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偉親自督辦的事,自然沒有半點問題,當晚朱長貴就被紀檢的工作人員帶走,然后他的辦工室、家都被搜索,就是和他親近的人,也被帶走協助調查。
而朱長貴也沒令人“失望”,在朱家當場搜出一百多萬現金還有二百多萬的存折,煙酒、名貴首飾一批,經過連夜審理,還挖掘出一批證據證詞,在大量的證據面前,朱長貴心里最后防線崩潰,于是一五一十地交待自己貪污受賄的事實。
不僅貪污受賄、權錢交易,生活作風也不檢點,與有夫之婦有不正當關系,還包養了一名女大學生。
沒人去搭救他,因為所有人都知道,朱長貴已經判了“死刑”。
朱長貴倒下了,他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他怎么凄慘趙風不理會,因為趙風要想著怎么安排九邦的新廠房。
朱長貴被扳倒后,新官上任,趙風走的是正常的商業手段,沒有什么特殊要求,租用原來福緣的廠房自然不是問題,一口氣簽了十年的長約后,在租金方面也獲得優惠。
“風哥,想什么呢。”看到趙風有些感觸地站在原福緣廠房的大門,遲遲沒有進去,胖子不由好奇地問道。
簽下租約后,趙風就成了這處廠房的合法使用者,不知為什么,故地重游,再次來到廠房的門口時,心情有些復雜。
記得第一次出現在這里時,心情有些忐忑不安,也有點不太樂意,因為趙風是被唐雨騙上船的,用要挾的手段,而胖子也很不高興,因為進廠后不能在街上洗金,收入直線下降,還沒有自由。
然而,二人的心態很快就變了,趙風得到重用,有機會做S級珠寶,在福緣攢下第一桶金還有名氣,而胖子也收獲了愛情。
三年前,二人踏進這個門口時,身份還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員工,就是趙風和胖子也想不到,三年之后,二人是以主人的身份回到這里。
趙風是從這里,由“野路子”轉變成正規,由違法變成守法。
這里,是夢開始的地方。
“有點感慨,沒想到時間過得這么快,而事情變得這么復雜。”胖子有些感概地說:“有些時候,我都覺得自己是在做夢。”
鄧飛搖搖頭說:“其實,我也沒想到。”
趙風和胖子剛進福緣時,鄧飛對二人有點不屑,覺得趙風名不副實,而胖子愚蠢像豬,甚至還在背地里議論,趙風是不是唐雨的姘頭什么的,誰會想到,當初這二個不起眼的人,三年后搖身一變,成為這里的主人。
“好了,我們進去看看吧。”王成笑著說。
趙風點點頭,示意胖子開鎖,推開那扇厚厚的鐵門,然后一起走進去。
石桌上積了厚厚的灰塵、地面散著不知從哪里吹來的紙屑、沒人打理的花壇已經生命力強大的雜草占據、角落里、窗戶上有很多蜘蛛網,不少門窗生了銹,還有很多地方都出現了青苔。
一陣冷風吹來,吹起地上幾片落葉和紙屑,那旋轉的雜物,仿佛在訴說人感傷的故事。
看著這破敗的景像,誰會想像得出,這里曾是香港名牌企業福緣首飾的生產工廠?
“風哥,看來要收拾一下才行。”楊舒看了看有些破壞的情境,忍不住開口說道。
福緣倒閉后,這里就沒了人氣,而物管對這里也愛理不理,就是大白天,還看到有老鼠在亂竄。
不是自家的東西,就是不懂得愛護和珍惜。
王成附和道:“這里太大了,我們不僅要收拾,也得看看這么大的地方,怎么安置。”
九邦設在大塘工業區外的廠房,容量大約是600多人,但是福緣這里,最少也能安置過千人,地方一下子擴大了二倍,怎么用也是一個問題。
趙風看了看身邊的人,然后開口說:“怎么收拾、怎么安置,其實我想你們拿主意,因為,這里你們說了算。”
鄧飛有點不解地說:“風哥,你的意思是?”
“你們跟我,也有二年,這二年辛苦大家了,我們關系這么好,客套的就不說了”趙風突然語出驚人地說:“我想讓你們都當老板。”
趙風的話一出,在場的人臉色大變。
鄧飛有些結結巴巴地說:“風哥,是不是我們哪里做得不好?”
“是啊,風哥,其實在薪金方面,要是高的話,調整一下我沒意見。”周小軍連忙說道。
老板只有一個人,趙風說讓大伙做老板,這是什么意思?要炒人?
好不容易熬過來,這是要卸磨殺驢、過橋抽板?
趙風看到眾人吃驚的神色,知道他們誤會了,馬上解釋說:“你們想到哪去了,我是那種無情無義的人嗎?”
楊舒小心翼翼地說:“風哥,那你的意思是?”
趙風開口道:“我準備把工作分包出去,讓你們做承包者,例如說,版部就歸楊舒負責,鑲嵌部是楊飛,摩打部是王成負責,執模部由周小軍負責。”
說完,趙風開始解釋,公司產生訂單后,就分發給在場的人,把工價也分給他們,到時他們負峽交上合格的產品就行,和外派單有些相似,不同的是,九邦外派的對象只有一個,而負責人也沒有推卸的責任。
鄧飛他們也可以接外面的外派單,前提是做完的九邦的生產任務。
當然,不同的部門,有不同的權利和義務,鑲嵌部最簡單,給多少貨,就結算多少錢,而執模、摩打這些,有損耗和供應方面的關系,趙風覺得給他們分股份比較合適。
而投入巨大的起版部,現在不僅做九邦的貨,還接了很多外面的訂單,每個月都上交大量的利潤,趙風傾向于合作分紅的模式。
至于微鑲部、QC部、配石部這些要害部門,趙風決定還是留在自己手里。
一句話,就是調動手下的積極性、與他們分享公司成長的紅利,雖說賺少一點,但是有利地公司的長治久安。
做出這個決定,趙風是經過深思熟慮。
九邦成立初期,沒什么貨源,也招不了幾個人,鄧飛、楊舒、王成他們,又是領導又是工人,身先士卒地工作,就是通宵達旦地加班,也無怨無悔,所有人都擰成一股繩,都想爭一口氣,為九邦作貢獻。
但是,這種不計酬勞的付出,肯定不能長久。
沒有人會一直保持那種工作熱情和奉獻精神,特別是九邦發展了,趙風賺得盤滿缽滿,而手下還是拿那么一丁點工資,收入的懸殊,到時心里感到不平衡,就有可能產生事端。
孔子說,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同的環境,就要有不同的對策,簡單來說,就是結束前面“大鍋飯”的狀態,準備“承包到戶”。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