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順另外還養了豬羊雞等活禽若干,皆由各囤田堡自己負責,保證旅順伙食的供應多元化。</br> 最后后勤司道:“眼下我們每月除用掉的柴火,可囤五萬斤,另外每月可囤五千斤優質炭。”</br> 旅順附近很多山林植被,秋季揀揀斷枝落葉都能囤好多柴火,更別說皮島那邊每月送來這么多大樹。</br> 丁毅想了想:“炭還要大量的囤,每月五千斤不夠,以后咱們是以火器為主,自己做的火藥,總比買來的好。”</br> 眾人紛紛點頭,杜如海趕緊記下。</br> 后勤司后是李忠義的匠作局匯報。</br> 眼下丁毅手中已經有接近一萬五千人,他每天還在各處找工匠,登州和附近一帶的工匠幾乎被阮思青挖絕了,幾乎影響了登州百姓的正常生活。</br> 現在登州府百姓發現,自己想找個鐵鋪打把菜刀都找不到,只能到登州大賣場里去買,因為所有的工匠都不見了。</br> 匠作局如今有工匠兩百四十六人,學徒三百多人,制甲員工兩百多人。</br> 每月可產魯密銃60桿,目前整個旅順南營已經有魯密銃140桿。</br> 從今天起,他們將在豬島做機床,李忠義道:“周大虎夫妻說了,先制五臺機床,五臺水車,大概要兩個月時間,兩個月后,每天能產銃管二十桿以上,月產將達600桿。”瞬息產量就上去了。</br> 原本一臺水車可控制兩臺機床,但機床需用蜆木,實在難搞,當年趙父自己家里幾個人,用了半年才做一臺。</br> 眼下丁毅這里人多,加班加點,兩個月也只能做五臺。</br> 他匠作局的規劃是這樣,先做五臺運行起來,接著再做五臺,正好配上五臺水車。</br> 第一年保持十臺,必竟丁毅兵馬還不夠多。</br> 第二年再做十臺機床和五臺水車。</br> 主要還是人手問題,他們一部份人分出來做機床,一部份人繼續做銃的零件,還有部份人要搞火炮,做甲盔,實在沒有太多的人。</br> 等機床好了,用機床做銃管,配上零件,可以速度組裝。</br> 丁毅聽完計劃,覺的可行,因為他知道眼下自己沒舍大仗,而且不準備參與大仗,眼下的銃已經夠用了。</br> 李忠義又道,眼下匠作局每月產鐵甲五十副,鎖甲一百副,棉甲兩百套,長桿五百桿,盾牌兩百面。</br> 說完就訴苦,還是工匠不夠,向丁毅要人。</br> 丁毅氣的翻白眼,匠作局是個吞金部門,養了兩百多工匠,工人學徒有五六百,丁毅賣鹽的錢全用在上面了,大明朝現在,有些省的匠作局工匠都不如他多。</br> 他這一趟出去,沿海經過每個城市,都要搶一波工匠來,李忠義還說人少。</br> “先辛苦下,我也在到處搶人啊,全大明工匠快被我搶光了。”丁毅沒好氣的道。</br> 大伙都笑了。</br> 但李忠義也馬上道,現在是萬事開頭難,等機床做好,用銃的工匠可以少很多,銃做的快,其他東西也會做的更快,只要丁大人有材料就行。</br> 當然,丁大人在材料上從來舍得花錢。</br> 李忠義也馬上匯報了匠作局的儲備,目前匠作局在豬島囤結了各類鐵料五萬多斤,蘇鋼兩萬多斤,硝石,硫磺近二萬斤,炭四萬多斤(每月還在增加),火藥一萬多斤。</br> 每天自產顆粒火藥兩百多斤。</br> 匠作局的這些物資,阮思青每趟出去,能買到都要買,連綿不斷的往家里運,簡直是越來越多。</br> 但這樣丁毅還不滿意。</br> “自產火藥太少,日產要提高到五百斤以上。”</br> 將來火炮出來了,打一仗那得多少火藥。</br> 李忠義馬上又要人:“再給我一百個人。”</br> “給。”丁毅咬牙:“看來又要向陳繼盛要人了。”</br> “還得要啊,大人。”阮文龍也哭窮:“島上人還是不夠用。”</br> 丁毅當然知道人不夠,但是人多消耗大。</br> 他現在治下快一萬五了。</br> 賺的錢流水般的出去。</br> 若是和平時期,他倒挺樂意天天跑海,包證賺的盆滿缽滿,可這趟回來,不知幾時還能再出去。</br> 然后醫學司等小部門也相互匯報了情況,倒沒多大的事。</br> 包括張經的騎兵司,也沒啥大事,他的兩百騎兵眼下人人都有馬,打探消息什么沒啥問題,和韃子騎戰肯定不如。</br> 但他練的也狠,每日操練,不想輸給趙大山和宋飛。</br> 趙大山和宋飛兩人不在,情報司也沒人匯報,而且這種事,丁毅也不打算上會,自己知道就好。</br> 接著是阮文龍開始匯報。</br> 目前旅順南營的穩定收入包括(都是除掉開支成本后的凈利潤),賣鹽每月是1萬到1.5萬兩,登州大賣場加彩票,每月三到四千兩,阮思青與皮島的交易,每月不穩定,一般在1千--1.5千兩,因為大部份,阮思青都會拿貨,不拿錢,然后把貨將來送到福州換鄭芝龍的東西。</br> 朝庭的糧餉不計,因為都是發糧米,而且下發軍士,所以不計。</br> 為民服務中心,和新做的澡堂,酒樓,戲臺等每月加起來,現在也能賺七八百兩。</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