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鎮(zhèn)到了登州之后就被架空了,兵馬全被集中到一起訓練,他自己整天無所事事。</br> 倒是丁毅的手下各將經常找到聊天喝酒,楊鎮(zhèn)開始拒絕,但人家三天兩頭來,死纏爛打,楊鎮(zhèn)也沒辦法,而且卻是沒事挺無聊的。</br> 沒幾天,丁毅派人把他在萊州的家屬接到登州,楊鎮(zhèn)更是只好老老實實呆在登州。</br> 朝廷現在不怎么對東江鎮(zhèn)發(fā)餉發(fā)糧,但是對登萊的徐敷奏和楊鎮(zhèn)的兵馬還是發(fā)的。‘</br> 發(fā)的餉糧先歸徐敷奏分配,徐敷奏也不克扣楊鎮(zhèn)的,又分給嚴雄。</br> 因為嚴雄在這邊算登州營的負責人,朝廷官職比他大的周有根才是副職。</br> 嚴雄每月把楊鎮(zhèn)餉銀的雙倍給他。</br> 楊鎮(zhèn)拒絕了一次,兩次,第三次終于沒再拒絕。</br> 三個月后,他被允許去訓練營看了一次,手下兵馬大變樣,但三千人中,只有兩千左右留下,另一千已經然消失不見,后來才知道,全被丁毅發(fā)配去挖礦做苦力了。</br> 受不了苦,當不了兵的,俱被抓走。</br> 六個月他再去看,很多人都不怎么認識他,對他也沒有多少尊敬。</br> 一年后他的兵馬練完出來,他明顯感覺到原來自己的家丁都和他有了生疏感。</br> ------</br> 再說八月底,丁毅回到旅順,見過家人后沒多久,次日李忠義就派人來叫他,說是簧輪槍打造出來兩把,試射了下威力還不錯,丁大人要不要去看看?</br> 當然要去,丁毅大喜,沒想到這么快,這才一個多月。</br> 到了豬島后,老遠就聽到有不停的打銃聲和試炮聲。</br> 島上造炮又造銃,此時彼伏,經常響個不停。</br> 到了現場后,發(fā)現有好多工匠在,有大匠師,有匠師,有匠頭,也有普通工匠。</br> 李忠義和周大虎夫妻都在。</br> 周大虎老婆李氏現在是學校主任,專門教授打銃的老師,但這次研究簧輪槍,也參與了,還讓人代了幾節(jié)課。</br> 丁毅還看到好多學生,有男有女,大部份是男的,一問才知道都是李氏班上的學生。</br> “過來,拜見丁大人。”李氏笑道。</br> 眾學生紛紛上前拜見,丁毅笑瞇瞇的回應著,每個人都問了一遍姓名,家人。</br> 這些學生,大都十四五歲,有的是島上工匠的子女,有的是最早到旅順的遼民子女,反正都是丁毅的人。</br> 因為丁毅要求女生也上學,所以男女生都有,但學打銃的,基本是男生,這邊有個兩個女生,都是李氏親自挑選的,說是將來可以培養(yǎng)了當老師,丁毅覺的蠻好的。</br> 這些學生參與了簧輪槍的打造過程,相當于前世的實習實踐,為提供他們打銃的技藝打下范基礎。</br> 據丁毅和李忠義等的交流和安排,每年學校的工匠學生,都要過來實踐,以提升技藝。</br> 他們培養(yǎng)工匠的班級是四年制,基本是每年有一半時間在各廠里實習實踐。</br> 四年畢業(yè),親手打出一只合格的銃或一門炮,就是一名合格的工匠。</br> 這時無論你多大年紀,那怕十五六歲,也能在旅順拿一份較高的工資,衣食不愁,還有機會升官升職。</br> 見過學生后,丁毅來到靶前。</br> 前面放著幾張臺子,上面有好多零件,還有兩把簧輪槍。</br> 原先鄭芝龍那拿過來的,早被工匠們拆了。</br> 現在他們造的簧輪槍,有兩把,一把可以二十米破甲,一把是十米破甲。</br> 二十米破甲的比歐州的略大,長度大概有六十公分,看起來比較嚇人。</br> 李忠義向丁毅一一介紹。</br> 大的簧輪槍重約四斤多,比較沉。</br> 比歐州的又大又沉。</br> 但是很多地方都用的精鋼所造,零件還是黃銅為主,保證了使用壽命。</br> “連發(fā)的話,大概可以打到十槍就要換零件。”</br> “不連發(fā),可以打到二十到二十五槍要換零件了。”</br> “點火率很高,果然比燧發(fā)槍還高,我們打了十槍,打響了九槍。”</br> 打不響也沒事,重新上發(fā)條就可以了。</br> 接著丁毅試射了三槍。</br> 近距離打二十米外的鐵甲,砰的一聲,勉強打穿。</br> 這也是為什么槍這么沉,槍管這么長的原因。</br> 這玩意這么長,這么沉,也只適合騎兵帶在馬上,提前裝好火藥和鉛彈,非常方便射擊。</br> 丁毅又試射了小的簧輪槍。</br> 這把小的和歐州的差不多,槍管稍長,長有四十公分,重約三斤,勉強像后世手槍。</br> 槍管略長是為了增加射程。</br> 十米內勉強破鐵甲。</br> 李忠義說勉強的意思,對方若穿著鐵甲,在十米和二十米距離,勉強打穿,對方受傷也不會重,或穿著兩層甲,基本就不可能打傷對方。</br> 所以,最好的射程,前者在十米內,后者在五米內,這樣的距離,可以貫穿兩層甲后,重創(chuàng)對方。</br> 當然,考慮到無論明軍后金軍,不可能個個有鐵甲,不是個個兩層或三層甲,在現在這種條件下,能做到這樣已經算是不錯。</br> 而且這個時代只要被鉛彈打破,很容易受到感染而死。</br> 像東江鎮(zhèn)很多士兵,都和后金有血海深仇,他們學著后金,戰(zhàn)前會把鉛彈再浸糞水,擦干之后再打,更加的歹毒。</br> 試射過后,丁毅與一眾工匠們商討。</br> 聽聽他們的難點和難處。</br> 工匠們一致表示,零件多,且易壞,將來替換率會很高,成本比較高。</br> 還好丁毅的銅礦和鐵礦都可以從日本源源不斷的過來,極大降低了成本,不然你全靠購買礦產來做,丁毅一件開支肯定要翻翻。</br> 丁毅道,成本現在可以忽略不計,關鍵是人工和制造進度,人工成本也是成本,銅礦和鐵礦他可以從日本搶,但是人工是要付工資的。</br> 這簧輪槍,十次連發(fā)就要換零件,可能打一場就要換,這頻率實在太高。</br> 他的燧發(fā)槍有的打了一年還沒換,完全不一樣。</br> 工匠們還告訴丁毅,這簧輪槍最難造的,反而槍管,其他零件雖然多,但也想到了辦法。</br> 但是吧,槍管造出來耐用,一根槍管可以用很久,按燧發(fā)槍的標準,連打四十槍才會崩,不連打的話,用上半年一年都沒事。</br> 可就是零件要常換。</br> 零件要換,是因為零件標準實在不高,不夠精細。</br> “帶我去看看。”丁毅跟他們去看了看做槍管和零件的地方。()明末之席卷天下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網最快。</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