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被成功鏟除,接著就開始清除閹賊黨羽,力求除惡務盡。從天啟七年(1627年)至崇禎二年(1629年),清查閹黨逆案的羅網撒開。除首逆魏忠賢、客氏之外,魏良卿也被斬首抄家。其他分列七類、共計258人,分別定罪處置。</br> 與此同時,崇禎帝下令拆毀各地為魏忠賢建造的祠堂,規定宮中內監不得擅自出京,并要求各地鎮守的太監立即辦理移交手續,火速返回京城。到此為止,崇禎帝成功完成了清算魏忠賢及其閹黨的任務,從而褒揚了正義,鏟除了邪惡,讓朝廷內外人心大快。</br> 經過崇禎皇帝的一番努力,朝綱趨于穩定,官員也恢復了正常的秩序。但是這大明朝并沒有因此一帆風順,等待崇禎皇帝的,還有更大的考驗和挫折。</br> 崇禎元年開始,陜西就開始鬧饑荒,饑民四處逃難或淪為強盜。這些現象還在逐年加強,饑荒面積越擴越大,陜西,山西,河南,浙江,江西,山西,山東等地災害連連,出現了父子,兄弟,夫妻相食的悲慘現象。由于閹黨專權,貪墨成風,造成國庫空虛,地方財政吃緊,致使賑災不利,全國各地,盜匪橫行,民變暴亂,此起彼伏。</br> 袁崇煥寧遠、寧錦兩次大捷,致使努爾哈赤抑郁而終,皇太極繼承汗位,利用大明朝內耗的時機,穩固政權,積蓄力量。并于1629年再次起兵,攻打錦州。</br> 崇禎皇帝說道,”諸位愛卿,如今我大明正是危難之際,連年旱災,致使大部地區饑民嗷嗷待食,國家卻無以為繼,又有皇太極率兵攻打錦州,接連告急求援,不知諸位愛卿可有良策啊?“</br> 眾人一聽,都陷入沉思,一時無語。過了好一會,崇禎皇帝見大家都不發言,便走到福王爺近前,說道,”王叔,朕有一件寶貝要物歸原主,你來看。“說著,崇禎皇帝將金絲軟猬甲遞了過來。</br> 福王爺一見,竟然是金絲軟猬甲,心中立刻就警覺起來,腦子開始急速的轉動思考。稍頃片刻,福王爺就有了辦法,連忙俯身跪倒,說道,”皇上,這是臣的過錯,只要皇上既往不咎,臣愿意將此物上的東西,全都捐獻出來,雖然只是杯水車薪,也是臣的一片赤誠之心。”</br> 崇禎皇帝等的就是這話,連忙雙手攙扶福王爺,說道,“王叔,說哪里話來,朕只是將這金絲軟猬甲歸還與你,并無其他意思。竟然王叔如此識得大體,體恤我大明的艱難,朕在此大禮謝過啦。”</br> 說著,崇禎皇帝竟然要為福王爺行跪拜之禮,福王爺哪里敢受皇上的大禮,連忙相攙拒絕。崇禎皇帝再次重新落座,詢問何人去迎戰皇太極為妥?”</br> 袁崇煥說道,“皇上如果信任袁某,袁某五年可以收復遼東。”</br> 崇禎皇帝一聽大喜,袁崇煥隨即又說道,“五年復遼的計劃不容易完成,陛下既然敢相信臣,臣絕不敢推辭這艱難的任務。但是五年內,戶部轉運軍餉,工部供應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調兵選將,必須朝廷內外事事配合,才能有所成功。\"崇禎皇帝點頭應允。</br> 袁崇煥說道,”此前先帝之時,臣鎮守遼東,朝中經常有人誹謗非議,致使行事處處掣肘,各級統領督辦,無法協調,行動無法統一,才導致失利,這次一定要避免重蹈覆轍。“</br> 崇禎皇帝思忖片刻,賞賜袁崇煥尚方寶劍一把,并賞賜蟒袍玉帶、銀幣,袁崇煥認為蟒袍玉帶有不妥之處,就婉言相告,推辭不受。英國公和福王爺對此爺十分敬佩袁崇煥。</br> 崇禎皇帝第二天再次召見了袁崇煥和福王爺,這次也一起召見了王正陽。崇禎皇帝還是尊稱王正陽為義兄,對王正陽說道,\"義兄,袁崇煥已經接任薊遼總督,迎戰皇太極的虎狼之師,不日即將到任。此時正值國庫空虛的危急時刻,幸有王叔以大明江山社稷為重,將金絲軟猬甲上的財物捐出,朕才可以作為軍餉,置辦輜重迎敵。”</br> 王正陽說道,“福王爺一片忠心,令人敬佩。”福王爺說道,“王掌門江湖義士,都能為我大明舍生忘死,區區身外之物,本王慚愧啊。”</br> 崇禎皇帝說道,“義兄,朕想讓你陪著王叔去洛陽走一遭,請義兄協助王叔,一部分送往京城,一部分折成銀兩軍餉,送往遼東。不知義兄可愿前往?”</br> 王正陽說道,“遵旨,皇上詔命,王某豈有不從之理。”</br> 從皇宮出來,袁崇煥和王正陽拱手施禮,和福王爺作別,之后兩人就一起來到信王府,和大家商議去洛陽之事,也是置酒為袁崇煥大人踐行。</br> 眾人一聽袁崇煥重新被啟用,鎮守遼東,并且皇上還賞賜了尚方寶劍,都十分高興,紛紛舉杯,向袁大人祝賀,袁崇煥一身本事,重新得以施展,也是很高興,來者不拒,和大家開懷暢飲。</br> 王正陽說道,”皇上詔命,讓我們隨著福王爺去洛陽,取出寶藏內的財物,一部分運來京城,一部分籌作軍餉,從洛陽運抵遼東。不知大家意下如何?“</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