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黃土地,今天就正式體驗工地生活了,農民伯伯嘴里的粒粒皆辛苦,你不體驗一番以天為鄰,以地為友的征服大自然生活,你是不可能理解黃沙里作業的奇美的。
這片地依然是那樣的熟悉,沿著馬路蔓延至鄰村,淺淺的綠色抹在松散的黃土地上,豆芽兒天真無邪的隨風擺動,等待她們的命運會如何,她們不顧不問,因為她們懂得珍惜當下才是正道。這一片平坦有序的兩百多米長的寬敞的黃土地,明天就要進行大動工了,挖機等候多時,大戰黃沙就要開始,今天再走一遭,再次規劃這片土地,好好造出奇幻、幽美的閣樓,讓她升值,空曠美總給人無盡的想象。
這地是扁長扁長的,學校大門應該面向自己村,這邊有一個池塘,要把周圍用鐵柵欄牢牢圈住,安全第一,或是把池塘填平,這樣整個學校就和村莊連成了一片,直入學校的路變成了大廣場,紅旗飄在廣場上空就顯得威嚴雄壯多了。開闊的視野其實比擁擠的景物更能愉悅心情,簡單大方就是美。我規劃的學校要是一棟別墅學房,從銅大門進去,進入復式樓,Y型的紅木梯由近及遠傾斜向上,一樓是低年級的小朋友教室,四間教室,一間游戲室,游戲室后面連了一個操場,紅色塑膠跑道,熱乎乎的能振奮精神,圍住一個綠草皮足球場,青青足印,正是綠色的希望,看今朝能踏出一條什么樣的路。二樓是高年級的四間教室,三間教師辦公室,一間校長室,一間與一樓相通的游戲隔空間,緊緊對稱的密羅在教舍中間的過道兩旁。正對教學樓的右前方是一個籃球場,紅色地涂,“革命”與活力的象征,少年爭奪幾時休。右后方是教師宿舍,均以一室一廳格局設計,空間感講究、藝術墻圖雅致的寬敞明亮住房,共用地四百平米的兩層高樓,與教學樓齊高。城堡似的建筑,帶著歐式的莊嚴和灑脫,中式的力量與紅熱,當然也少不了曠野的奇美。學習環境幽靜與高潔,校園生活豐富多彩,每個孩子能收獲一個難忘的童年,能在人生最關鍵的起跑線上畫上最光艷的一筆,為他們贏得人生作好鋪墊。我預料天才少年會熱衷于智力開發游戲,會在校園里流連忘返,比如幫螞蟻回家、尋物等游戲,可以激發生命的熱情,讓他們脫穎而出,提高自己存在的價值,游戲的藝術人生是怎樣啟發誘導孩子們的,會在后面的玩名堂里有介紹。
再次走過這一段路,踩在黃泥土里,感受泥土的氣息,聞一聞泥土的味道,留戀甭說了,想到以后再不能踩到了,以后再也看不見綠芽兒隨風擺動了,心就一陣糾結。可是就是什么也帶不走,要帶走什么呢,好好把學校辦成,看著新的變化就會忘記過去,就會看見新的風景,新的希望,又圓了一次金色年華之夢。不怕變化,只怕自己平庸下去,卻還不自知,當別人趕上了首班車,你卻再次錯過末班車。要是思想覺悟高,就能毫不費力的順應時代,這種思想覺悟是與生俱來的,與讀書沒關系,不經過雕琢的智慧太動人,能讓我一招斃命。我總堅持奶奶的聰明,她是沒讀過書的經歷過大戰亂時代的人,她處世為人有著別人看不懂的高明,人格的高貴讓我時常浮現她的身影。我認真想想,她的慧根源于不被名利蒙蔽雙眼,別人看不到的秘密,她看到了。我現在想想,我辦學校的初衷是為了振興故鄉的教育,但也不全是做慈善,我自己都過得艱辛,談何為公,因為我是村里的屈指可數的大學生,相親父老都指望著你有一番作為呢?但是你實實在在的成績最有話語權,至少要過得體面,所以謝謝鄉親們割舍這塊土地給我辦學,感謝自己能有一所美麗的學校,延續生命之夏花般燦爛。同樣是播種希望,學校里的希望是熱和光,開出美麗的花,結出可愛的果。培育祖國花朵的工程更艱辛,播種,施肥,修剪枝葉,塑造靈魂,我們成了靈魂工程師。
教育有道,道法自然,這自然的事情其實是最不自然,自古到今,教育集成一大家,古代教育家孔子,韓非子,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柏拉圖,我國古代教育家倡導學習和思考并行,國外的教育家推崇理想教育,認為教育要遵循孩子的身心自然發展規律,按這種方式施教,就會教育出理想中的學生,這只是老師的理想罷了,完全忽略了天賦異稟,到了近代的教育之父赫爾巴特,新三中心的杜威,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陶行知,蔡元培,黃炎培,晏陽初,這些教育家規范了教育的形式,如何有效配置教育資源,如何因材施教,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如何施展,這個問題將是新時代的老師在教育教學中一直要研究的課題。這完全接近于現代教育理念,進入二十世紀,出現了一些新的教育思想,比較典型的就是各種學科相互滲透,比如我的數學教學,模型常常來源于物理問題,化學問題,生物問題,這樣,數學知識就滲透到了其它學科,學生的知識格局和綜合應用能力就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這種教學方式適合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并不適用于純數學研究,所以大學里不同專業所涉及的數學教材有不同的版本,以為不同的行業領域輸送人才。
最新研究理念提倡教育是為了提升個人修為,提升個人信力。這就要求讓長處得到更長發展,發展自己的個性,發展創新能力。
教育教學方面,我被孩子們教訓了,這表現為兩級分化嚴重,優秀的同學特別合作,勤奮好學;不學無術的同學肆意妄為,招搖造勢,自成一氣,壞了一鍋好湯。這哪是講講課就完事的,課堂要像課堂,課堂管理是個大學問,謂之管理教育,不僅要管教還要管學,對管理我得做點什么,管理功夫就是得管,是正正經經的大人管小孩式的,讓我們大人的正經促進小孩也正經起來。你的管是為了不管,那就是管理功夫了,管理藝術了。課堂要精心準備,你能為自己的課堂感動,學生們也會沉迷,變得相當合作,能感知課堂的藝術美,其實是最熱情的創造。這才是真的為孩子們設身處地的好,由管變成不管。后面專門有一節講我的教育經驗總結和課堂管理藝術。
容易成功的能叫事嗎?
我以為施工隊能輕松有序的施工,開啟挖機溜一圈就能下莊了,今天我們冒著冷冽的寒風,又從新設計了教學樓,設計是精美的藝術,把我對學校的設計靈感又從新調動起來,不腳踏實地的畫一畫,搞不出藝術品的,建筑設計藝術值得研究。
工程的開展又讓我吃了教訓。搞一年的建校時間,這個我倒是在預算內,要和惡劣的天氣作斗爭一年,原來滿腦子的金色年華被這高冷的黃土地痛斥的無可厚非。因為你時常要去跟進工程進展,要忍受物質貧乏一年之久,沒有體面可言。從大城市轉戰鄉村,看慣了高樓大廈,習慣了物質富饒,還能來幾次說走就走的出游。可到了故鄉,所見之處都是黃土地,幾乎沒有可以消遣的地方,這比你虛幻的想像要艱難得多,你的這一句話,回去辦學校,付出的代價可不是可以計算出來的,現實的確很殘忍。不過我不是因為被生活所迫,不會讓浮華遮蔽眼,發現黃土地是自然之物里最親切的,奶奶一生都在黃土地里,混沌中有一種齊天地的野性智慧。我想我之所以留戀黃土地,不僅僅是因為我的教育夢,俗氣點說就是黃土地是柘溪村為數不多的可用來辦學校的空地,還真是因為我崇尚自由和野蠻的智慧,這一種與自然為友,吸收天地之精華的求存方式,給心靈的洗禮,是故鄉帶來的最好禮物。
這工程復雜艱巨,看著施工場面你又一次被教訓了,必須真槍實彈的干,由其地基要親自摸摸地質,手捧一捧黃沙,腳踩在結實的地面上,憧憬著巧奪天工,造一座藝術品,不腳踏實地的親近泥土,你憑空能建造出理想中的校園嗎?這真是細心、耐心的鴻篇巨制,抱著欣賞的態度踏實的干吧。
這又讓我想起在培訓班的日子,每次課程都像藝術品一樣營造,從引入,發現,理解,歸納,總結,構思不僅巧妙,引人入勝,像藝術品一樣呈現,還要落到實處,為學生們量體裁衣,滿足其切實的求知欲望。學生能被什么吸引呢?探求數學奧秘,看似不可能的事在數學上發生了,思維定勢的東西居然是錯的,求真是吸引學生們的理由之一;或是奢飾品設計采用了幾何圖形,能激發學生們動手設計圖案,讓他們感知到極大的藝術享受,美由形生,樂在其中。發現環節最重要,啟發誘導式的教學,先是準備好問題,由問題引出主題,當然最制勝的方式是引導學生提問,能提出要害的問題來,說明學生是有思維的,有獨創性,老師要及時肯定,最啟智的教育莫過如此。會提問是會思維的表現,如在建造地基時,為什么要建地基,要深掘多少米最適宜固基而又不浪費材料,要是地下幾米處有泉水影響固基了怎么辦,在遇到問題時,邊探究邊解決問題,這樣就把事情完成了。在發現學習時,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提問,這種提問不單單是只問為什么,最好的提問是能不能換種形式描述這個概念,通過自己的感知力,在相關舊知的基礎上建構出新的知識模塊,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幫助孩子完成這個知識建構的過程,這樣就是在學習。從實際模型來還要推廣到其它模型里,這就要求對新知熟練理解,它可以應用于哪些方面,把它能應用的范圍通通找一遍,又建構了一次新知。到了這一環節,可以說學習已達成,相當于我們理想中的房子已打造好,圓圓方方恰到好處,下一環節就要歸納一下有幾間教室,幾間辦公室,幾間教師宿舍,各層安排了哪幾個年級教室。之于知識學習方面,理解后就要歸納出新知的概念或是運算法則,最后作一個小結,學習了哪幾個知識點,如何應用。最后再拓展一下,應用本節知識去推導下一節內容,思考如何推導的,好比,建好的學校還要增加哪些設施?帶一個莨莠不濟的班級,這里的大部分學生不可以貌取人,他們有序的和你交流,還有行為也規范,看似機靈鬼,卻不懂點數學,要想給他們加小灶,從薄弱環節入手,轉變他們的思維模式,應用知識得到加強,這樣一件大工程同樣是巧奪天工的活,教育可貴,更可憐,內心世界那能如此簡單探究得了,思維那能在同一個磁場,調整教案,調整授課方式,感應出雙方要的磁場,慢慢轉變成一種和諧的關系,這樣就是成功的教育。在補習班的日子里,我的教學不算成功,還沒意識到這種不把課堂當精品的危害,雖然學生們喜歡上我的課,但是教學是一名專業技術,我想我要多學習,教育的本質和價值要一揪到底,不斷讓自已的教育理念接近教育的本質,尊敬教育研究成果,教育有道,道法自然。
教訓之三是教育理念要轉變,無論學校如何強調升學率,教育塑造人的人格這一本質不變。走在這塊地上,我變得深沉,那些有教育成果的名垂千史的偉人,他們更多的不是只教會學生們解題,除了答疑解惑,本質問題是育人,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我們有思想,有格局,把人作為人教育,教育的價值是塑造靈魂,培養有思想,有追求的人。回顧我的教學,基本是在為解題而解題,這樣我身心受累,還沒讓學生學會解題,關鍵的問題是重點放錯了,過于關注解題技巧,而忽略了思維的發現這一訓練,一切的知識都來源于實際生活,為什么要生成這個知識,為了解決什么問題而生,如何和數聯系起來,又該怎樣操作,怎樣應用,縱向怎樣發展,橫向怎樣發展,引導學生從這幾個方面去探究,達到教育的升值。
建校的過程就是一個復雜的學習過程,地基,砌房,造型,裝飾,內置等幾個環節,都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不是你說辦校就能有校的,絕對沒有我還在大學里做的夢那樣美,那樣就能簡單實現得了,坐享其成的夢該醒了,這就是我吸取的教訓,每天去親近黃土地吧,我們真槍實彈的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