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見完新總督,被留下用飯,魏德心中喘喘,因拜見前聽侄兒說過一次,倒也沒有大驚訝,只神色間難免有些拘謹(jǐn)。
雖然先前聽說文杰兄妹進(jìn)京,借過曹家的力,可也沒想到關(guān)系會這般親密。
畢竟這世態(tài)炎涼的多,可也不乏念舊情之人。曹家早年在江寧為宦,魏家是江寧有頭臉的鄉(xiāng)紳,兩家有舊也不意外。自己不就是顧念族兄早年所施恩惠,才想若要照看他留下的兒女?
沒想到,曹顆不僅對文杰另眼相看,連帶著自己這個族叔也都受到照拂。
督大人做東,留他做客,又叫總督堂弟作陪。文杰則是跟著總督公子一道,去內(nèi)宅用飯??偠礁已纾瑒e說是他一化品縣令,就是保定府知府,也未必有資格為座上賓。
其實(shí),曹顆留他,一半是為了給文杰,一半月是為了自己。他不能老拘在總督府,總要下去看看地方民生。可只有他一雙眼,一時所見-,未必周全。
魏德已經(jīng)在滿城任了四年知縣,吏部考校的成績又不錯,曹顆便有心通過他多了解了解地方民生。只是今日曹頌過來,顧不上杭旁的,還真是單純的吃飯。
倒是曹頌,聽說魏德是江寧魏家之人,是魏五的堂弟,打量了他好幾眼,奇怪道:“早年在江寧時,我同大哥也是常去魏家的,怎么沒見過你?”
魏德猶豫了一下,道:“在下幼時曾在從兄家私塾讀書,十二歲后離開私塾,本家就去了少了?!辈茼灺勓砸汇?,隨即明白其中緣故。
魏德走進(jìn)士出身,想來同其他士子那樣,從懂事起便開始苦讀,魏信少年時卻是個霸王,整日里惹是生非的主兒,這兩個人要是玩兒到一塊,才是稀奇。“既同魏五關(guān)系平平,還能想著照拂他這一房,魏大人高義?!辈茼灴戳宋旱乱谎?,笑著說道。
不怪他多心,魏家兄弟進(jìn)京已經(jīng)大半年,都沒聽說直隸還有這門親戚。等到曹顆升了直隸總督,就多了位“仁義”的族叔。
以孤兒身份的族人做晉身之資,這樣的行為,實(shí)是太下作了些。
曹頌向來是眼里揉不進(jìn)沙子的主兒,何況算計的還是他最尊敬的哥哥,心里就有些不自在。眼下又喝了酒,言談就無忌起來。
魏德既能憑一己之力,從童生考到進(jìn)士,又在知縣位上做的有聲有色,絕不是不通世情的書呆。聽了曹頌這話,他就曉得,這是在疑他對文杰的用心。
他的臉漲的通紅,卻是掛起頭來,坦坦蕩蕩地看著曹頌,朗聲道:“不敢當(dāng)曹總饋謬贊,不過是略進(jìn)綿力?!?br/>
其實(shí),這其中另有內(nèi)情,只是他到底是讀書人,雖曉得眼前這兄弟兩人都是自己得罪不起的人物,卻也不愿多言為自己辯白。
他雖也姓魏,可同魏信已經(jīng)出了五服。
魏信家是江寧數(shù)一數(shù)二的鄉(xiāng)紳,魏德家卻是貧寒,只有祖上傳下來的十未畝薄田度日。他年幼時,父親患病,將幾畝薄田變賣干凈,也沒有能救回性命,還是扔下孤兒寡母走了。從此以后,母子二人,就靠魏德母親姚氏紡紗織布糊口。
日子雖過的艱難,姚氏卻有幾分見識,知道家無恒產(chǎn),兒子只有讀書識字,考取功名,往后才能成家立業(yè),不再受苦。鄉(xiāng)下雖有私塾,可他們母子果腹尚且艱難,哪里有余釕置辦束俗。
聽說本家五少爺要入學(xué),本家太太正給五少爺挑伴讀,姚氏便帶著兒子求到魏家。
魏太太當(dāng)時已經(jīng)答應(yīng)了旁人,雖憐惜姚氏孤兒寡母不容易,也不過是叫人包上幾尺布頭、幾貫銅錢,并沒有換人的意思。畢竟是同族,伴讀又比下人身份高不了多少,她可不愿犯口舌是非。
還是魏信,見魏德老實(shí)乖巧,比自己年紀(jì)小,只說有個弟弟好,要同這個弟弟一塊去學(xué)堂。
魏太太最是寵溺幼子,見兒子拉著魏德不撒手,實(shí)是沒法,就允了魏德也跟著先生讀書,并不以伴讀的身份。
而后,魏信年歲斯大,越來越頑劣;魏德則用功苦讀,跟著先生學(xué)的有聲有色。魏信嫌他無趣,懶得再搭理他,兩人反而不如小時候親近。
等到魏信十三歲,魏德十二歲,魏信就再也不肯進(jìn)學(xué)堂,魏宅的私塾也就散館。
因魏德的緣故,魏太太這幾年對姚氏也多有照拂,他們家母子不再那么艱辛。家中也有了余鋅,使得魏德能有束俗繼續(xù)學(xué)業(yè)。
魏德康熙五十六年中舉,康熙五十七年會試落第,等到康熙六十年才中了三甲進(jìn)士。而后授了保定府滿城知縣,任職到今。姚氏雖不是大戶人家出身,卻懂得感恩知禮貌,感念魏家的照看,尤其感激魏老太太與魏信。
早在魏文杰幾兄妹被送回江寧時,姚氏就經(jīng)常借著給魏老太太請安的機(jī)會,去看望他們兄妹,親手給幾個孩子縫鞋襪什么的。
等到魏信兇信傳來,姚氏對魏家這幾個孩子越憐惜。雖有心報恩,可兩家家境天差地別,本家又有孩子們的親祖父、親祖母,也輪不到她這個出了五服的長輩說話。而后,姚氏隨著兒子到任上,離江寧就遠(yuǎn)了,輕易聽不到鄉(xiāng)音。
還是端午節(jié)時,魏德的禁兄到滿城看望妹妹、妹夫,說起家鄉(xiāng)事,姚氏才聽到文杰兄妹被魏家大房擠兌,舉家進(jìn)京之事。而后,魏德吩咐長子進(jìn)京,通過順天府舉人登記,才尋到文杰兄妹的住處。
按照姚氏的本意,是想要讓兒子將文杰兄妹接到寺迫照看,以報早年恩情。
可魏德聽兒子回報,文杰兄弟都已經(jīng)中舉,如今進(jìn)京是為了會試之期。魏家兄誅已經(jīng)買房置地,落戶京城。幾兄妹跟著養(yǎng)母,日子過的還算富裕,又得權(quán)貴人家照拂。
魏德便沒有進(jìn)京持人,只使人給魏文杰傳了幾次書信,叫他們兄弟安心備考。
魏德心中也在猶豫,不知道這恩情該怎么報。要是魏家兄妹日子過的緊張,不過是舍些銀子;可他們兄妹不缺銀子,自己只能另辟蹊徑。要說提挈前程,他一化品知縣,還真是有心無力。
等到文杰落第,魏德才想起還有個辦法,那就是將文杰接到身邊教導(dǎo),以期下次會試。因此,才借口衙門書吏缺人,將文杰叫到直隸。沒想到,一片好心,落在權(quán)貴眼中,就成了別有用心。
“立名九月就使叫文杰過來了,文杰是掛念著文志會試,才拖到冬月才出京。”曹顆對曹頌道:“若是立名真有攀附之心,也不會兩入京城,都不到家中。天下之大,喜鉆營的小人多,也不乏重義氣的仁人君子。”聽到第一句,曹頌便知道自己誤會了。
曹頒升直隸總督的旨意,是十月初才下的。別說魏德一化品知縣,就是曹家兄弟,一個在御前,一個是京堂,之前也沒聽到半點(diǎn)風(fēng)聲。
他羞愧不已,站起身來,沖著魏德做了個長揖,道:“是我以小心之心度君子之腹,這里給立名兄賠罪了!”
魏德沒想到曹顆會直言捅破窗戶紙,也沒想到到曹頌會躬身認(rèn)錯。他忙站起身來,從座位上避開,道:“實(shí)不敢當(dāng),總饋大人快請起
曹頌卻不容他避讓,仍是對著他做了個長樨,才直起腰身,訕訕道:“在京城看慣了大家耍心眼,都讓人蒙了心竅,瞅著誰都不像好人了!”魏德倒是不好說什么,曹顆問了幾句江寧舊事,氣氛才漸漸緩和起來。等魏德走后,曹頌搓著手,對曹顆道:“大哥,我說錯話,得罪人了。
曹頒嘆了口氣,道:“以后再說話,還是三思,不要不留余地。魏德是君子,話說開了也就罷了;若真是個有謀算的,被當(dāng)眾揭破,還不知心里會怎么嫉恨!與人交往,坦蕩君子,固然值得尊敬;無恥小人,也難免碰到,即便看不過眼,也要應(yīng)酬。古往今來,多少君子倒在小人的攻訐下。若是你覺得受不了,還不若趕緊上折致仕,以免身受其禍,讓我們跟著糟心?!?br/>
曹頌羞愧不已,低著頭道:“是弟弟猖狂了,只想著在大哥的地盤上,又喝了幾盅酒,言語就放肆了往后長了教“再也不:i\}\}::。。r。。a”
驛站,魏德房間。
見文杰提著大包小包回來,魏德目瞪口呆。
“都是世叔母預(yù)備的,這是給叔祖母的人參同靈芝,這是給嬸娘預(yù)備的飾同科子,這是送叔叔的硯臺,送堂兄的兩盒湖筆,給兩位妹妹的荷包”文杰小聲說著。圖族叔是先回來的,曹顆夫婦便吩咐他將這些見面禮拿回來。
不是他白專,沒有問過族叔之意就受了禮;而是身為晚輩,他只能聽吩咐,也沒有多嘴的余地。
況且,他也曉得,曹顆夫婦準(zhǔn)備得這么妥當(dāng),還是因他的緣故;他要是推三阻四,倒顯得不知好歹。
魏德看著這些東西,半響方擺擺手,道:“知道了,不早了,你也早點(diǎn)安置去吧”等到文杰退下,魏德在炕上,卻是輾轉(zhuǎn)難眠。
自己真的那么坦蕩么?在聽說新總督便是與侄兒家有舊的曹頗,他沒有過竊喜與期望么?!h!~!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