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回房后,陸璟一邊給黛玉揉著肩膀,一邊說道:“夫人辛苦了!”
黛玉臉上掛著甜甜的笑意:“妾身不辛苦,多虧了夫君的幫襯,大家才會玩的這么開心!”
陸璟笑道:“開心就好,正好我有一件好事和一件壞事要告訴你,你想先聽哪一件?”
黛玉想了想笑道:“夫君就先說壞消息吧!”
陸璟點頭道:“壞消息是我今天私下見了薛寶釵!”
黛玉聞言身體陡然一僵,臉上的笑容也消失不見,轉過身看著陸璟,怪不得最開始薛寶釵消失了一段時間,正想問清楚事情原委,驟然間又醒悟過來,便問道:“她找夫君可是為了皇商評選的事?”
“不錯,夫人果然心思通透!”陸璟忙安撫道。
黛玉聽后,心下稍安,便仔細問起兩人見面的談話內容。
陸璟便將事情的大致經過講給黛玉,只是隱瞞了薛寶釵遺留的手帕。
黛玉聽后心中松了一口氣,再次露出笑容道:“以后夫君切不可這么失禮,你一個男子私下里見一個未出閣的姑娘,若是傳出去到底有些不妥。”
陸璟笑道:“夫人說的是,以后我再見她就當著夫人的面。”
黛玉聞言笑的極為開心,微點了點頭后,問道:“夫君說的好消息呢?”
陸璟笑道:“昨天我去邀請岳父大人八月十五那天到咱們這過節,岳父大人已經同意了。”
黛玉聽后語中滿是驚喜的問道:“真的?”
看陸璟點頭,開心道:“還是夫君想的周到。”說著便反身抱住陸璟,心中充滿甜蜜。
是夜,月上情滿水中天,帳中紅浪翻鴛鴦。
第二天黛玉和陸芷瑜兩人親手制作月餅,陸璟則上街采購了不少禮物,回來后將禮物送給兩人,又幫著兩人制作月餅。
三五中秋夕,八月十五夜,絳珠園內張燈結彩,風竹林內懸掛著近百盞各色花燈,其中有陸家下人制作的,也有陸璟從外采購的。
燈上貼著謎語,丫鬟仆人們或是猜謎,或根據自己的喜好選出更喜歡哪個花燈。
申時未過,林如海便來到陸家,看著黛玉忙前忙后,指揮著丫鬟們準備著過節的物品,心中倍感欣慰,如今女兒越發成熟穩重,已經能打理好一個家族的各項事宜。
諸事齊備,陸璟開始祭月,然后分瓜、分餅,一切事宜皆進行的有條不紊。
祭月畢,林如海、陸璟、黛玉、陸芷瑜遂入席開宴。
席間,林如海說起兩年前一起在姑蘇過中秋的情景,頓時感慨萬千。
宴畢,陸璟和林黛玉將眾人集合起來,開始頒發前幾日斗趣比賽的獎品。
一時間陸家眾人不管有沒有自己,皆是喜氣盈面,真心祝賀獲獎的人員。
晴雯第一次感受到別樣的節日氛圍,心中徹底安定下來。
頒獎結束后,陸璟讓眾人或燃放孔明燈,或去猜謎取樂,家在京中的紫鵑也告別黛玉回到家中過節,陸璟特意安排人用馬車護送。
林如海看著人人歡笑,心中受到感染,帶著陸璟、黛玉、芷瑜三人來到聽雨軒賞月。
此情此景,林如海不禁想到兩年前在姑蘇過中秋考教三人的情景,于是對三人道:“兩年前在姑蘇時我曾出過一題,今天我再出一題。”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這是蘇學士的中秋月,你們每人依此韻酬和一首。”
陸璟思忖片刻沉吟道:“好風難耐佳期寒,燃燈疏明照玉盤。階前月色愈清好,孤客不向此中看。”
黛玉吟道:“墜光珠魄肌骨寒,凝露玉魂冷金盤。今宵盡向圓時好,后夜誰當缺處看。”
陸芷瑜想了一會說道:“月流清光竹影寒,高河瑟瑟轉玉盤。蝶夢終宵清光好,曉來閑居憑欄看。”
林如海聽后,滿意的點點頭,隨即點評起幾人的詩作,然后又親手燃放了幾個孔明燈。
及至亥時,林如海方興盡而回,陸璟讓收拾園中余跡,自己則和黛玉行至翠竹橋上近水賞月,享受二人時光。
月近中天笙歌盡,人過橋心倒影來,此時天上一輪皓月,池中一輪水月,上下爭輝,微風一過,桂香撲面,粼粼然池面皺碧鋪紋。
陸璟看著水中兩人的倒影笑道:“芙蓉池底倒影沉,風搖波動兩相融。”
黛玉聞言輕輕依偎在陸璟懷中,輕聲道:“相融何須借風力,擁懷入臂雙影重。”
說完又問道:“夫君覺得妾身今天的安排可有疏漏?”
陸璟擁著黛玉,柔情道:“夫人的安排可謂是面面俱到,任誰也挑不出錯來!”
黛玉笑道:“夫君莫要玩笑,妾身在認真問你呢!”
陸璟笑道:“我也是在認真回答,夫人已經做的很好,就是我也不及夫人心思巧妙!”
黛玉聞言,心中欣喜萬分,嬌笑道:“還要多虧了夫君幫襯!”
“不是幫襯,是咱們夫妻同心協力,共同經營好咱們的家!”陸璟撫慰道。
黛玉輕點螓首道:“妾身會和夫君同心共力打理好家業。”
陸璟有感道:“同聲若鼓瑟,合韻似鳴琴。”
黛玉回應道:“同聲自相應,同心自相知。”
言畢,兩人皆仰頭望月,一時間湖中璧人影映月,天上人間兩嬋娟。
良久黛玉俯身看向湖中月,輕笑道:“月浮水面,撬開水面月猶深。”
陸璟酬和道:“日落山頭,翻過山頭日還遠。”
“澄瀾方丈若萬頃,倒影咫尺如千尋。”黛玉嬌俏的仰頭看著陸璟嫣然笑道。
陸璟看著懷中的玉人,深情道:“離別一日如三秋,相守經年若瞬息。”
頃刻間皎皎月光,灑在兩人身上,定格了畫面,照亮了時光,溫柔了歲月。
八月十六日,圓月未虧,歡聚未盡,賈政便被元雍帝欽點為江西學政。
賈家人聞訊后歡喜不已,雖然是外放,但到底升了官,且連升了三級。
賈政心中卻有些憂慮,如今家中不寧,寶玉行事越發荒唐,自己此時離京,兒子豈不是越發沒了約束,還不知道會惹出多大的亂子。
且長孫學業正值關鍵時刻,若是沒了自己教導,耽擱時日不說,還極有可能受到影響,心中雖有些不愿,但圣命難違,只得打點行裝,擇日出發。
賈寶玉聽聞后,心中有些雀躍,自端午挨打后,他心中對賈政的懼意更甚,深恐自己一時出了差錯,再被抓起來暴打一頓,因此雖面上不舍,心中卻盼著父親早日離家。
林如海得知此事后,察覺事情不對,便讓林忠找來陸璟。
“你覺得此事有何蹊蹺?”林如海皺著眉頭問道。
陸璟沉吟道:“按理說學政都是進士出身者擔任,政老爺連舉人都不是,這一點確實不合規矩!”
學政關系重大,由皇帝直接選派,到各省提督一省學事,負責省府的科舉事宜。
一般由六部侍郎、郎中、京堂、翰林、科道及其部屬擔任,官階多為從四品,雖然只是臨時性的差事,但和各省布政使、按察使等官職并行,且不受當地督撫節制,直接聽命于皇上,屬于欽差。
且學政負責的那一屆科考,凡是考中的舉人、秀才都要尊稱其一聲坐師,這是名正言順的收攏人才,拓展地方勢力的美差。
但賈政只是工部員外郎,既是濁流,又非科舉出身,于士林中也沒什么聲望,無論從從哪個方面來看,都不夠資歷擔任此職。
林如海點頭道:“恐怕是皇上故意要將二內兄調出京城,只是二內兄本就是閑職,皇上此舉又有何深意?”
“聽說身在西北的王王子騰王大人這段時間接連上本,向圣上請命要回京城,弟子猜測應該與此有關!”陸璟沉聲道,恐怕是王子騰察覺到京中的局勢對勛貴有些不利,想要回京查看具體的形勢,皇上便以此事安撫王子騰。
林如海豁然開朗道:“恐怕真如你所猜測一般,本來我以為是勛貴那邊又有了什么動作,如今看來是王子騰那里不太安分。”
“岳父大人所言甚是,皇上中秋節后才突然宣布此事,想來也是臨時起意。”陸璟贊同道。
賈政是賈元春的生父,提拔他既能體現對貴妃的恩寵,又能借此穩住賈家一系的勢力。
但皇上肯定不想賈家得到什么實質性的好處,便明升暗降,給賈政安排了一個臨時性的差事,將他調離中樞。
江西距離京中甚遠,又不是什么科舉大省,倒是符合皇上的心思。
分析出此事的內情后,林如海感慨幾句,便結束了這個話題,問起皇商評選的事情。
陸璟肅然道:“第三輪評選除了內務府,戶部也會參與進來,為接下來的國債發行預熱。”
林如海聞言勸道:“前期你已經展露鋒芒,后邊還是低調行事為好,切不可鋒芒畢露,近期朝中關于你的議論多了起來,你也要當心才是。”
陸璟點頭道:“小婿自當警醒,第三輪主要是戶部和內務府主導,基本上和我關系不大。”
林如海聞言心中稍安,知道女婿比自己看的更透,也不再勸,又說些題外話,便放陸璟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