很話楚閹黨需要這份資料當炸彈。
</br>
</br>“末將位卑言輕恐怕說了也沒有人聽。”黃石知道魏忠賢會贏但是天啟活不了幾年了魏忠賢不可能永遠一手遮天的。
</br>
</br>“黃將軍前途遠大東江鎮也該開協了魏公公認為黃將軍正是副將的合適人選”見黃石臉上陰晴不定他又急急忙忙地補充了一句“黃將軍開鎮也是早晚的事情了。”吳穆也拋出了很大的一塊胡蘿卜。
</br>
</br>“這件事情過去那么久了末將只是一個武夫不是御史這事情恐怕輪不到末將上奏章更輪不到末將彈劾文臣。”黃石臉上陰晴不定是因為他擔心自己要倒霉——等魏忠賢死了東林黨是不會忘記我今天曾經落井下石過的。
</br>
</br>“黃將軍說的也是。”吳穆明白黃石的意思是再逼他大家就一拍兩散他看了看黃石的臉色——這家伙還是太膽小了可惜為他準備的一番富貴了。
</br>
</br>吳穆拍拍手:“那就咱家來寫吧黃將軍說咱家紀錄然后咱家密折給宮里。”只要天子相信黃石的話那么魏忠賢也就贏得了一城。
</br>
</br>黃石知道有沒有自己這份報告魏忠賢也是贏定了的天啟還是會相信他而不是東林黨這樣自己就得到了一安全的人情。反正黃石是絕不會沖在前面去當炮灰的他長出了一口氣:“魏公公要末將怎么說?”
</br>
</br>交易開始……
</br>
</br>寫好信件后吳穆把師爺趕了出去。屋子里又剩下兩個人了他掏出一方小印按了個押然后捉起筆遞過來滿面笑容地朝著黃石說:“黃將軍請。”
</br>
</br>黃石滿臉嚴肅地接過筆那筆仿佛有千鈞之重。遲遲不肯落下去。
</br>
</br>吳穆看得心頭焦急忍不住問道:“黃將軍怎么了?”
</br>
</br>黃石苦笑著搖了接頭:“這一筆下去末將的一千具鎧甲就飛了。”
</br>
</br>這話讓吳穆哈哈大笑:“一千具鎧甲有什么了不起又怎么會飛了?”
</br>
</br>“一千具鎧甲是沒有什么了不起但如果是一千具上好的鐵甲呢?”黃石成功地引起了吳穆的好奇心然后語氣平淡地說到了孫承宗給他的那些鐵甲。
</br>
</br>勃然變色地吳穆張口結舌了半天才焦急地連聲問:“這些鐵甲值多少銀子?孫閣部要黃將軍寫什么了?”
</br>
</br>“十萬兩銀子。”
</br>
</br>一句話登時把吳穆噎得說不出話了。好一會兒才喃喃地說道:“十萬兩好大的本錢啊。”
</br>
</br>這期間黃石已經在奏章后署好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擱下筆把墨跡吹干吳穆這才結結巴巴地說道:“既然已經到了長生島那怎么也不能拿回去了……黃將軍沒有寫什么吧?”
</br>
</br>吳穆焦急地抓住黃石的胳膊拼命搖晃:“黃將軍都寫了什么?快告訴咱家。”
</br>
</br>“這一千具當然不會飛了”黃石把奏章遞給了吳穆后者癡呆狀地接過了它黃石拈著自己在奏章上附署的簽名說:“既然有了這個末將就再也不會寫任何東西給孫閣部了。末將報了兩千戰兵。孫閣部說先給一千鐵甲末將說的是后面那一千具。”
</br>
</br>羞愧地看了一眼送給黃石地鎧甲和寶劍后吳穆深吸了一口氣狠狠地一拍大腿:“黃將軍放心不就是十萬兩銀子么?咱家相信魏公公絕不會讓黃將軍吃虧的。”說完之后吳穆也有點底氣不足。色厲內荏地又加了一句:“十萬兩不算什么黃將軍要信得過魏公公放心盡管放心好了。”
</br>
</br>離開吳穆的住所后黃石竭力按捺住不讓自己狂笑起來——不敲魏忠賢的竹扛敲誰的去?毛文龍要是會像我這樣會做人怎么會搞得東江鎮一年才二十幾萬兩軍餉?還兩邊都不落好。
</br>
</br>天啟四年十月中。
</br>
</br>黃石領著一比高、中級軍官參觀水力鍛機的試運轉六根鐵螺桿在水力的帶動下在螺母中緩援轉動把堅硬的模具推向一個長方形地熟鐵板。以前的多次試驗得到了一個合適的度鐵板雖然扭曲但沒有生斷裂。
</br>
</br>模具退出后黃石得意地拿出成品長方形的鐵板已經變成一個弧形面具換過模具和鑄件后水力鍛機又鍛出了一個光溜溜的頭盔。
</br>
</br>“以往一個鐵匠要打個頭盔最少也要半天的功夫上次我們新式頭盔連面具一起用了一天。”黃石說著話就把手中的兩個成品放在自己腦袋上拼成了一個完整的面具頭盔他躲在面具后出了嗡嗡的聲音:“現在鐵匠要做的只是打孔、上栓罷了兩個鐵匠操縱這臺水利鍛機一天可以完成至少二十頂頭盔、這還是在我長生島水力不足的情況下。”
</br>
</br>頭盔其實不需要造很多需要的大部分裝備是面具在老式頭盔上開幾個洞就足夠了黃石認為孫承宗給的生鐵就是讓他用來干這個的上次視察長生島的時候黃石已經表示過頭盔都要改造這次送來地物資中也沒有頭盔這項。
</br>
</br>摘下頭盔后黃石看到一邊的鄧肯似乎又想說話他不耐煩地先制人地說:“鄧肯我知道你要說什么就是如果把這些人力一早就用來造頭盔我們早就造了上千上萬頂頭盔了對吧?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兩年前并沒有意識到頭盔需要面具而水力的應用、隨時能讓我們立刻對武器改進做出反應。”
</br>
</br>“什么改進?”賀定遠急急忙忙地插嘴了。
</br>
</br>“我不知道。”黃石聳了聳肩:“我又不是神仙怎么能知道將來需要什么改進。”他指著水車補充說:“但是我們一旦現。這水車立刻就能大批生產我們需要的裝備還能節省寶貴的煤炭和木炭。”
</br>
</br>“將軍誤會我的意思了”鄧肯這才找到機會插上話他眨了眨眼睛、也鄭重其事地注視著水車:“我想的其實是水力問題水庫每天蓄的水才能讓水車工作一個小時。但是將軍制造了水力軋機、還說要用水車帶動鼓風來煉鐵還要用水力鏜床磨炮這么多的機械都是要用水車來帶動的。”
</br>
</br>范樂由也說話了:“我記得將軍說過有辦法靜決水力問題讓水車能跑起來、不知道將軍打算什么時候告訴我們這個辦法。”
</br>
</br>“是有辦法地不過需要人力現在人力不足。”黃石正用人力鼓風打造武器、鎧甲。農閑以后長生島的富裕男丁全部被拉去協助造火藥、磨火銃和造長槍了。黃石還在瘋狂的訓練他的新兵這些舉動耗盡了長生島的人力資源。
</br>
</br>“能不能先把其他的工作停下來等水車跑起來再說?大人都需要建造什么東西?”楊致遠也想盡快解決水力問題畢竟這東西花地金錢和時間已經海了去了他也急于讓這些投入能盡早地變成動力。
</br>
</br>“我要造一個新的水庫、還有……”黃石說了一半就打住了他打算造些風車抬水、水庫作為儲能的設備。雖然風車不能提供穩定的動力輸出但一個風車能有幾百個人的力氣而且不知道疲倦。不用吃糧食海島上風這么大不用真是浪費了。不過黃石現在還是搖了搖頭:“太長了至少要四千人力干上幾個月。”
</br>
</br>俗話說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租船開始盈利的時候。買船可能才才收回本而造的船還沒有下水、黃石也明白重工業就是燒錢的無底洞。但這是一個大拐角的指數函數一旦技工培養和機械制造達到一定規模、工業帶來的力量就會出現爆炸性的增長幾年創造的價值就能相當于以往百年。
</br>
</br>另一項改草是度量衡、黃石以那個做螺桿鐵匠張開的手掌為準大拇指到小拇指間距為二十厘米一百厘為一米一立方分米水為一升一升水為一公斤冰水混合物為零度沸水為百度。時間抄襲耶酥會的鐘表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小時六十分鐘。
</br>
</br>不過黃石煉鋼的計劃破產了他雖然修筑了一些窯洞并讓工匠制造了坩鍋但是生鐵拒絕熔化成液體另外石灰石和沙子也同樣地頑固不化所以鋼、玻璃、水泥黃石一樣也沒有得到。只是白白往里扔了幾百兩銀子和不少人力。
</br>
</br>除了這批物資還有十戶鐵匠、這些匠戶黃石毫不猶豫地統統改成了軍戶他們還得到了一個前輩的現身說法。那個勞苦功高的工匠現在也是堂堂的把總了福利薄上也記錄著他的名字收復遼東后這個工匠可以得到東江鎮十畝土地和一頭牛。
</br>
</br>熟鐵胸甲理論上已經可以免疫弓箭接下來的一步還是要想辦法煉鋼。無疑這還需要投很多銀子和人力進去但一旦鋼被煉出來盔甲就能防御大刀和標槍也能順便讓后金人見識見識什么叫削鐵如泥。
</br>
</br>天啟四年十月底兩紅旗的舉動越古怪了正紅旗不停向蓋州、復州這些城市收縮。而鑲紅旗則干脆退出遼南去沈陽修整了根據后金的習慣每年春季滿十五歲的男性要補丁入旗。鑲紅旗今年是無論如何也補充不滿每牛錄三百丁了據慣例分析這個旗可能會吸收一些“表現卓越”的漢軍入旗但再整補完畢以前這個旗不會再構成威脅。
</br>
</br>遼南的鄉間一時間成了東江游擊隊的天堂后金野戰單位的收縮讓地方漢軍也惶惶不可終日紛紛和遼東軍私通款曲。
</br>
</br>毛文龍最后決心轉向旅順方向打開局面他下令從本部抽調一萬壯丁送往旅順。
</br>
</br>趙慢熊用曖昧的語氣問黃石:“毛帥是希望張盤將軍能立個大功吧?”
</br>
</br>七月黃石就把老兵打散到新成立的三個步隊中帶新兵去了八月以后趁著農閑長生島五個步隊兩千士兵每天都在操練。經驗越來越豐富的大批老兵和軍官讓新兵迅地成長現在長生島更是得到了號稱“不偏袒”的孫承宗的大力支持不要說裝備就是黃石上次拿到的糧食都絕對是旅順想也不敢想的。
</br>
</br>“毛帥希望張盤至少不要比我差太多。”黃石開心地笑了起來:“不過恐怕很難。”(全本小說網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