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毛片免费看-欧美 日韩 人妻 高清 中文-一本色综合亚洲精品88-加勒比无码一二三区播放-亚洲欧美精品av在线观看-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日本三级日产三级国产三级-暴躁老外玩minecraft-日韩欧美亚洲一区二区四季

第四部分無意識的有能

    ,最快更新不抱怨的世界 !
    第九章臻入化境
    真誠的分享
    四年前,我那做警察的二十三歲的長子,在開車時突發腦出血。細節在此不多描述,總之這是段漫長的旅程。但一路走來,我們全家始終憑借對上帝的信任以及無條件的愛互相扶持。
    班正在復原當中(所有的醫生之前都說他熬不過來),也心平氣和地接受了自己的殘疾——這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一項要修習的功課。而神的恩典也在他心中滿溢。
    班有輕微的失語癥,右半身失去行動能力,反應也有些遲緩,但他持續進步著——而且他從不怨天尤人。這就是我們需要手環的原因。如果班可以無怨無艾地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我們其他人當然也行。我希望那些在復原之路上幫助過班的人,都能夠拿到手環。
    非常感謝您,同時要祝您好運,順利完成使命。您和貴教會已經產生了莫大影響!
    ——諾琳·凱波
    康涅狄格州史東寧頓市
    “陽光在我的眼中閃耀,但我幾乎什么都看不到,也做不成我應完成的任務。
    憎恨這鮮活生動的光輝,我開始抱怨。
    突然我就聽到了空氣中回蕩著盲人手杖敲擊地面的聲音。”
    ——厄爾·馬塞爾曼(Earl Musselman)所謂“盲眼魚”有好幾個品種,其中大部分都可以在美國密西西比三角洲一帶的石灰巖洞穴區找到。成年的盲眼魚身長五英寸,幾乎沒有什么色澤,且所有品種中只有一種是有眼睛的。科學家推測,可能是多年前大陸板塊或水道發生變化,它們被困于洞穴中,只能在那里生存。由于完全被黑暗包圍,什么也看不見,這些魚逐漸適應了洞穴的環境。
    經過世代的繁衍,盲眼魚身上能保護魚皮不受日曬的色澤已不復見,因為那再也派不上用場了。同樣的,盲眼魚也不必靠眼睛來繁衍后代。
    在你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努力成為不抱怨的人之后,你會發現自己已經改變了。正如盲眼魚在世代繁衍之后,沒有用處的器官和功能就會退化、消失。你也將發現,自己的心靈不會再制造那些曾習以為常的愁苦洪流了。你不說抱怨的話,于是心中的抱怨工廠也就關門大吉了。你已經旋緊栓塞,水井也干涸了。借由改變自己的言語,你已經重塑了自己的思考模式。對你來說,你已經可以“無意識”(毫無所覺)地達到“有能”(不抱怨)的狀態了。
    我組織、主持過一個不抱怨的研討會。在會議中,我希望讓觀眾們感受一下當所有人都抱怨時,整間屋子里的負能量究竟會有多大,同時我也想讓他們練習一下如何在抱怨后移動手環,所以我請所有的與會者兩兩搭檔,輪流抱怨并移動手環。
    “沒有人能通過抱怨到達成功的頂峰?!?br/>     ——弗蘭克·柏杜(Frank Perdue)我注意到有一位女士沒有找到搭檔,所以我就跟她一起做這個練習。她首先抱怨了自己的母親,然后移動了手環,期待地看著我,告訴我該我抱怨了。我站在那里,卻完全說不出話來。我想不出來任何可以抱怨的東西,即使是我在腦海中想到了一些可抱怨的東西,我也意識到自己很難組織語言將它們表達出來。
    過去幾個月,我一直在仔細檢查自己說的每一句話?,F在,我的思想已經轉變了,我心中的抱怨工廠也就關門大吉了。而且,我已經習慣于捕捉自己的抱怨,并將其扼殺在搖籃里。因此,我現在感覺只要自己一抱怨就會有晴天霹靂。
    我現在已經達到了無意識的有能階段。抱怨于我,如光線于盲眼魚一樣。我已經喪失了抱怨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努力做出改變后,我變得快樂多了。
    這就是為什么對所有連續二十一天不抱怨的成功者,我們會頒發“快樂證書”而不是“不抱怨證書”。所有堅持下去、挑戰成功的人都會感覺到自己變得更快樂了,我們希望通過“快樂證書”來讓他們認清自己的真實轉變。
    一旦你挑戰成功了,請登錄我們的網站,下載你的“快樂證書”。你堅持了下來,取得了成功,你的生活因此會產生積極的、令人興奮的改變。
    在“無意識的有能”階段,你不再只是關注傷害而喊“痛”,而是把心思都放在你想要的東西上。你也開始注意到如何表達自己的期望。不只是你自己更快樂了,連你周遭的人們似乎也更快樂了。你會吸引那些樂觀向上的人,你的積極天性將激勵身邊的人進入更高的精神與情緒層次。借甘地的觀點來說,你本身就體現了你希望在世界上看到的改變。當一切進展順利時,你的第一反應是:“當然會這樣!”當困難出現時,你不會對其他人提起,不會讓它有擴散的機會,而是開始尋找其中隱含的祝福。而且,你尋找,就必尋見。
    在“無意識的有能”階段,你還會注意到另一件事,那就是當周遭的人開始抱怨,你竟然會覺得很不舒服,仿佛有一股非常難聞的氣味突然飄進室內。因為你已經花了那么多時間檢視自己、對抗抱怨,所以當你聽見別人口中吐出怨言時,就好比在神圣的寧靜時刻里出現了嘈雜的鐃鈸聲。然而,即使旁人的牢騷聽來很不順耳,你也覺得沒有必要指正對方,而只是觀察著這樣的現象——因為你既不批評,也不抱怨,對方也不必為自己的行為辯解。
    你會開始為了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連以前覺得理所當然的事也不例外。以我自己而言,我曾這樣想過:“要是我最后一次梳頭時知道那是我自己最后一次有機會梳頭,我就更能享受這段時光了。”(如果你不懂,請看看我在本書封面勒口上的照片吧。)當你已經穩定地處于“無意識的有能”狀態,你心中的預設立場會是欣賞與感恩。你仍然有自己渴求的目標,而且這樣很好?,F在,帶著新發現的正面能量,你仍然渴求的目標會在你心中具體成形,而且你會明白,就算是現在,你也在朝著這個目標步步接近。
    “偉大永遠不會垂青那些不求上進的人?!?br/>     ——《嘉言集》
    你的財務狀況可能也會跟著改善。錢本身并沒有價值,它只是一些代表價值的紙張與硬幣。當你更加珍惜你自己和你的世界,你就會釋放某種吸引力場,為自己招攬更廣的財源。大家會想要提供給你一些以往你可能需要付費購買的東西。我認識的一個人就接受了好幾種免費的專業服務,因為提供這些服務的人喜歡他,喜歡他身上散發的能量。同樣的事也可能發生在你身上。
    認真看待任何微不足道的小事,并且時時感恩。如果有人為你開門或好心幫你提東西,把它們當成是這個宇宙對你的豐盛的祝福,如此一來,你就會吸引來更多的祝福。
    人們都更愿意和積極、快樂的人相處。既然你就是這樣的人,另一種改善你財務狀況的渠道可能就是加薪或者更多的工作機會。
    決定一個人工資水平的是以下三點:1.·對你所做的工作的需求。
    2.·你工作的能力。
    3.·找到替代者的難度。
    一個人只要經過訓練就能做大部分工作,但是一個能以自己的正能量點亮整個辦公室的人,在工作場所中像金子一般寶貴。
    我曾經在華盛頓州西雅圖的一家廣播電臺工作。我們的前臺接待名叫瑪莎,她有著我所見過的最開朗、最燦爛也最真誠的微笑。她總是不吝贊美,衷心喜悅,愿意為任何人做任何事。在辦公室里,你時時可以感覺到她的存在,而每個人也都發現,自己因為瑪莎而變得更愉快、更有創造力了。
    離職幾年后,我回到這家電臺去探訪朋友,覺得這里有點不一樣了。站在大廳里,我感覺整個電臺的氣氛和感覺都不一樣了。就好像有人用了比較暗的顏色粉刷墻壁,或是照明出了什么問題。
    “瑪莎呢?”我問道。
    銷售經理說:“她被別的公司挖走了,薪水是我們這邊的兩倍多?!彼奶帍埻艘幌?,又追加一句,“那家公司賺到了?!?br/>     瑪莎快樂昂揚的性格所散發的熱力,影響了這家電臺的每個人;而她的離職,則使全體員工的快樂程度和生產力都降低了。業務員說,當沒有瑪莎接電話時,客戶的抱怨不僅增加了,也變得更為激烈了。
    成為不抱怨的人,還能獲得另一份最重要的禮物,就是你對家庭造成的影響力。你的孩子一般都會以你作為自己的榜樣,并且學習你對生活的態度。他們會受到你的影響,像你一樣看待事物。
    我還記得小時候我爸爸在廚房忙碌的模樣。他每次做菜,都會拿一條擦碗盤的抹布掛在左肩上,而且稱它為“左肩烹飪巾”。他總是掛著這條烹飪巾,要從爐子上端起熱食或是要擦掉手上的東西時,這條抹布就能派上用場?,F在,只要我進廚房做菜,你就會發現我也掛著自己的“左肩烹飪巾”,而且絕不會在右肩上,一定是在左肩。爸爸以前這樣掛,現在我也這樣掛。
    或許我爸爸也是看他爸爸這樣做,就跟著掛起來了——誰曉得呢?我只知道,這是我從他身上學來的習慣,對于這個習慣我從來沒有多想過。我父親從來不曾刻意把這獨特的作風灌輸給我,但他的身教確實發揮了作用。
    作為父母、祖父母、叔伯姨嬸等,你也是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年輕人。孩子們變成他們看到的大人的樣子。現在,你知道了抱怨究竟有多大的毀滅性,你希望你的孩子也養成抱怨的習慣嗎?你希望他們的世界觀灰暗,感覺自己就是一個受害者嗎?
    近來,在一次講座之后,一位女士過來問我:“我如何才能讓我的死孩子不再抱怨那些小事?”然后,她又跟我很詳細地抱怨自己的孩子帶來了多少問題、麻煩。
    我知道,她的孩子只是在模仿她的語言和態度,于是告訴這位憔悴的母親:“也許你應該首先自己做到不再抱怨?!?br/>     她惱怒地看了我一眼,說:“要不是有我那個死孩子,我才不會抱怨呢!”
    我只能嘆氣了。
    我發現,在我們開始不抱怨的生活方式之前,我都在教導莉亞:全家人的晚餐時間就是抱怨和講閑話時間。現在,我感到非常欣慰,我們在晚餐桌上談的凈是當天發生的事情。這才是我想傳承給她的,而她也將以身作則教給她的孩子,世世代代綿延下去。
    不抱怨的人一般能更輕松地獲得自己期望的東西,因為人們喜歡幫助那些樂呵呵的人,而不是那些對他們嚴加苛責、長篇大論的人?,F在,你不再抱怨,大家都更想和你共事或為你工作,而你會締造更高的成就,得到更多的收獲,遠勝過自己夢想所及。給它一點時間,同時仔細觀察,這一切就會發生。
    常有人會這樣問我:“那我所強烈關注的社會議題呢?如果我不抱怨,要怎樣才能造成積極的改變呢?”重申一次,改變源于不滿。只要有人像你一樣,發現事情的現況與理想狀態之間有落差,改變就會發生。但不滿只是開端,不能成為結果。
    如果你抱怨某種狀況,你或許可以吸引其他人跟你一起嘀咕、抱怨,卻發揮不了多少作用——因為你的關注點一直是現存的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然而,如果你能開始描繪挑戰不復存在、落差已經填補、問題也獲解決的光明愿景,你就可以振奮人心,促使人們做出積極、正面的改變。
    不抱怨的另一個好處就是,你會發現自己不再那么經常生氣以及害怕了。生氣就是害怕的外向表現。因為現在你已經不再是一個整天憂懼的人了,你也就不會再吸引那些生氣、害怕的人進入你的生命。
    在《靈魂的座位》(The Seat of the Soul)一書中,暢銷書作家蓋瑞·祖卡夫(Gary Zukav)寫道:“抱怨是一種操控的形式?!本拖裎覀冊诘谒恼轮刑岬降囊粯樱藗儽г雇菫榱瞬倏貏e人,掌握操縱別人的力量。
    “抱怨是一種操控的形式?!?br/>     ——蓋瑞·祖卡夫
    我有個朋友曾在一個小鎮做牧師,他所屬的教會找來了一位顧問,要幫助他擴展教會。
    顧問說:“找到他們害怕的東西,用那個東西激怒他們,他們就會對別人抱怨這種狀況。這樣會讓他們團結一致,吸引更多人進教會?!?br/>     這套方法似乎有違我朋友正直的人格,他認為自己的教會應該是去幫助有需要的人,而非激怒一群暴民。他打電話給另一位牧師同事,詢問這種恐懼和憤怒的技法在他的教會里實施成效如何。
    另一位牧師說:“非常好。這帶來了好多新朋友。問題是他們是一群驚惶又憤怒的人,一天到晚都在抱怨——現在我已經被他們整得焦頭爛額了。”
    我朋友所屬的教會逼他采納這個顧問的建議,但是他拒絕了。后來,我的朋友辭去了這個教會的資深牧師職位,成為醫院的牧師。他現在活得很正直,也很快樂。
    如果你想知道通過抱怨積累操縱力的例子,那么就請看羅伯特·普雷斯頓(Robert Preston)主演的經典電影《歡樂音樂妙無窮》(The Music Man)吧! 影片中,普雷斯頓飾演肆無忌憚、講話如連珠炮般的推銷員——哈羅德·希爾教授,負責兜售樂團用的樂器。他來到艾奧瓦州,向他的老友——由巴迪·哈克特(Buddy Hackett)飾演——問道:“這城里有什么東西可以讓我用來激怒大家?”哈克特告訴他,城里剛送來第一張臺球桌。
    希爾教授于是抓住了這個時機。他唱著歌到處宣揚,玩臺球會徹底敗壞道德,使全鎮陷入恐慌。
    當然,希爾解決臺球游戲所招致的“道德敗壞”和“集體歇斯底里”問題的辦法,就是讓年輕人全都加入樂團。杰出的銷售員希爾教授將樂器和制服賣給每個人,因此扭轉了頹勢。他為了自身的利益而煽動抱怨的焰火,操控了城里的人民。
    祖卡夫說得很正確。抱怨是對你的能量的操控。既然你已經是個不抱怨的人了,當有人想用負面的言語來試圖操控你時,你就會警覺到。
    我離開大學后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銷售電臺廣告。我的老板告訴我,在寫廣告時,為了激勵人們購買,我需要包括兩個方面。
    “是哪兩個方面呢?”我問。
    “恐懼和欲望?!彼卮鸬?。
    他解釋說:“如果你想要讓別人買東西,就要讓他們覺得假如自己不買這個東西,可能會產生什么令人恐懼的后果。然后,告訴他們,如果他們買了這個東西,會有多好的事情發生?!?br/>     當時,經驗不足的我望著他,不大明白為什么要這樣。
    他繼續說道:“如果你不能讓人們相信假如他們買了某樣產品后能夠獲得多少收益,那么至少要嚇唬他們,讓他們知道如果他們不買會發生什么——這種方法屢試不爽!”
    就像電影中的哈羅德·希爾教授說的一樣,人們會通過抱怨來試著恐嚇你,讓你去做他們想要你做的事情;接下來,便是與“抱怨”如影隨行的“麻煩”了。
    “但是,抱怨不是有益健康的嗎?”
    媒體就不抱怨的現象采訪我的時候,總是想要把我和那些認為抱怨使身體、心理更健康的心理學家扯在一起。每當這時,我就會告訴他們,我并不想要改變別人。如果他們想要抱怨,那就盡管去抱怨吧!而且,需要說清楚的是,當碰到你能夠改正或完善的事情時,我并不主張保持沉默。不要退縮,也不要沉默,但是你要確保自己是在向那些能夠解決問題的人陳述事實。
    不要抱怨,只是陳述。
    至于那種認為“抱怨令人健康”的說法,請記住,抱怨的意思是:“一種包含能量的語言,它讓你將精力投注于當下存在的問題,而不是問題的解決方法?!币话銇碚f,抱怨中包含的能量是強烈的不快。“強烈的不快”就是詞典上對“生氣”一詞的解釋。所以說,抱怨往往是生氣的表達方式。
    有一種說法,認為表達憤怒是一種健康的行為。事實并非如此。
    布拉德·布什曼教授(Dr. Brad Bushman)為密歇根大學社會研究院的高級研究員,他花了將近二十五年的時間研究憤怒。他認為:“我們的研究成果清楚地顯示,發泄憤怒情緒會提高而不是降低人的攻擊性。”
    “我們的研究成果清楚地顯示,發泄憤怒情緒會提高而不是降低人的攻擊性?!?br/>     ——布拉德·布什曼教授
    在其發表的《好奇的思想——你的社會心理學》(The Inquisitive Mind—Social Psychology for You)(http://www.beta.in-mind.org)一文中,布什曼寫到了“宣泄論”(catharsis theory)?!靶拐摗笔切睦韺W上用來指稱釋放憤怒的術語。
    宣泄論認為,表達憤怒可以讓情緒得到健康的釋放,所以說對人的心理很有好處。宣泄論可以追溯到弗洛伊德甚至是亞里士多德,聽起來非常吸引人。不幸的是,事實和科學研究證明,發泄怒氣并不能產生任何積極作用,反而會傷害人類自我及其周圍的人。
    拉斯維加斯的兩位魔術師佩恩和泰勒致力于破除人們的錯誤理念,在他們的網絡節目Bulls**t!中,他們邀請布什曼教授證明自己的觀點。
    布什曼邀請六個大學生參與這一心理實驗。其中,每個學生都待在一個小房間里,實驗工作人員給他們每人一支筆、一張紙,讓他們自己命題寫一篇文章。差不多三十分鐘后,布什曼的研究助理約翰收上了這些作文,并告訴學生們其他學生會評價他們的作文。
    事實上,根本沒有什么其他學生。約翰在學生們的作文上方用紅筆寫下:“不及格!我讀過的最差的文章?!比缓螅炎魑倪€給學生。通過錄像你可以看出,在自己的作文獲得差評后,學生們的臉上露出了憤怒的表情。
    約翰繼而給其中的三個學生發了枕頭,讓他們砸幾分鐘枕頭,以釋放由此引發的怒氣。
    另三個學生則被當作實驗參照,工作人員只是讓他們安靜地坐在那里冷靜幾分鐘。
    此后,約翰對每個學生說,現在他們每個人都有一個機會向點評自己文章的人“尋仇”。我們知道,其實根本就沒有其他學生,而是布什曼的研究助理約翰在學生們的作文上寫下了低分與差評;但是這些學生自己并不知情。
    走進每個學生的房間時,約翰都端著一個托盤,托盤上方有滾燙的調味汁以及杯子。約翰告訴學生們,他們可以選擇讓假想的“其他學生”喝多少調味汁作為懲罰。當學生按自己的心意把一定量滾燙冒泡的調味汁倒入杯中,工作人員測量了每個杯子的重量。
    結果非常有趣:那些砸過枕頭的(也就是表面上看來釋放過怒氣的)學生,往杯子里倒的調味汁更多。
    現在,讓我們來想一想:傳統的怒氣發泄說認為,砸過枕頭的學生已經釋放了怒氣,平息了心中的火焰,釋放了心中的惡魔,等等。事實上,在盡情釋放過后,相比于靜坐的學生,那些砸過枕頭的學生心中的怒氣和憎恨反而多得多。
    布什曼說:“我們的實驗結果顯示,比起什么都沒做的人來,發泄過怒氣的人的攻擊性是他們的兩倍。”
    這還只是實驗的第一部分。實驗的第二部分更好地向我們展示了發泄怒氣如何增強而不是減弱心中的不安。工作人員給學生每人一張紙,上邊列有一些沒有拼寫完全的單詞讓學生們補全。這張紙上寫有:C h o _ e A t t _ c _
    K I _ _
    R _ P _
    那些砸過枕頭,也就是根據人們的傳統認知已經釋放過怒氣、應當更加平和自信的學生,他們填寫的答案往往如下:C h o k e(窒息)A t T A c k(襲擊)
    K I L L(殺害)
    R a P E(強奸)
    而那些沒有通過砸枕頭釋放怒氣的學生則是這么填寫的:C H O S E(選擇)A T T A C H(連接)
    K I t e(風箏)
    R o P E(線)
    砸過枕頭的學生填寫出來的單詞更具暴力性。布什曼說:“發泄后,人們更具攻擊性?!焙唵蝸碚f,幾十年來,人們普遍接受的心理輔導人員、心理學家、大眾媒體廣泛應用的釋放怒氣法,其實是沒有依據的。
    不過,需要明確的是,有些人情緒受到了壓抑,需要釋放那些被壓抑的情緒。這個可以通過與有資質的心理醫生、心理輔導員合作完成。然而,當心理健康者的生活中出現令人壓力增加、心煩意亂的事件時,擊打、喊叫、尖叫、扔東西等試圖讓怒氣釋放的方法,其實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生氣時,在心中默數十下再說話;如果你非常生氣,那就默數一百下。”
    ——托馬斯·杰弗遜
    上周,我在我們不抱怨的世界Facebook粉絲主頁上發了一條信息,告訴人們釋放怒氣這一說法是沒有依據的,這立馬招致“專家”的抨擊。發泄怒氣早已變成一個“都市傳說”,人們都熱切地相信這個說法。但就如暢銷書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所言,釋放怒氣這一理念“變得很有黏性”,附著在我們的認知系統之上。
    不要忘記了,哥白尼發表《天體運行論》(On the Revolutions of the Celestial Spheres),提出地球繞著太陽轉而非太陽繞著地球轉時,受到了當時專家們的猛烈攻擊。
    我們從媒體或者一群所謂專家那里聽說了“釋放怒氣”的必要性,于是在現實生活中踐行了起來。在一篇名為《宣泄、攻擊、勸導性影響:終將實現還是自證預言?》(Catharsis,Aggression,and Persuasive Influence:Self-Fulfilling or Self-Defeating Prophecies·)的文章中,布拉德·布什曼博士和雷·F. 鮑邁斯特(Ray F. Baumeister)、安吉拉·D. 斯達克(Angela D. Stack)指出:“實驗參與者接觸過宣泄論,閱讀過那些聲稱攻擊性行為有助于減小壓力、減少怒氣的雜志后,往往會表現出更強烈的砸東西的欲望。”
    也就是說:當某個人聽說發泄怒氣對心理健康有好處時,就會接受這種說法,并且尋找機會發泄出來,認為這樣更有助于健康。
    但這是錯誤的。
    我意識到,對許多人來說,這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話題。因為太多人都相信宣泄論了。但是,僅僅因為千百萬人幾千年來都相信地球是平的,這并不能改變地球的形狀;僅僅因為相信宣泄論的人人數眾多,這也并不能使它真正成為能讓人生活得更快樂的有效辦法。而且,根據布什曼博士的研究,事實恰巧相反——發泄怒氣讓人生活得更不快樂。
    如果發泄怒氣讓我們變得更快樂,那豈不是最常抱怨的人就是最快樂的人?
    布什曼說:“對于那些不知道怎么處理自己的怒氣的人來說,如果他們的心理醫生讓他們發泄怒氣,那么請盡快換一個醫生吧?!?br/>     我不是心理學家,甚至從未在電視上扮演過心理學家。我在這方面的經驗,完全來自我棄絕抱怨后人生的蛻變,以及許多人跟我的無私分享——他們在不抱怨之后,都變得快樂、健康多了。對我來說,如果抱怨能讓我們健康,那我們國家——美國——的人民,就應該是全世界最健康的人。然而,在醫療系統堪稱全球最大最棒的美國,每年因心臟病死亡的人數比其他百分之九十三的國家還高。布什曼博士看出了其中的關系,他說:“表達憤怒者患心臟病的風險更大?!?br/>     “不抱怨者永遠都不會變得可悲。”
    ——簡·奧斯?。↗ane Austen)
    美國人還面臨高血壓、中風、癌癥與其他各種疾?。╠isease)的威脅——“disease”這個詞拆開來看,就是“不舒服”(dis-ease),你發現了嗎?
    路易斯維爾大學(University of Louisville)的心理學家麥可·康寧漢博士(Michael Cunningham,Ph.D.)指出,人類偏好抱怨的傾向,可能是從先祖在部落遇難時發出的一種警戒性呼叫進化而來。
    “哺乳類動物是一種會尖叫、哭鬧的物種?!笨祵帩h博士說,“我們會聲張自己的煩擾以取得幫助,或是尋求眾人支援來進行反擊。”如今,我們已不需要用激烈的抱怨來自我防衛了,但抱怨還是在演化過程中保存了下來,這是因為,就如之前所討論的,我們仍想從抱怨中獲得心理上與社會上的助益。
    當我們抱怨時,就是在說:“事情不太對勁。”當我們經常抱怨時,就是持續活在“事情不太對勁”的狀態中,因而增加了生活中的壓力。試想若有人經常對你說“注意??!”“小心哦,會有壞事發生”,或是“從前發生過不好的事,這就代表往后會有更多壞事降臨”,不斷指出你的周遭潛藏著危機與陷阱,你的生活難道不會備感壓力嗎?
    當然會。所以,如果你經常抱怨,那個按響警鈴的人就是你自己。你是在借由抱怨加重自己的壓力;你在說著“事情不太對勁”,而你的身體也會隨著壓力的出現發生相應的變化。
    談到集體的壓力,我想起了我大學母校里的軍校生——每當低年級生在路上遇見高年級生時,都要做出“挺直立正”的動作。所謂的“挺直立正”就是:軍校生必須將雙臂貼住身體兩側,縮下巴、繃身體,進入隨時準備好要作戰的狀態。而抱怨的時候,我們的心思專注于不對勁的地方,身體也會跟著有反應——我們的身心都處在“挺直立正”的緊繃狀態。我們的肌肉會糾結成塊,心跳加速,血壓升高。
    你覺得這樣健康嗎?
    2006年2月27日在福布斯網站上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美國銷售量最多的藥物排行榜中,前七名——沒錯,就是這樣——全都是用來治療因壓力過大而有所惡化的疾病的。光是2010年這一年,美國人在治療抑郁癥、胃痛、心臟病、哮喘與高膽固醇的藥物上,就花費了三千零八十億美元。
    你也許會認為:“好,我了解抱怨會增加壓力,而壓力會導致心臟病、抑郁癥及胃痛,但這可不包括哮喘與高膽固醇?!?br/>     2005年11月的《健康心理學》期刊(Health Psychology)上發表了來自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心理學家史戴托(Andrew Steptoe)及其同事所做的研究,詳細檢視了壓力對膽固醇的影響。在這項實驗中,史戴托博士與助手們讓一組實驗參與者處于充滿壓力的環境中,并測量其膽固醇指數。在歷經壓力事件之后,他們發現受試者的膽固醇指數都明顯上升了。壓力的確會提高膽固醇。
    至于哮喘,美國醫療網站 WebMD 的哈菲爾德(Heather Hatfield)說:“當我們的焦慮(壓力)程度開始提升時,哮喘癥狀可能會急劇加重。”壓力讓哮喘快速惡化。
    和心理學家或其他咨詢人員談論生命中遇到的挑戰與困難,借此渡過這些難關,也可能是健康的做法。好的心理學家能賦予這些事件以意義,并針對未來的理想生活提出希望,并提供建設性示范。然而,對朋友、同事、家人抱怨——通常被稱為“發泄”,可能只是讓自己放縱負面情緒的借口,并會招致愈來愈多的問題。更別說是和態度消極的人為伍,那更容易近墨者黑。
    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處理”生活中發生的事件,才更能掌握當前面臨的情境?!疤幚怼焙汀氨г埂笔莾苫厥隆!疤幚怼笔欠窒砟銓σ呀洶l生的事件有何感受,而不是去重塑這些事件。如果老板對你大吼大叫,你可能想和另一個人談論這個經驗,分享自己的感受。你可能會說:“他對我大吼大叫時,我覺得又驚訝又難過?!?br/>     當你在“處理”某項經驗時,要確定自己說的話都聚焦于你的感受,而不是你對這件事的解讀和說明。使用以下措辭:●·生氣●·難過
    ●·高興
    ●·快樂
    ●·憤怒
    ●·害怕
    ●·歡喜
    用第一人稱說:“你這么做時,我感到害怕?!?這句話里包括了你的經驗,而且你也正在處理這個經驗?!澳氵@么做,讓我覺得你是個渾蛋?!边@句話就只是責難,且在言語攻擊之前放上了“我覺得”。你的感覺就是最好的指標,顯示出你本著最理想的自我來過人生的成效如何;和另一個人討論自己的感覺,不旁述背景故事或是誰說了什么之類的情節,也是健康的事。
    即使是尋求治療專家的協助,也不要耽溺于任何痛苦的經驗太久。羅賓·柯瓦斯基博士發表過一篇名為《抱怨語言與抱怨行為:功能、先例與結果》的論文。其中她發現,談論問題本身會讓問題更加泛濫。她用精練的語句寫道:“談論癥狀讓癥狀加劇。”
    好的治療專家會知道該花多少時間和精力來處理過去,并幫助你運用已經發生的一切創造更令人向往的未來。心理治療是非常有效的工具,能夠幫助你了解自己的思維如何運作,教會你如何利用自己的力量選擇自己思考的東西、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史蒂芬·迪亞茲(Steven Dietz)的劇作《小說》(Fiction)中,有一個角色評論道:“作家不喜歡寫作,他們喜歡寫作完成后的結果?!蓖瑯拥模藗円膊幌矚g改變,卻喜歡改變后的模樣。盡管這非常困難,但你已經付出了意愿、時間和精力,不斷地移動手環,而且一再重新嘗試。你是一個新的人了,你已經改變了,并且這種改變會持續下去。赫赫有名的高級法院副檢察長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說過:“被新觀念拓展過的心靈,絕不會再縮回到原本的規模。”你已經成功了。
    如果你在閱讀這一章時,還沒有成功地做到二十一天不抱怨,就讓本章作為這一天即將來臨的應許吧。就像我之前反復說過的:堅持下去!
    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如果你已經在洞里了,就別挖了?!比绻浆F在為止,你的生活還是沒變得像你期望的那樣,那么,就別再通過抱怨把洞挖得更深了。
    在下一章中,那些挑戰成功、連續二十一天不抱怨的人會與你分享心得??纯此麄冊谧兊貌辉俦г购?,生活發生了怎樣可喜的變化吧!

芊澤花 美女的貼身保鏢 寵她 二綸新書寵妾滅妻這首輔夫人我不當了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女總裁的上門女婿女主角有幾個 軍少夜寵:小甜妻,乖! 北大差生 鳳明薇慕容驍 一夜燃情:厲先生如狼似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