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沉吟片刻, 說道:“朕記得圖祿家有個兒子年歲跟布耶楚克差不多,不如到時候就讓他家尚主吧。”康熙研究較雜,他隱約聽御醫提起過說近親成婚孩子容易體弱,或許佛爾果春擔心的正是這個。
布耶楚克不是皇后生的, 聯姻應該沒問題。
完顏氏為大族, 如今又成了后族, 若是下一代沒有聯姻, 他擔心別人說皇上涼薄, 或者說皇上在防著完顏家, 這都不是康熙愿意看到的。
“朕猜這次佛爾果春不會再拒絕了。”
胤禎把話帶給佛爾果春, 她果真沒有拒絕。布耶楚克她是當親生女兒疼的,娘家侄子,她相信大嫂也能教育的好。如今倆孩子年幼, 還能從小培養培養感情, 挺好的。
論功行賞完畢, 胤禎就開始了他新帝上位后的三把火————改革。
按照舊歷, 新皇登基都會減免三年賦稅,胤禎也沒有在這上面苛責誰。如今國庫充盈, 有億萬兩白銀, 而國家除了賦稅還有別的經濟來源, 于是他大手筆的減免了五年的人丁稅。
有土地的百姓稀少, 人丁稅反而是百姓的主要稅務。康熙當皇帝是稱職的, 五十年起就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稅”的政策。即人丁稅收從這一年開始一直以上一年的人口征收賦稅, 哪怕你家今年生了十個娃也是不在交稅的。
這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百姓的負擔,胤禎同樣愛民如子,他上位后并沒有動這個政策, 在此基礎上又減免五年的稅收。
除了人丁稅,地稅也象征性的減免了一年。
土地這東西大部分都掌握在貴族、地主手里,若不是怕落得苛責吝嗇的名聲,胤禎是一點也不想給他們減免稅收。這些人可不是普通百姓,他們的日子好得很,每天大魚大肉不知道多滋潤。
他心里安慰自己,沒關系,這次減了的,遲早讓他們連本帶利還回來。
除了按照慣例見面稅收,他做的第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在各縣城開辦學堂。百姓上學難,除了自身貧窮沒錢上不起學之外,就是學堂稀少。小縣城能有一所學堂就不錯了。
胤禎下旨,無論大小縣城東南西北四處都要建立學堂,方便附近村子的百姓前來就學。為了表示他對這件事的重視,他在六部之外單獨設立了一個教育部門,專職大清的教育事業。
如今天下太平,蒙古那邊已經被打怕了不敢來犯,新疆、西藏那邊也有‘洋槍隊’壓陣,百姓安居樂業。錢放著并不會生錢,大清不缺錢,缺的是人才。人才哪里來,僅憑著這些貴族是不夠的,人口基數最大的還是百姓,這才是能選拔人才的地方。
他規定大清子民八歲以上必須去學院進行長達五年的學習,他深知百姓困苦,很多人不是不想學習而是沒錢供養孩子讀書。他讓孩童讀書并不是想要加重百姓的負擔,因此這些貧民百姓持自身戶籍便可免費入學。
學堂不但不收取一文錢,還會包吃包住,就連衣裳一年四季都有兩身。哪怕這衣裳只是棉布衣裳,對窮苦人家來說,已經是格外珍貴。
八、九歲的男丁,算得上是個半大小子,正是能吃的時候,如今有學院接手,不但能讀書識字,還能給家里減輕負擔,沒有不樂意的。
真當百姓不想自家的孩子讀書出息?恰恰相反,越是窮苦的百姓越希望自家孩子能出人頭地,有時候為了改變現狀,一家人省吃儉用就是希望能培養出一個讀書人出來。
政策一出來,全國無一不叫好,一個個全都翹首盼望學堂的建立。有的百姓樸實,甚至還去當地衙門打聽建造學堂的事兒,表示自己有力氣,倒是可以不要工錢免費幫忙建造學堂。
這樣的事情每天在大清各個縣城都會發生,并且來的人還都不少。
看著從各地快馬加鞭送來的情報,胤禎感嘆:這才是最樸實的人。
他想了想最后干脆下旨,允許他們就近招收建造學堂的工匠,泥瓦匠每天三十文錢,其他工匠每天二十文,依舊是中午管吃喝。
圣旨是他派專人往下發的,并嚴令禁止貪污,一經發現嚴懲不貸。
或許他真的沾染了佛爾果春的好運氣,大部分人都不敢動這比建造銀子,有那一小撮想要貪贓枉法的,錢還沒放入口袋就被抓了個人贓并獲。
胤禎也不管登基之初見血不好,抓住的這些人全部抄家殺頭,他用嚴厲的手段來了一招‘殺雞儆猴’。看輕新皇的態度,再也沒有人敢打這銀子的主意,到讓這筆錢成了大清第一筆被落到實處的款項。
這是后話暫且不提。
康熙有些好奇胤禎怎么會想到這些,要知道建立了學堂,日后國庫每年的花項多的可不是一點銀子那么簡單。按照大清的疆土和胤禎的計劃,每年至少也是百萬兩銀子起步。
“胤禎,你可準備好銀子?”胤禎這些計劃他不是沒想過,就是因為花費太多,才會擱淺。國家稅收主要是來自百姓,他擔心會因為費用問題而加重百姓負擔。這樣對百姓來說依舊苦不堪言。如此還不如不讓孩子們上學讀書。
“汗阿瑪,您說的事兒,兒子都考慮過了,除了海外這一塊兒子打算繼續交易之外。兒子還打算增加賦稅。”見康熙瞪著眼睛看他,他依舊鎮定,“汗阿瑪您先聽兒子說完。”
康熙氣呼呼的,說,他就看這臭小子能說出什么花兒來。增加賦稅,虧他想得出來。他要敢把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基業折騰沒了,看自己怎么收拾他。
胤禎并沒有被康熙的冷臉嚇到,他沉著冷靜的把自己的想法一點點說了出來。
如今的土地大都是掌握在貴族和富商的手里,百姓有田產的很少,這一點汗阿瑪也承認。他曾經跟佛爾果春提過想要讓百姓過好日子的事兒,佛爾果春一句話給了他靈感。
佛爾果春說,百姓是很容易滿足的,一畝地一塊田賺上點銀子吃飽飯就夠了。
他的靈感就來自佛爾果春那句‘一畝地一塊田’。
“大清土地遼闊,汗阿瑪還曾經發過過開荒任務。可是到現在全國依舊有很多荒地。荒地產出少,很多人覺得不對等,是以積極性并不高。”
“所以,兒臣決定想了個折,開坑十畝荒地可換一畝中等良田,且這畝中等良田永久不收賦稅,荒地十年之內免除賦稅,之后若要繼續耕種賦稅只收一半。”
康熙糊涂里,這是減稅啊,胤禎剛才說的可是增加賦稅。
“這是對百姓的,我說的增加賦稅是對貴族和地主的。”地主名下田產眾多,每年靠租子就能賺的滿貫。在他的計劃里,每人名下不得超過五畝以上的良田,超過五畝就要增加賦稅。
五畝以下良田賦稅只交兩成即可;超過五畝卻沒超過二十畝的交三成;二十以上五十以下的四成;五十畝地以上稅收五成以及兩百畝往上的六成稅收、五百畝以上七成。若誰家能有千畝良田,那不好意思,八成以上的賦稅交給國家吧。
康熙依舊搖頭,“胤禎,你這個可就激化了和貴族、地主之間的矛盾。不說旁人就是滿朝文武怕是第一個就要反對。”滿朝文武誰家沒有個幾百畝的良田,讓他們辛苦一年把大部分的利益叫出來,他們肯定不愿意。
文官還好說,武官手里頭有兵權,萬一兵變?
別說完顏家會幫著胤禎,完顏家傳承這么多年,良田也只多不少。
胤禎會心一笑,“所以兒臣才要在全國各地開辦學堂啊,再者兒臣這一政策主要是想讓地主把田產交出來,只要他們手頭沒有這么多田地,也就不用擔心賦稅問題。”
他覺得只要讓地主們知道,田產已經不能給他們帶來富貴的生活,反而是會帶來沉重的稅收,他相信這些人是愿意把田產交出來的。他也不白要這些人的土地,他早就想好了,下等田可補償十五兩銀子,中等田翻倍,上等田再翻倍。
有了這筆銀子補償,地主們自然可以拿著錢財去做別的營生。
再說今日談起這個制度也只是因為說起減輕賦稅他才多說了一嘴,汗阿瑪當年推行新制度的艱辛他看在眼里。這個賦稅制度他還在完善當中,真的要實行至少也需要五六年。
五六年足夠他網羅一批人才了。
等他手里人才多了,自然不怕這些大臣造反,你不同意,不同意就回家種田去吧,這個職位自然有旁人頂上。
軍隊他也不怕,大清千萬人口,青壯年怎么也有幾十上百萬。服兵役就從來沒斷過,以往汗阿瑪還會區分滿人漢人,如今他不論滿漢都要服兵役,五年的時間他就不信自己培養不出一直可以跟這些人抗衡的軍隊。
更何況他手里還有洋槍隊,這些人是他的心腹,洋槍的殺傷力巨大,汗阿瑪也是體會過的。
“當然,兒臣也知道沒了這田地他們的收入肯定會減少,除此兒臣還打算提高他們的俸祿。”如今官員俸祿確實低廉,最低等的八品年銀不過幾十兩,幾十兩銀子對百姓來說確實夠了,但對一個官員,不過兩三個月的開支。
康熙也知道官員的俸祿低,可大清剛入關,國庫空虛,他沒有銀子可以發,又能怎么辦?胤禎還真是膽大,又是建學堂又是提高俸祿的,還減免了賦稅,他真擔心國庫的那點銀子沒幾年就被霍霍干凈了。
“汗阿瑪,您在看看這個。”他把手里的折子遞給康熙。
康熙狐疑的打開,上面清楚的寫著他后宮妃嬪各處的待遇,他不懂胤禎給他看這個干什么。
“汗阿瑪,您在位將近六十年,兒臣想問,這后宮的各位主子娘娘,您都認識嗎?您看,最低等的更衣都有兩個宮女、兩名太監,這五個人一個月就七八兩銀子。您再看皇后宮里的宮女太監有多少?他們的月錢又是多少?”
“汗阿瑪,您覺得咱們真的用的了這么多人伺候?”不等康熙回答,他自己先搖頭,“兒臣覺得別說是八個人伺候就是四個人都能把人伺候的舒服。問題來了,那剩下的四個人干了什么?”
明明四個人就能干完的活,卻招來八個人,這不只是多了一半開支的問題。還有因為人多,分配到各處的工作少,很多人在偷奸耍滑。
“既然用不了這么多人,為什么大家還要留這么多伺候的人在身邊?說白了不過是面子問題,攀比心作祟。就像前些年兒子跟您說的膳食問題。”
胤禎還是貝勒的時候,康熙去胤禎府上用膳,當時胤禎就說起這事,那時候十三還在軟禁中。康熙看著兩個府邸的開支,后來真的下旨減少后宮用度,并且讓人盯著御膳房,拿到他們的采買記錄。
那一年御膳房總管換了一波又一波,后來再沒人敢大額的貪采買銀子。只那一個月節約出來的銀子就有千兩。
后來他就下旨不允許宗室、官員鋪張浪費。年底的時候他曾問過幾個兒子,發現每個府上都節約出來數千兩的銀子。
“兒子知道汗阿瑪是擔心大臣們反駁,可別忘了咱們滿人之前過的什么日子,如今的日子就算是裁了吃穿用度也比之前好太多了。”
裁了人就能省下一筆銀子,他在提高官員的待遇,按照他的預測到時候大家過的未必就比現在差。尤其是底層的官員只怕日子更輕松一些。
看著胤禎侃侃而談,康熙扔下折子,“那你打算提高多少俸祿?”
“一個四口之家的百姓一年二兩銀子足以生活的很好,官員的話要迎來送往,衣食住行也比百姓精致,更為了給百姓一個動力兒臣覺得按照年俸的半數當做月俸發放即可。”
還是拿八品的官員為例,以往八品一年只有三十三兩銀子,半數就是十六兩半,按照十七兩算好了。一個月十七兩銀子,他覺得完全足夠了。
“有想法是好的,萬不可操之過急。”知道胤禎不是腦子一熱就想出了的政策,康熙就放心了。
胤禎撓撓頭不好意思的笑笑,之前的精明勁兒沒了。“汗阿瑪放心,除了建造學堂讓百姓讀書和減免賦稅這兩樣,其他的兒子會一樣樣來。”
胤禎并沒有告訴康熙,除了建造學堂給男孩讀書,佛爾果春還提議建造女子學堂。從地主手里奪田產算什么,讓女孩讀書才是最能讓那群大臣激動反對的。
這日早朝之后,直親王胤禔求見。胤禔依舊是那個性子,直來直去,他這次找胤禎是為了航海的事兒。
“皇上您應該知道,大哥沒別的本事,就是喜歡打仗。這陸地上的仗無論大小,我是沒少打,海上卻從未去過。”說到這他有些不好意思,“我就想著,您能不能也給個機會讓我去趟海外。您放心,我這些年一直有苦練海戰,航行絕對沒問題。”
胤禎上位除了五阿哥的吏部,其他哥哥的權利他并沒有動,胤禔如今依舊管著兵部。可現在四海升平沒有仗可打,他手癢。早些年他就盯上了海運,那時候太上皇沒同意,在他心里十四弟比皇父好,對兄弟真誠,他就想著看能不能出趟海。
對外面的世界,他一直是向往的。
胤禎輕笑一聲,“我當是什么事兒呢,大哥想要出海可以,只要十哥愿意讓給你就成。前段時間十哥和九哥找過我,說是京里沒什么事兒,他們嚷嚷著要出海賺銀子。你知道的,賺銀子,九哥是專業的。”
九哥喜歡賺錢,胤禎甚至在想,要不要在成立一個商業部門交給九哥管理。這天下富有的不只是地主,商人同樣有錢的很,那些大富商哪個不是腰纏萬貫。
“老十太不厚道了,他都出過一次海,讓給哥哥怎么了。我這就找他去。”他風風火火的來,又風風火火的走了。
要不宸親王一直說胤禔蠢呢,也不知道他怎么搞得,把出海的事兒嚷嚷的眾兄弟都知道了。誰對外面不感興趣啊,就連雍親王都隱晦的表示想要出去看一看。
胤禎被這群人吵吵的煩了,干脆把人都叫到一起,“你們都想出海是吧?沒問題,咱們抓鬮決定,‘去’還是‘不去’就看天意,誰抓到了,這次就誰去。之后就輪流,抓到的自動往后排,等所有人都去過之后再去,如何?”
胤礽手里轉著個扇子,這個法子很公平,不過,“各位兄弟,你們看我時日無多,不然這第一次就讓給我如何?”
胤禔正后悔呢,聽到這話把人擠到一邊,“老二你一直說自己時日無多,怎么還沒死呢?”這個老二自從不當太子了,臉皮變得越來越厚,每次他想要什么都要說這話,他是不會上當,可年幼的弟弟們都會同情老二,把自己的機會讓給老二。
一群蠢弟弟,他生氣啊。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20-09-18 16:58:36~2020-09-18 21:25:43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2u 20瓶;玖啾啾 6瓶;月精靈 5瓶;邪魔女 4瓶;難捱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