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詩說:首陽芳躅為綱常,欲樹千秋叛逆防。數語喚回人世夢,一身表率死生光。求仁自是求仁得,義士還從義士揚。讀罷史文猶自淚,空留齒頰有余香。</br> 話說清虛道德真君看到黃天化來詢問自己的前程和歸宿,想說出黃天化未來可能的困境和解決方法,又怕他不服氣;想不說明白自己的意思,又擔心他誤入歧途,遭受到陷害。清虛道德真君沒有辦法,只能將前去的機關暗示在這首偈子中,聽從天意。清虛道德真君作了一首偈子:“逢高不可戰,遇能即速回。金雞頭上看,蜂擁便知機。止得功為首,千載姓名題。若不知時務,防身有難危。”</br> 真君念完偈語后,年輕有為的黃天化并沒有把偈語放在心上。忽然,土行孫也前來詢問懼留孫的情況。懼留孫也知道土行孫的本事不怎么樣,但他還是進了商朝的關隘,最終死在張奎的手中,只能作一偈語給土行孫留存驗證,這個偈語說:“地行道術既能通,莫為貪嗔錯用功。攛出一獐咬一口,崖前猛獸帶衣紅。”懼留孫念完偈語后,土行孫向師尊表達了感謝之情。</br> 眾神仙與子牙道別,各自回到各自的山岳離去。子牙便同武王和各位將領一起進入西岐城。武王回到宮中;子牙回到元帥府;各位大小將領在三天后,到教場聽點。子牙第二天寫奏本向武王謝恩,上殿來朝見武王。姜子牙身著金色幞頭,穿著大紅袍,佩戴玉帶,將自己的一份貢獻呈上給武王。這時,只見散宜生上大夫接過奏本,將它展開在武王的御案上。子牙俯身跪奏道:“姜尚多么榮幸,能夠得到先王的賞識和任命,但是我還沒有盡到報效先王的恩德。同時,我也很感激大王能任命我為將帥,給予我如此高的嘉獎和重任。這種知遇之隆,在古今中都是罕見的。我一定會盡犬馬之勞,以回報這份深厚的恩情!現在我特意上表請駕出征,以便順應天意和百姓的愿望。”武王說:“相父的這個提議,正符合天意。”然后匆忙查看了奏表:“大周十三年,孟春月,掃蕩成湯天寶大元帥姜尚上表:我深知觀察時勢的重要性,須順應天地之氣運。戰爭中的殺伐,也是神圣的功德所在。如今商王受不敬上天,荒淫無德,殘忍地屠殺無辜,肆意進行殺戮,逆天征伐,天愁民怨,導致我國西土十載不得安寧;我們仰仗天威,主動出兵消滅商王。我想到這艱難困苦已久,正是紂王惡貫滿盈的時刻。普天下的諸侯,在孟津會師。承蒙陛下準允臣下的請求,允許東征。百姓歡騰,將士踴躍。我感激涕零,日夜只憂心忡忡:我才疏德薄,恐怕無法報答先王的恩德。我雖然聽從大王的命令,但實在慚愧于自己的節操。特別懇請大王,大展乾剛,恭行天討之命,親自統率軍隊,托天威于咫尺之間,部署全勝于未然之前。早日進軍五關,迅速會師諸侯,在商朝境內巡查政事。這樣我們就能擺脫紂王的穢氣,讓那些獨夫授首,不僅是宣泄天人之憤,也是為成湯祖業增光添彩。我非常渴望這一刻的到來!謹以表格呈報。”武王看完奏表后,問道:“相父,您這支軍隊什么時候出發?”子牙回答:“我已經安排妥當,會選擇一個吉日,再來請您出發。”武王傳話給左右:“準備宴席,與相父慶祝。”君臣共同享用美酒佳肴。子牙謝過恩情后,離開了朝廷。第二天,子牙前往教軍場觀看操練,還檢查了點將簿。子牙在五更時分到達軍事訓練場,登上了將臺。軍政司的辛甲向元帥發出命令:“放炮,豎起旗幟,擂鼓點將!”子牙暗自思考:“現在人馬已經達到了六十萬,必須要分成四個先鋒部隊,才能有所幫助。”子牙下令給軍政司:“讓南宮適、武吉、哪咤、黃天化上臺來。”辛甲接到命令后,讓四位將領上臺行禮。子牙說:“我有六十萬士兵,你們四位將領要擔任先鋒,分別掛上左、右、前、后的印記。你們每個人要抽簽,自己承擔責任,不要出現混亂。”四位將領聽從命令,子牙給他們每人分發了一支簽子。黃天化抽到了頭隊先行的簽子,南宮適成為了左側哨隊,武吉是右側哨隊,哪咤則是后方哨隊。子牙聽到這些消息非常高興。子牙命令軍政官佩戴花簪,掛上紅色印記,并領取了各自的印信。四位將領喝完了酒,向元帥表示感謝。子牙又讓楊戩、土行孫、鄭倫抽簽,分別擔任三軍督糧官。經過抽簽,楊戩成為了頭運督糧官,土行孫是二運督糧官,鄭倫則是三運督糧官。子牙命令軍政官拿出督糧印章交給三位督糧官,他們也佩戴花簪,掛上紅色印記,并且喝了三杯喜酒。之后三位督糧官下臺。子牙下令軍政官拿來點將簿,首先要進行點將:點將簿上列出了黃飛虎、黃飛彪、黃飛豹、黃明、周紀、龍環、吳謙、黃天祿、黃天爵、黃天祥、辛免、太顛、閎夭、祁恭、尹勛周等四賢八俊等人。點將簿上還有毛公遂、周公旦、召公奭、畢公高、伯達、伯適、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姬叔干、姬叔坤、姬叔康、姬叔正、姬叔啟、姬叔伯、姬叔元、姬叔忠、姬叔廉、姬叔德、姬叔美、姬叔奇、姬叔順、姬叔平、姬叔廣、姬叔智、姬叔勇、姬叔敬、姬叔崇、姬叔安等人的名字。這些人是文王的九十九個兒子,而雷震子則是被燕山收養的,共計一百個兒子。文王有四個乳母,二十四個妃子,共生下九十九個兒子。其中有三十六個殿下擅長武藝。因為紂王多次征伐西岐,導致十六個殿下陣亡。除此之外,還有歸降的將領:鄧九公、太鸞、鄧秀、趙升、孫焰紅、晁田、晁雷、洪錦、季康、蘇護、蘇全忠、趙丙、孫子羽等人。除此之外,還有兩位女將:龍吉公主和鄧嬋玉。</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