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時分。
潼關(guān)內(nèi),督師李化熙換上戎裝,腰挎寶劍,站在軍營檢閱臺上。
“大明的忠貞將士們,叛軍六萬兵馬,已經(jīng)陳兵關(guān)下。”
“他們,曾經(jīng)也是大明商將士,如今卻跟隨著逆臣劉鈞叛亂,現(xiàn)在,他們正向鬼門關(guān)邁進。他們就駐扎在關(guān)外二十里,三天之后,叛軍的大炮就要運到,那個時候,潼關(guān)將難以抵擋叛軍火炮進攻。”
“陛下正御駕親征,率領(lǐng)十萬援兵趕來。”
“不過我等身為大明陛下的將士,豈能讓陛下金身犯險,親臨戰(zhàn)陣?今晚,我們將主動出擊,趁漢軍新至,炮兵未到,驕狂輕敵之時,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身為大明將士,能夠親手擊敗叛軍,這是上天賜予我們的榮耀,也是上天賜予我們的機會。”
李化熙高聲喊道,“將士們,你們建功的時候到了,讓叛軍的鮮血,浸透我們的戰(zhàn)袍!”
“凡斬殺叛軍一人,賞銀二十塊,賜關(guān)東田地十畝。”
“凡斬殺叛軍都尉者,授九品官,能斬殺叛軍軍校者,授七品。若能斬殺叛軍將軍者,授五品官。”
“若斬殺叛軍上將軍鄭芝龍者,封伯爵,賜萬金!”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平時缺少訓(xùn)練、軍餉不足,戰(zhàn)時厚賞,提高戰(zhàn)功賞賜,也成了唯一的激勵軍心的辦法。
下面的秦軍開始聽到那些什么忠貞,什么建功的時候還沒有什么反應(yīng),可一聽到各種賞賜,立即都來了精神,一個個開始高喊殺敵,萬歲之類的口號,氣勢立即就提升了不少。
“出!”
李化熙本是山東人,崇禎七年的進士,做過湖州的推官,天津的道臺。因為在任時主持各地設(shè)立粥廠,救濟過許多災(zāi)民,因此憑功升遷。升陜西巡撫,不過剛到陜西。崇禎就死了,沒多久,龍武皇帝也死了,劉鈞篡位。
等劉鈞清理虧空追繳欠稅,還要征契稅。一引得天下富戶不滿,陜西此時還沒有劉鈞嫡系兵馬,因此很快陜甘就反了。
李化熙也便被授為內(nèi)閣大學(xué)士,這次還特派他持尚方劍來潼關(guān)督師。
面對關(guān)外的漢軍,李化熙等人也沒有什么好辦法,昨天道臺提了一個計劃。
不過所謂計謀,也不過就是夜襲漢軍而已。對于夜襲,馬世耀反對,因為漢軍極為精銳,防御嚴(yán)密。就算是駐營,也不會有多少漏洞。
相反,夜襲太考驗一支軍隊的水平了。
而偏偏他們眼下這支潼關(guān)守軍,還是七拼八湊起來的。
全加起來不過七千,而對面的漢軍卻有八萬,他們還得留守。
能派出的不會過三千人。
用三千去偷襲六萬漢軍,哪怕漢軍還有部份炮兵等未到,大營里的漢軍也起碼不會少于四五萬人。
馬世耀反對,可惜沒有人聽他的。
好在因為他的反對,最后李世熙便也沒有選他率兵去偷襲。而是另調(diào)了一員將領(lǐng)統(tǒng)兵。
馬世耀對李化熙有些了解,知道這是一個很傳統(tǒng)的官員。
但依然對他的出兵之舉,完全不贊成也不看好。
李化熙祖籍山西,后家里移居山東。他的曾祖父是進仕不門的貢生。帶著家人到了山東后以種地為生,李化熙的祖父也只量個農(nóng)民,不過家中一直耕讀傳家,到他時終于考中進士,入仕為官。
李化熙當(dāng)官的官聲還不錯的,辦過不少實事。還曾有過災(zāi)荒之時,賑濟過十幾萬災(zāi)民的功績。
不過他也和許多其它官紳一樣,不滿劉鈞篡位奪權(quán),更不滿他的新政,對于朝廷要求官員平帳補虧空,還向官紳之家追繳五年欠稅,以及征收換契契稅等手段極為不滿。要看
最終加入了反叛大軍中,成為擁護明朝復(fù)辟的一員。
馬世耀并不相信李化熙有多忠于大明,大明腐爛到根,沒什么值得留戀的,他相信李化熙等許多官員,不過是為了反對劉鈞,而打出朱明這面旗幟罷了。
聽說李化熙在老家周村丁憂的時候,利用自己的地位,強令地方官府整治市場秩序,打擊地痞流氓欺行霸市和貪官污吏的橫征暴僉,吸引了許多商人前往開店做買賣,村街市上的商路多達數(shù)千家。
李化熙甚至私人把市場的商稅包了,然后打出市場免稅的牌子,吸引商人前來經(jīng)營。周村因此越繁榮,甚至有了天下第一村的的稱號。
可就是這樣的清官能臣,也堅決的反對新朝。
馬世耀有時也很迷茫,這天下究竟怎么了,究竟誰能主宰?
不過自洛陽兵敗以后,雖然如今在西安朝廷當(dāng)官帶兵,可他想的事情越來越多,漸漸的也看明白了一些事情。
就如今晚的夜襲,馬世耀半點也不相信能成功,可李化熙他們卻堅持派了三千兵馬前去。
這是去送死。
想到這十幾年的亂戰(zhàn),馬世耀也有些倦了,這樣下去,何時是個頭闖王兵敗不知音訊,漢軍攻無不可,似乎已經(jīng)坐定天下。
校場上,三千夜襲兵馬已經(jīng)排隊出,馬世耀看著這些人,卻只似看著一群死人。
他相信,這些人出去,也許再不來了。
明天,將有許多婦人失去丈夫,許多孩子失去父親。
馬世耀突然之間,覺得這一切十分令人厭惡,也令人恐懼。
“把各營軍官都叫來。”馬世耀對著親兵道。
造了大明十幾年反,如今反成了大明的忠貞將士。馬世耀搖了搖頭,如果大明還是過去那個大明,也許他會接受眼下這個新身份。
可大明終究已經(jīng)亡國了,如今的大明不過是個假的,自欺欺人罷了。
留守的四千士兵,基本上都是原闖軍部下,帶兵的諸將領(lǐng),也基本上都是老兄弟了。
馬世耀看著大家,緩緩道,“今晚出關(guān)的這些人,不會再來了。”
軍官們都不說話,這是很明擺的事情,只有那些文官們看不清這么簡單的事情。
“現(xiàn)在關(guān)里只剩下四千人了。”馬世耀又說道。
大家依然不吭聲,也不知道要說什么。
四千人守一座關(guān),面對六萬精銳漢軍,他們心里都很絕望。
“西安的援軍得在五天后到來。”
一名軍官終于受不了這種壓抑的氣氛,“將軍,要不咱們撤吧。”
馬世耀望向這名兄弟,也是闖軍老兄弟,跟著義軍轉(zhuǎn)戰(zhàn)天下十余年了,能活到今天,不得不說他的運氣一直很好。
“往哪撤?”馬世耀反問。
是啊,往哪撤,哪還有路。如今不是明朝那時,那時打了敗仗不可怕,大不了跟官軍捉迷藏,可現(xiàn)在不同了。
關(guān)東地區(qū),已經(jīng)去不了了,漢軍到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就弄的跟鐵桶似的,官軍駐兵,地方的預(yù)備軍、鄉(xiāng)兵、民團、甚至是村民都保甲制了。
向東去,他們根本撐不下去。
可往西,后面就是漢軍,他們又能逃幾天,往西南,也一樣長不了。
“弟兄們,十幾年了,打來打去,東奔西走,說實在的,我真的覺得累了。”馬世耀道。
不少人點頭,確實累了,人累心更累,前途迷茫。
“如今局勢,這天下肯定就是大漢的了,你們說是不?”
大家點頭,確實很明朗了。之前洛陽一樹反旗,天下士紳紛紛響應(yīng),可現(xiàn)在看來,那些人根本沒什么用。
馬世耀接著道,“看來劉鈞才是真龍?zhí)熳樱鬂h立國才幾個月,可劉鈞主政下,各地已經(jīng)看到變了樣了。關(guān)東諸省,已經(jīng)看不到什么流民了,他們都在忙著耕田種地,做工掙錢。”
“說實話,新朝新政大家都看到了,除了對那些大戶有些強硬,對普通百姓倒是不錯。減租減息,還田賦丁銀都減了。”
一名軍官點頭,“是啊,以前我就是因為家里賦稅太重,各種加派,根本活不下去,地方大戶還要壓榨,胥吏還要逼迫,無奈之下才加入造反隊伍的,若是那個時候,朝廷也如現(xiàn)在一樣,官府幫著減租減息減賦,還幫著修水利,幫著借貸,搞這個糧食保護收購價,預(yù)購等等,我們又哪需要出逃,哪需要造反?”
“是啊,過去我們不管到哪,舉起旗幟一招呼,立即就是響應(yīng)者無數(shù),百姓紛紛跟著我們造反。可是現(xiàn)在呢,有幾個百姓還愿意跟著我們造反?”
“百姓都是這樣,不到活不下去了,哪個愿意冒著殺頭的風(fēng)險造反啊。”
“造反沒前途了。”
馬世耀聽著這些老兄弟的感嘆,也跟著嘆息一聲。
“兄弟們,這些天我想了許久,想想我們在洛陽,闖王聚起的十萬兵馬啊,可是呢,結(jié)果一晚上就被打的個干干凈凈,雖然也有叛徒內(nèi)應(yīng),可就算沒有叛徒,我們真打的過漢軍嗎?漢軍百萬,個個都是精銳,兵械精良,訓(xùn)練有素,糧餉充足,我們永遠也打不過他的。”
“馬哥,你有什么話就直說,這里都是自家兄弟。”
“就是,直說吧,馬哥。”
馬世耀點了點頭,“好,就沖大家這痛快話,那我也就說了。我打算投降漢軍,也算謀一個退路,不想下輩子一直這樣到處逃跑。若是兄弟們支持我,愿意跟著我的,那大家就一起,帶著潼關(guān)歸附。若是有兄弟不愿意降漢的,那我也不攔著大家,你們自己走。”
話一出,馬上就有不少人道,“還考慮個啥,我們都跟著馬哥,降了。”
“降了。”未完待續(xù)。
地一下云.來.閣即可獲得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