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華桂并沒有遲疑多久。
她與寧衛民談話之后,僅僅間隔了一天決定給法國總部發傳真。
并且親自用長途電話與皮爾·卡頓本人溝通,希望能在共和國調高旗下服裝的售價。
至于宋華桂之所以會這么快就下定決心,付諸行動。
這其中既有寧衛民可行性報告詳實的緣故,同時也因為,開會過后的第二天,碰巧趕上了我國恢復出售黃金飾品,邁出開放金銀市場第一步的日子。
1949年成立的共和國,是在幾乎沒有黃金外匯儲備的基礎上,開始經濟建設和金融體系的建設的。ωωω.ΧしεωēN.CoM
很長一段時間里,國家對黃金一直是執行嚴格管制的政策,好把新生產出來的黃金緊急國際支付和國家儲備。
不過直到1982年9月28日,這種狀況徹底改變了。
從這一天起,國內開始恢復銷售黃金飾品,老百姓從此可以在商場、店鋪自由購買。
不用說,對于曾經在市場上斷檔了幾十年的黃金首飾重新上市,民間的反響相當巨大。
實際上打這條消息早在一月之前官宣,就成了當時的爆炸性新聞。
一直輿論溫度就沒降下來,被老百姓們所熱議,望眼欲穿的期盼。
而真正到了黃金飾品正式面對百姓銷售的日子,那更不得了。
這一天早上,甚至商店都沒開門,王府井工藝美術服務部門前就都排起了大長隊。
等著買黃金飾品的人,居然比不遠處的百貨大樓前排隊買家電的人還要多。
要知道,這天可不是周末啊,是周二。
很明顯許多人一定是請假來的。
開門之后,這些消費者們更是表現出極大熱情。
幾乎一擁而入嗎,爭先恐后的跑到了黃金飾品銷售柜臺前要求售貨員拿首飾,銷售場面十分熱烈。
至于宋華桂,當天是差不多到十點左右才從京城飯店過來的。
本來只是想來順便看看的她,結果徹底被這里的火爆情景驚呆了。
與通常情況下賣黃金飾品的柜臺應該井然有序,清凈優雅的環境完全不同。
她的面前,居然是一副人頭攢動,亂哄哄的場面。
別說柜臺前人滿為患,排隊等著交錢的人更瘋狂,收銀臺已經擠得密不透風了。
高舉鈔票的人圍在會計的面前,全都高舉著手拿著錢亂哄哄伸著,就跟不要錢似的瘋搶。
宋華桂也壓根能看到柜臺里的黃金商品,全被人給擋住了。
幸好還有報社的記者在拍照,有人正在采訪這里的經理和工作人員。
宋華桂才能通過旁聽,了解到一些詳細的相關情況。
但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
這更讓她為之震驚,無法置信。
敢情據工美大樓的經理介紹,由于工藝水平有限,目前商場中售賣的首飾品種很少,款式很少。
僅僅只有戒指、項鏈、雞心掛件(領卡、別針)、金絲眼鏡架及某些鍍金制品出售。
而且這些商品成色也低,都是14K金的,每克售價三十元。
恐怕得等到11月3號才會有成色更好的18K金飾品銷售,定價五十元……
足夠了,已經足夠了!
眼見為實啊!再配合寧衛民的報告書。
宋華桂要不了解國內消費者對高檔產品是多么渴求,簡直就是傻瓜了。
要知道,共和國的黃金完全是由國家定價的。
這里的銷售價格與國際市場并不接軌,價差相當的大。
哪怕如此水平的黃金飾品都能如此受追捧,只能說明一點,國內的消費能力真的不容小覷!
為什么會這樣?
原因其實很簡單,并不難想明白。
雖然這個時期的共和國經濟相當落后,大多數的國民消費水平還很低。
可是將近十億人的泱泱大國,人口基數就是最厚實的底子。
再加上優秀階層又相對集中在大城市。
說白了,這個道理就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啊。
公款消費,老干部補償的工資,以及家里有底子的人家,有海外關系的人家,全加在一起。
京城本土居民,實際上具有較高消費能力的人并不在少數。
至少遠比皮爾·卡頓和宋華桂開辦公司時,所預計的要多得多。
再考慮到國內經濟增長勢頭一片大好,通貨膨脹率也開始加速的因素。
國內有些個體戶早已經突破了萬元資產,為富裕階層填充了新的血液。
那么完全可以推斷,皮爾·卡頓公司在此時選擇旗下的服裝漲價,絕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其實蘊含的風險極小。
那還有什么可猶豫的呢?
當然要搶占先機,牢牢掌握住最高端的消費市場。
就這樣,從工藝美術服務部回到公司的宋華桂,心下再無遲疑,真的坦然了。
而人一旦輕松了,也就能更細心地觀察到更多東西。
要說也巧了,這天也是每個月底公司發薪水的日子。
所以宋華桂很快就覺察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情況。
公司里的這些員工,竟然無不是緊追時尚的高手。
尤其是前臺的,總務的,財務的,那些女孩子們。
中午吃飯時間,竟然都跑到了工藝美術服務部,去用剛發的薪水買了金戒指和金項鏈。
回來后,她們還高高興興的互相比較,挑剔。
甚至從她們彼此的對話里,宋華桂還進一步的了解到,這些小家伙們有多么能花錢的。
她們每個人居然都是皮爾·卡頓的忠實客戶,除了公司配給的服裝之外。
她們還用自己的薪水和獎金給家人買,給自己買。
她們吃飯其實要不了多少錢。
剩下的幾乎全花在衣服、鞋子、化妝品上,每人每個月至少用員工的折扣價買兩套本公司的服裝。
宋華桂當然清楚手下員工們的收入。
最基層的人工資加獎金五百左右,職位重要點的八百到一千。
這種收入水平在國內雖然已經夠高的了,但要每月都買皮爾·卡頓的衣服可就太奢侈了。
哪怕公司內部可以打七折。
說真的,連她都替這些未經過多少事的小姑娘們心疼和咋舌。
辛辛苦苦的血汗錢,用青春年華換來的代價,居然這么大方的,這么輕易地,全花在了不是很有必要的地方。
可她又能對此說什么呢?
時尚生活和服飾的概念不正是由她帶來的嗎?她不就是背后的推手嘛。
所以思慮了許久之后,為了無愧于心。
心軟的宋華桂又做出了一個補救措施,來盡力保證這些職工們的利益。
那就是在服裝漲價的同時,在給職工們增加獎金的同時。
她決定也把內部購買服裝的七折優惠,減低到五折。
等于對基層職工來說,大家的收入,還能夠保證他們像過去那樣購買公司的兩套服裝。
至于員工們是愿意享受收入增長的實惠,還是瀟灑的揮灑青春,盡情裝扮自己。
那就不是宋華桂能替大家做主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