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讓這蒙古人帶過來阿巴泰寫的一封信。</br> 阿巴泰信中拼命求救,向皇太極哭斥自己的忠心,求他用物資換回自己。</br> 信中多次提到兩人兒時情誼,兄弟義氣。</br> 丁毅還讓蒙古兵帶話,手上還有三千蒙古精銳,你們想要阿巴泰和蒙軍活命,一,兩年之內,后金與東江互不侵犯,大伙和平共處,以北溝為界,東江在南,后金在北。</br> 二,后金每年給東江十萬斤鐵料,五萬斤火藥。三,后金用一百萬兩白銀,五千匹馬,一萬頭羊,五千頭牛,二十萬石糧,贖回阿巴泰,四,把東江反賊降將孔有德和耿仲明交換。五,三千蒙軍每人一匹戰馬和一百兩銀來換。</br> 蒙古兵帶的信和話給皇太極一看,皇太極差點氣的跳起來。</br> 眾貝勒和漢人文武一看,個個破口大罵。</br> 這是搶錢呢,還有,居然敢叫大金給明人歲幣。</br> 第二條和給歲幣有什么區別?</br> 大金的鐵和火藥都得來不易,一大半靠八大晉商走私運來,怎么可能再給丁毅。</br> 丁毅當自己是誰?幾十年前大明朝碾壓女真,李成梁在時,老奴都沒做過這種事。</br> 大家紛紛破口大罵丁毅無恥下作,幾乎把這世上能用的所有惡毒語言都罵出來了。</br> 阿巴泰大女婿李永芳,小女婿英俄爾岱,三子博洛紛紛跪在地上,哭喊著叫救父親。</br> 現場一片混亂,各種罵聲哭聲交織。</br> 皇太極被吵的頭痛,憤而拍案而起:“別吵。”</br> 整個大帳瞬息安靜下來。</br> 孔有德和耿仲明相互對視一眼,撲通,同時下跪:“但請大汗照顧好俺們的家人,孔有德--”</br> “耿仲明”</br> “原前往東江,換回七貝勒。”</br> 說罷,兩人趴伏在地。</br> 孔有德又憤憤道:“丁毅小人之心,也就當年在登州搶了他的商鋪,打了他的兵馬,居然念念不忘要治我兩死地。”</br> “我愿換回七貝勒。”</br> 眾人冷眼看向他們,自然知道這兩人是裝的。</br> 皇太極也趕緊上前,溫和道:“兩位將軍快起,你們舉兵來投,帶精兵助我大金,本汗豈能做這種卸磨殺驢的事,那以后,天下英雄,誰還敢投我大金?”</br> 用力把兩人扶起來。</br> 孔有德和耿仲明一臉感動,兩人更是痛哭出聲:“愿為大金效死。”</br> 阿濟格在邊上看著,心中暗罵,明人都和丁毅一樣,最會裝腔作勢。</br> 大伙罵歸罵,哭歸罵,但是阿巴泰不能不救,蒙軍不能不管。</br> 阿巴泰不換就傷了大金勛貴的心,以后大金勛貴和丁毅打仗誰還愿意拼命。</br> 蒙軍不換,現場蒙古臺吉旗主們心里怎么想?</br> 這丁毅太壞了,壞透了。皇太極知道被這么一搞,必須都要換回來。</br> 這蒙古人還要回去報信,所以眼巴巴看著皇太極。</br> 皇太極還沒下決定,馬上又有信使過來,皮島明軍攻克鎮江,險江堡等地,一把火燒之,兵鋒正往北。</br> 眾貝勒紛紛大罵,生怕明軍去打赫圖阿拉,于是,皇太極馬上決定,議和退兵。</br> 前面說過,阿巴泰這個人啊其實挺聰明的,在原歷史上,他最少犯了十幾錯,多次被皇太極處罰,但每次都是罰銀,罰物,要么罵幾聲,要么降降職,一點沒有實質傷害。</br> 同樣的阿敏犯一點點錯,立馬被皇太極往死里整。</br> 為什么,因為阿巴泰小錯不斷,但是大錯不犯,從來站隊也很清楚,一朝之爭,最關鍵就是站隊。</br> 阿巴泰站隊很清楚,不亂站,加上打仗勇猛,有勇有謀,立下無數功勞,所以歷史上他犯十幾次錯,都能善終。</br> 皇太極心里是很喜歡他的,這也是丁毅為什么讓阿巴泰自己寫信,皇太極看到信后,多半要想到阿巴泰的好處。</br> 這要是阿濟格被抓了,皇太極根本就不想管。</br> 但是阿巴泰被抓,這事可以談。</br> 丁毅也是漫天要價,皇太極一眼就看出來了,他馬上討價還價。</br> 鐵料火藥咱們沒有啊,糧田都被你占去了,要不給你牛馬羊豬各一千,加一萬兩銀子?</br> 于是可憐的蒙古兵又跑回丁毅陣中。</br> 沒多久又跑了回來。</br> 雙方你來我往,討價還價,全是那蒙古兵傳信,明軍也不派人過來。</br> 皇太極也不派人過去。</br> 因為大伙都知道,對方很無恥下作,啥事都干的出來。</br> 對面這要換成毛文龍,皇太極敢把李永芳等漢臣派過去。</br> 對面這是丁毅,皇太極真是誰都不敢派。</br> 于是在談了一天一夜,跑了幾十次后,雙方最后終于達成一致協議。</br> 一后金即日退兵,兩年之內,后金與東江互不侵犯,大伙和平共處,以北溝為界,東江在南,后金在北。二,后金每年給東江一萬斤鐵,五千斤火藥。三,后金用十五萬兩銀,羊兩萬頭,豬牛各兩千頭,馬兩千匹,一萬石糧米,換阿巴泰。</br> 另有被明軍抓到的三千蒙古騎兵,以每人一匹馬加五十兩銀子交換。</br></br>