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br>
溫靜的帖子又引起了老同學的一陣欷,但是很快就銷聲匿跡了。這是溫靜意料之中的事,網絡很大,大到看過的東西轉瞬就忘了,大到誰也不愿意在哪里停留下來,大到什么心意都可以沉入深海。</br>
從每天登陸幾次郵箱,到幾天登陸一次郵箱,慢慢的溫靜幾乎不抱期待了。盡管也會不甘心,但是這就是這個世界的態度,對死去的人,對消逝的愛,僅僅是瀏覽的時候在心里打了個旋,然后馬上就忘記了。</br>
所以當在超過對方發送日期五天后,溫靜在自己的郵箱里看到一封關于《夏旅》的來信時,她驚訝極了。</br>
發信的是一個高中生,她在附件里放了幾張雜志的圖片,以確定是否就是溫靜需要的那些。</br>
信的最后,她有些疑惑地問:“我媽媽說也許是個騙局,但是我沒發現這個雜志有什么地方能讓你騙到我,既沒有抽獎也沒有要我的手機號碼。(PS:取雜志的郵費可要你出!)我就是覺得有意思所以才給你發郵件,你說的是真的嗎?真有這樣的人嗎?”</br>
溫靜修改了好幾遍,生怕把這個女孩嚇跑。總算措詞說清了她不是騙子,孟帆確有其人,她會承擔往返郵費等等問題。</br>
發出了郵件,溫靜立刻迫不及待地打開了郵箱附件中的照片,那里面有一篇孟帆的文章,是她從來沒看過的。大概是在做關于博物館的相關專題,所以那篇文章的大標題是《北京·館》。前面寫的都是行走于北京各個特色博物館的介紹,而在中國科技館那篇的最后,溫靜看到了屬于孟帆的別致文字。</br>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原先來這里參觀的那些設備因為都已不稀奇而被替換下來了。</br>
拋物面傳聲裝置是少有幾個留存下來的。拍照這天,我對準焦距的時候,還有一個孩子在和她媽媽做遠距離的對話。我不知道他們說了什么,但是看到那孩子歡快的笑顏,我想傳來的一定是很美妙的聲音。</br>
這個像大鍋蓋一樣的桔紅色物體使相距50米的兩人能夠說著悄悄話。我曾經也站在它面前,有點緊張地對著中心點。那是我們中學時的一次旅行,遙遠的另一邊站著我喜歡的女孩。有那么一瞬間,我想通過它說“我喜歡你”,但是膽小的我最終什么都沒有做,只一愣神的功夫就被其他男同學拉了下來。</br>
那時明明是很認真地喜歡,卻不敢面對面地說出來。</br>
而現在面對面可以說出無數愛,卻不能很認真。</br>
這是只有我一個人感悟到的事嗎?</br>
我想不是,這只是所有人最初的憧憬和最終的遺憾。</br>
那個傳聲器不能存儲,否則在轉瞬即逝的聲音里,大概可以尋覓到很多愛。</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