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送完藥材,就回去給胤礽復命,末了還把懷里的玉佩掏出來讓胤礽過目,胤礽看了一眼,不感興趣的擺擺手:“既然是大阿哥賞你的,你就接著吧。”李福哎了一聲,喜滋滋的揣到了兜里。
胤礽翻看著手里的折子忍不住扶額,戶部尚書上奏折稱國庫空虛,大部分都被朝廷官員給借走了,白條打了一大堆。
西北的糧餉都湊不齊了,肯求康熙想法子。胤礽覺得這折子康熙看完絕對大怒,官員如今是貪腐成風,確實該整整了!
胤礽又看了兩本折子,就收拾東西回了府里,陪年若蘭吃飯時忍不住提了兩句,年若蘭漫不經(jīng)心的說道:“這有什么難的?欠債還錢天經(jīng)地義,誰欠了國庫的錢,就讓他還。”
胤礽皺著眉頭:“皇阿瑪可能不會同意,他素來仁慈,肯定不愿逼迫官員還錢的。”
年若蘭喝了口湯:“怎么能是逼迫呢?你得這樣想,當年皇上是想著有些大臣家里家底薄,準許他們從國庫里借銀子,現(xiàn)在那些大臣們?nèi)兆舆^得好了,借的錢不但不還,還敢哭窮?美得他們!”
胤礽卻搖搖頭:“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讓大臣們還錢不是一兩句話那么簡單,必須得有個穩(wěn)妥的計劃,還得有人去要這個債。”
年若蘭看胤礽挺發(fā)愁討債的人選就多了句嘴:“你肯定不合適,堂堂儲君去討債確實有點大材小用,如果派大臣又有點壓不住陣腳,這么一算其實你的那些個兄弟是最合適不過的人選。”
胤礽對她的想法還是挺支持的:“原來還真沒看出來,若若竟然是個女諸葛,這分析起問題頭頭是道嘛!為什么以前沒發(fā)現(xiàn)呢?”
年若蘭傲嬌的笑笑:“那是,我也很厲害的!”胤礽就逗她:“合著以前是藏拙了,失敬失敬!往后小生有什么不懂的還請女諸葛不吝賜教!”
年若蘭非常高冷的搖搖頭:“還是算了,不是說后宮不得干政嗎?我還是老老實實的磨煉牌技吧!”
胤礽被她的模樣逗得直樂:“你還知道后宮不得干政?那你說說你現(xiàn)在屬于后宮的范疇嗎?不屬于吧?所以但說無妨。”
年若蘭嗔了他一眼:“明明知道我說的什么意思還裝傻,行吧,看在你這么有誠意的份上,我就幫你捋捋,這諸皇子中,你不合適,大阿哥也不合適,他領兵打仗是好手,玩心眼耍嘴皮子就不成了,讓他去要賬沒戲。”
胤礽笑著接著往下說:“老三書生氣太嚴重,嘴皮子雖然了得,但是他臉皮太薄,去要賬多半要鎩羽而歸。
至于老四,他那張冷臉一般人還真受不了,仔細想來去要賬倒也挺合適,而且他辦起差事是絲毫不講情面,心眼又小的跟針尖似的,可謂是睚眥必報。
他出馬還真沒有人敢說不還,不過要是派他去,他可是什么缺德事兒都干的出來,那些欠國庫銀子的可都是跟隨皇阿瑪多年的老人兒了,皇阿瑪那里怕是會為難!”
年若蘭點點頭:“是這樣沒錯,不過你是不是忘了一個人?那位風頭正健的八賢王、八阿哥,他為人最為圓滑,又會籠絡人心,可以讓他跟四阿哥一起辦這件差事,還有九阿哥聽說他是最會做生意的皇子,那么他一定對看賬、算賬很有心得。
光他們?nèi)齻€還不行,最好把莽撞沖動的十阿哥、十四阿哥也都拉上,這樣去收繳欠銀時,先讓四阿哥打前陣,先嚇唬他們,再讓八阿哥出面,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最后那些頑固執(zhí)意不肯歸還的,十阿哥和十四阿哥就有用武之地了,那些官員有沒有銀子其實一查他們平時的花銷便知,讓他們倆去查。”
胤礽聽得津津有味,等她說完還問道:“那如果那些奴才跑到皇阿瑪那里哭訴怎么辦?”
年若蘭翻翻白眼:“如果有一天我鋪子里掌柜家中急需用銀子,我借給他一筆錢,等他有錢了他不但不還我,還跟我娘哭窮,你猜我娘會怎么收拾他?”胤礽秒懂。
年若蘭攤手:“這不就結了,這兩者其實差不太多。胤礽,國庫的欠銀必須盡快追繳,誰都可以認為這件事可以緩緩,但是作為儲君的你必須支持到底,你覺得國庫里的銀子將來是誰的?跟誰關系最大?”
胤礽皺了皺眉頭:“我明白你說的意思,可現(xiàn)在問題的關鍵是皇阿瑪怎么想?還有一旦我在朝堂上提議收繳國庫欠銀,很可能會失去大批支持者。”
年若蘭沉思了一會兒一臉鄭重的說道:“如果是這樣,我倒覺得這是一件好事,胤礽,這些年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的儲君之位怎么樣才能做得穩(wěn)當?
以你對皇上的了解,你認為他是一個可以被臣子意見左右的帝王嗎?
恰恰相反,朝堂上支持你的人越多,你的儲君之位越搖搖欲墜,皇上在一天天老去,你在皇上面前表現(xiàn)的越優(yōu)秀,有時候反而會適得其反。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做,我問你,你喜歡你的兒子是個什么樣的人?”
胤礽還真沒聽誰說過這么大膽的話,那表情就跟雷劈了似的一言難盡。
年若蘭又催他:“說說唄,如果將來你有很多兒子,你希望你的兒子們是什么樣的人?”
胤礽艱難的說了句:“兄弟和睦、孝順父母……”還未說完就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
年若蘭又語出驚人的說道:“上回你帶我出宮回家,我娘給我講了一個故事,說是有時間讓我講給你。
我現(xiàn)在就講吧,我娘說從前有個老爺子,生了一大群兒子,慢慢的老爺子老了,這么大的家當,總得交給一個兒子來管吧,老爺子最屬意的是他唯一的嫡子,鑰匙只有一把,其他兒子也想爭。
而老爺子為了家業(yè)也需要好好磨煉一下嫡子。于是他開始抬舉幾個庶子,做嫡子的磨刀石,看看嫡子會怎么做。
嫡子卻以為老爺子偏心,就開始跟那些庶出的兄弟斗得你死我活,而這時只有一個兒子,他很精明,從來不去爭這把鑰匙。
但凡是老爺子讓他做什么事,他都能盡心盡力的完成,不派他做事情時,他就每天在老爺子身邊噓寒問暖。
有一天老爺子終于厭煩了兒子們的爭斗,他就把鑰匙交給了這個不爭的兒子。我娘讓我跟你說爭是不爭、不爭是爭,夫為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
胤礽驚得筷子都掉桌子上了,他仿佛醍醐灌頂般的醒悟了,回想起以前,他的臉色一下子變得蒼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