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子,使節(jié)團還是派那些孫波女子入宮嗎?”
“是的。”
“這些唐人倒是耐得住性子啊。”
布達拉宮內(nèi)的白宮,是吐蕃官員辦公的地方,相當于大唐的皇城。
此時大論的房間內(nèi),贊悉若聽了手下的稟報,面色肅然的擺了擺手。
勃倫贊刃坐在他的對面:“大兄,要不讓他們見見贊普,打發(fā)走算了!”
贊悉若搖頭,品了口茶水:“不急,西域各國還在觀望,使節(jié)團留在國內(nèi)的時間越長,越有利于我們吐蕃進一步鞏固威信!這種煎茶法配合上等川茶,還真別有一番滋味,你嘗嘗!”
勃倫贊刃挑食地道:“我不愛喝茶,大兄你也不要上當,那李元芳的話萬萬信不得!”
贊悉若失笑:“這是神衛(wèi)經(jīng)過驗證后的消息,如今大唐內(nèi)確實茶品流行,此人推銷煎茶,不外乎讓我等離不開此物,高原之地終究種不得茶……唉,還是大唐富饒啊!
勃倫贊刃想到他在長安所見所聞,同樣發(fā)出由衷的感嘆:“唐地大物博,確實是天朝上國!”
贊悉若眼中露出渴望:“天朝上國也并非不可戰(zhàn)勝,若我吐蕃能得隴右膏腴之地,截斷西域商路,一切都將不同,日后占據(jù)長安,絕不是奢求!”
勃倫贊刃卻沉默下去,好一會兒才道:“二兄真能再度打贏唐軍嗎?”
贊悉若道:“當然可以,二弟乃天生將才,大非川之勝絕非僥幸,從四弟神衛(wèi)所獲的情報中,又能看出大唐的軍力在日漸衰敗,他們在北方的突厥和高句麗上,耗費了太多的力量,現(xiàn)在正是我吐蕃崛起的大好時機!”
祿東贊第四子悉多于,執(zhí)掌雍仲神衛(wèi),專門負責(zé)內(nèi)外情報。
勃倫贊刃振作精神:“好,只要二兄再多勝幾場,看看李元芳還怎么耍威風(fēng)!”
贊悉若大笑:“我們五兄弟同心協(xié)力,立下不世之功業(yè),指日可待,何須在意那區(qū)區(qū)一個唐人?”
勃倫贊刃重重點頭:“嗯,我都聽大兄的!”
目送五弟離開,贊悉若的神情沉靜下來:“李元芳!”
想到那個年輕的副使,和至今沒有將囚犯交出來的王妃,他喚來親信:“現(xiàn)在那些孫波女子還在宮內(nèi)?”
親信道:“稟大論,還在。”
想到外界盛傳,噶爾家族原是蘇毗國的奴戶,贊悉若露出厭惡,吩咐道:“去看看她們與贊普王妃說些什么,有不臣的話,定要記下來!”
很快有宮內(nèi)眼線回報:“她們在討論唐人的元日新年。”
……
大殿之中。
贊普今日不再昏沉,清醒地靠在背椅上。
才三十五歲的他,老得卻像個后世程序員,臉上生出皺紋,頭發(fā)都花白了,所幸精神還不錯。
因為下方蘇毗女子分兩側(cè)而坐,中央站著一個小小的身子。
上官婉兒穿著吐蕃人喜歡的大紅衣服,顯得更加喜慶,俏生生地拱手道:“婉兒給贊普百年!給王妃拜年啦!祝你們大吉大利,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吉祥如意!”
贊普取出一個紅紙包裹的信封,王妃笑吟吟的接過,卻不遞給眼巴巴的孩子,調(diào)笑道:“婉兒,唐人真的發(fā)大紅包么?”
上官婉兒理直氣壯的道:“師父說過的,新年給紅包就是可以壓歲,保佑歲歲平安!我們大唐的宮內(nèi),也確實有春日撒錢的習(xí)慣,相信以后越來越多人,會自覺包紅包的!”
看著她小財迷的模樣,殿內(nèi)上下都笑了起來,空氣里洋溢著歡樂的氣氛。
隨著這段日子的入宮,婉兒不僅展現(xiàn)出聰明伶俐的一面,嘴還特別甜,早已成為大家的開心果。
不過她關(guān)于紅包的習(xí)俗,還真沒說錯。
紅包的雛形就是從唐朝開始,但只在宮內(nèi)流傳,到了宋朝,才在民間也流傳開來。
過新年時,長輩給晚輩發(fā)紅包,稱之為壓歲錢。
王妃十分滿意,將紅包遞到上官婉兒手中。
婉兒一捏,就知道里面是金葉子,撲上去抱住她,笑眉笑眼的道:“謝謝王妃!”
王妃也抱住她親了親:“小娘子真乖!”
贊普則好奇的道:“大唐的新年還有什么習(xí)俗啊?婉兒,你說來給我們聽一聽?”
上官婉兒松開手,退回階下,輕輕咳了一聲,開始介紹:
“首先是假期,我們大唐的春節(jié),放七天假,前后延伸,從臘月二十八開始,一直到正月初四,都是休息的。”
“不過元日那一天,卻有一場大朝會,是一年里最隆重的朝會,群臣必須到場!”
“圣人要身穿冕服,接受百官和各藩國使節(jié)的朝賀,太子和皇子要為圣人獻壽禮儀,中書令上奏地方賀表,戶部尚書呈上諸州的貢獻之物,禮部尚書呈上諸藩國的進貢,奏宮廷雅樂,賜宴群臣……”
“對了,還有許多西域國家,會精心準備表演,取悅圣人!”
贊普聽得露出由衷的羨慕:“萬國來賀,不愧是天朝上國!”
王妃則為那種權(quán)勢悠然神往:“還有呢?”
上官婉兒記憶力極好,李彥只跟她說了一遍,就記得十分清晰。
而李彥也沒有正式參加過,是聽李德謇描述過的,口口相傳下,不知不覺中就加了濾鏡:
“我大唐各州縣的刺史和縣令,也會早早派出使者呈上賀表,或者自己親身進京賀朝。”
“有品級的官員,那一早都要到場,據(jù)說下仆舉火點燈,在宮城內(nèi)燃起的火把,就將天空都照得亮堂。”
“群相帶著眾臣入含元殿,臣子們除了穿正式朝服,還允許佩戴飾物,爭奇斗艷,最關(guān)鍵的是還有賀年駢文,元日詩詞,這些都是可以獻給圣人的,歷代都留下佳作,流芳百世!”
王妃卻注意到了之前各州縣:“地方賀文如何處理?你們大唐的圣人也會一道道閱覽嗎?”
上官婉兒道:“有時候會,有時候會選擇幾道,由宰相宣讀!”
聽到宰相一詞,贊普眼中閃過陰沉:“看來大朝會,也免不得由宰相操勞啊!”
上官婉兒點點頭:“師父說過,宰相們確實很辛苦的,他們年紀都大了,元日朝會這一通辛勞,若無圣人龍氣庇護,實在是吃不消!”
贊普和王妃聽得呵呵笑道:“你師父說話真有意思!”
說得好啊,如果沒有龍氣庇護,那些宰相豈不是得去死?
但想想祿東贊死了沒多久,他的五個兒子又都年輕,最大的贊悉若也正當壯年。
可惜啊可惜!
上官婉兒想到任務(wù),等他們笑完后,又接著道:“不過這一天臣子們也很緊張呢,大朝會關(guān)系重大,所有御史都會盯著,如果臣子有失儀的地方,立刻就要指出來。”
王妃眉頭一揚:“指出來后呢?”
上官婉兒道:“輕的罰去俸祿,重的就要罷官!”
這是有實際例子的,唐朝著名書法家柳公權(quán),就在元日上朝時,被御史抓到了把柄,險些罷相。
那年他老人家都八十多歲,元日大朝會,領(lǐng)著百官氣喘吁吁的把一通禮儀做完,累得七葷八素,讀賀表時,舌頭沒聽使喚,就念錯了幾個字,被殿下豎著耳朵找碴的御史聽到了,上表彈劾,要罷掉他的相位。
這實在過分,那么大年紀的人了,有個口誤很正常,瞧瞧后世那個拉稀的,整天說錯話。
圣人也覺得柳公權(quán)冤枉,大手一揮,從輕處分,罰了一年工資完事。
當然,這些是未來發(fā)生的事情,柳公權(quán)現(xiàn)在還沒出生呢,李彥對上官婉兒說的時候,沒有具體指向誰,只是強調(diào)了御史的作用。
“連宰相的錯誤都能嚴厲指出!”
贊普對比一下吐蕃國內(nèi),與王妃對視一眼:“大唐的御史么?”
這一定是體制的問題,他們不禁陷入了沉思。
上官婉兒見氣氛有些沉重,眼珠滴溜溜轉(zhuǎn)著,又歡聲道:“元日這天,還要點爆竹!”
贊普仍在思考,王妃卻知道凡是不能操之過急,重新浮現(xiàn)笑容:“爆竹是什么啊?”
上官婉兒道:“就是燃燒砍伐下的竹子,發(fā)出噼里啪啦的聲音。”
“瘟疫流行時,我唐人用小竹筒裝硝,導(dǎo)引點燃,就能用硝煙驅(qū)散山嵐瘴氣,減少瘟疫的流行。”
“此后很多人家,都流行用爆竹避山臊惡鬼,驅(qū)瘟逐邪呢!”
贊普有些動容:“那是好物啊!”
吐蕃這邊爆發(fā)過一場不小的瘟疫,松贊干布的死因有一說,就是染疫病而死。
只是對于導(dǎo)引點燃,燃燒竹子,他們沒怎么聽懂。
因為其中涉及到了硝石,也就是火藥。
火藥在唐朝已經(jīng)得到了相當程度的發(fā)展,與爆竹結(jié)合起來,也誕生了鞭炮的雛形。
這個推動者目前還活著,已經(jīng)在李彥的建議下,被內(nèi)衛(wèi)招收了,是特殊型人才,名叫李畋(tián)。
爆竹攜帶不便,并且很不安全,李畋早有了以紙代竹的想法,以前是資金不足,現(xiàn)在有了內(nèi)衛(wèi)支持,已經(jīng)開始研究鞭炮了。
上官婉兒聽師父說,鞭炮有大用,這方面不能說,她話音一轉(zhuǎn):“我們元日還要守歲,婉兒今夜回去,也要通宵不睡呢!”
王妃意味深長地道:“你這小娘子動腦筋動多了,晚上很是瞌睡吧,今夜要撐住哦!”
“我一定能撐住!”
上官婉兒握緊小拳頭給自己鼓勁,又有些喪氣:“我如果像師父就好了,他最擅長一夜不睡,精神還特別好呢!”
王妃瞇起眼睛:“整天師父師父的,你師父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
……
李彥是個瀟灑的摸魚人。
宮內(nèi)走徒弟路線,默默影響,使節(jié)團這段時間,就安心在大論府住下。
吃喝用度,全與大唐一致,還擔(dān)心什么,好好享受唄!
連春節(jié)也給安排上。
李彥正張羅著使節(jié)團上下,過一個熱熱鬧鬧的新年。
這是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二個新年。
第一個新年,他還自閉著,努力適應(yīng)沒有現(xiàn)代設(shè)施的古代環(huán)境。
第二個新年,已經(jīng)融入其中,并且開始扇動蝴蝶翅膀,改變地方,改變大唐,乃至改變世界。
而相比起后世冷冷清清的新年,這時是真的有年味,哪怕身處異國他鄉(xiāng),使節(jié)團內(nèi)也洋溢著熱鬧的氣氛。
點爆竹、屠蘇酒、五辛盤、守歲,還有李彥推動的發(fā)紅包、吃餃子和寫春聯(lián)。
此時小王子在外面點爆竹作死,沈巨源盯著屠蘇酒,嘴饞不已,卻由于喜歡耍酒瘋不被允許喝。
楊再思親手做了五辛盤,用蔥、蒜、韭、蓼蒿、芥,五種辛嫩之菜,雜和食之,辛同新,取辭舊迎新之意。
最后李義琰揮筆寫下春聯(lián)。
李彥在門前貼好后,不禁詩興大發(fā),在心中吟詩一首: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借辭舊迎新,寓意變法改革。
吐蕃,我看你們的體制很成問題,也該尋思著變一變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